长者专区

双流区“三管齐下”打赢蓝天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1-01-21 10:32:22 来源:成都市

双流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构建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精准治理为核心、以联防联控为抓手、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大气环境治理格局,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持续推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20年,双流区优良天数293天,PM2.5浓度降至35.8微克/立方米,2016年优良天数增加111天,PM2.5浓度下降47.3%,综合指数排名由中心城区第11位跃升至第2位全面完成“十三五”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任务。

一、健全监管体系,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

一是创新考核方式。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自行申报+排名考核”制度,全区9个镇(街)自主申报年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排名;23个主要责任部门、管委会、国有公司,对照上年度PM10PM2.5、二氧化氮、臭氧4项指标浓度,自主申报对应指标的下降幅度和排名,实行季度考核加减分,充分调动部门、镇(街)主观能动性,形成“向改革要优良天数”“向硬骨头要减量”的工作态势。

二是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方案和夏季臭氧、冬季雾霾攻坚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工作措施;聚焦夏季VOCs管控、冬季颗粒物管控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台账611个,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

三是梯次动员部署。2020年4月30日召开环境保护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部署统筹2020年6月11日、11月19日,分别就夏季臭氧、冬季雾霾防治召开专门会议安排,区“三大办”全年组织7次攻坚会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二、整合多方力量,全域协同打赢“歼灭战”

一是网格巡查“侦查哨”精准溯源。落实“人盯源”工作制度,对纳入重点管理的282家工业源、320个施工工地,实施分级“盯防”,动态确定名单,对敏感区域、投诉高发的,落实专人盯防;对其余污染源实施“日巡查、周通报”,由网格员开展巡查管控,2020年累计巡查9415个次,发现问题932个,均建立台账并督促整改。

二是多方协同“突击战”纵深推进。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建立实时联络机制,对镇(街)发现的涉气问题,每呼必至,每案必查,2020年共立案查处22起;不定期组织夜查、节日查、突击检查等联合专项行动,2020年组织专项行动22次,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3107次,路检柴油车2158台次,查处工地突出问题86个、道路抛洒等案件2946件;在重点时段,每日组织专班连续作战,提升道路清扫频次至6次/天,重点道路落实“见干就冲”,雾炮车作业日均16小时以上,对“一厂一策”工业源实施每日全覆盖检查。

三是科技手段“重火力”支援到位。在全区建设6参数国标监测站12个,建成小型空气质量监测微型站72个,黑烟车抓拍系统1个,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实时监测站6座,实时监控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同时,针对扬尘问题,分别采用3D气溶胶雷达724小时扫描,全年共计扫描140天,发现问题120个;针对企业偷排漏排问题,全年开展VOCs走航监测23次,发现问题43个,均逐一整改销账。

三、聚焦深度治理,精准把脉开出“新处方”

一是推动实施“一镇一策”。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气象扩撒条件、镇(街)业态等,指导、推动各镇(街)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一镇一策”,如对东升、永安等以颗粒物管控为主,对该区域工地在冬季实施特别管控;对九江、彭镇等以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为主,对该区域工业等排放源在夏季实施重点帮扶。2020年,各镇(街)主要污染物浓度降幅均在10%以上。

        二是全面实施“一企一策”。对全区408家小微企业分22组进行“义诊”帮扶,分析企业存在问题,助力企业提升治理水平;选取30家有投诉或被立案查处的家具、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逐一到厂为企业“开好药方”,企业“照单抓药”,以点带面推动提标升级。采用会议宣讲、驻厂帮扶等方式,组织全区672家涉气工业企业编制重污染应急“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工艺、治理设施等情况,在重污染时段实施停产、限产等差异化管控措施。

三是试点实施“一业一策”。针对制鞋行业大气污染物收集困难、治理成本高的普遍问题,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选取2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解剖麻雀,分析企业难点、痛点,制定统一的标准化治理手册,明确产污环节、收集技术、治理工艺、管理方法等,并在1家企业试点实施,拟在全市推广实施。

双流区“三管齐下”打赢蓝天保卫战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1-21 10:32:22] [来源:成都市] [点击量:] [关闭]

双流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构建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精准治理为核心、以联防联控为抓手、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大气环境治理格局,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持续推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20年,双流区优良天数293天,PM2.5浓度降至35.8微克/立方米,2016年优良天数增加111天,PM2.5浓度下降47.3%,综合指数排名由中心城区第11位跃升至第2位全面完成“十三五”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任务。

一、健全监管体系,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

一是创新考核方式。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自行申报+排名考核”制度,全区9个镇(街)自主申报年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排名;23个主要责任部门、管委会、国有公司,对照上年度PM10PM2.5、二氧化氮、臭氧4项指标浓度,自主申报对应指标的下降幅度和排名,实行季度考核加减分,充分调动部门、镇(街)主观能动性,形成“向改革要优良天数”“向硬骨头要减量”的工作态势。

二是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方案和夏季臭氧、冬季雾霾攻坚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工作措施;聚焦夏季VOCs管控、冬季颗粒物管控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台账611个,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

三是梯次动员部署。2020年4月30日召开环境保护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面部署统筹2020年6月11日、11月19日,分别就夏季臭氧、冬季雾霾防治召开专门会议安排,区“三大办”全年组织7次攻坚会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二、整合多方力量,全域协同打赢“歼灭战”

一是网格巡查“侦查哨”精准溯源。落实“人盯源”工作制度,对纳入重点管理的282家工业源、320个施工工地,实施分级“盯防”,动态确定名单,对敏感区域、投诉高发的,落实专人盯防;对其余污染源实施“日巡查、周通报”,由网格员开展巡查管控,2020年累计巡查9415个次,发现问题932个,均建立台账并督促整改。

二是多方协同“突击战”纵深推进。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建立实时联络机制,对镇(街)发现的涉气问题,每呼必至,每案必查,2020年共立案查处22起;不定期组织夜查、节日查、突击检查等联合专项行动,2020年组织专项行动22次,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3107次,路检柴油车2158台次,查处工地突出问题86个、道路抛洒等案件2946件;在重点时段,每日组织专班连续作战,提升道路清扫频次至6次/天,重点道路落实“见干就冲”,雾炮车作业日均16小时以上,对“一厂一策”工业源实施每日全覆盖检查。

三是科技手段“重火力”支援到位。在全区建设6参数国标监测站12个,建成小型空气质量监测微型站72个,黑烟车抓拍系统1个,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实时监测站6座,实时监控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同时,针对扬尘问题,分别采用3D气溶胶雷达724小时扫描,全年共计扫描140天,发现问题120个;针对企业偷排漏排问题,全年开展VOCs走航监测23次,发现问题43个,均逐一整改销账。

三、聚焦深度治理,精准把脉开出“新处方”

一是推动实施“一镇一策”。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气象扩撒条件、镇(街)业态等,指导、推动各镇(街)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一镇一策”,如对东升、永安等以颗粒物管控为主,对该区域工地在冬季实施特别管控;对九江、彭镇等以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为主,对该区域工业等排放源在夏季实施重点帮扶。2020年,各镇(街)主要污染物浓度降幅均在10%以上。

        二是全面实施“一企一策”。对全区408家小微企业分22组进行“义诊”帮扶,分析企业存在问题,助力企业提升治理水平;选取30家有投诉或被立案查处的家具、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逐一到厂为企业“开好药方”,企业“照单抓药”,以点带面推动提标升级。采用会议宣讲、驻厂帮扶等方式,组织全区672家涉气工业企业编制重污染应急“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工艺、治理设施等情况,在重污染时段实施停产、限产等差异化管控措施。

三是试点实施“一业一策”。针对制鞋行业大气污染物收集困难、治理成本高的普遍问题,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选取2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解剖麻雀,分析企业难点、痛点,制定统一的标准化治理手册,明确产污环节、收集技术、治理工艺、管理方法等,并在1家企业试点实施,拟在全市推广实施。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