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成都监测站)在例行开展的2025年成都市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中,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与此同时,还记录到了鸳鸯、红嘴相思鸟、凤头蜂鹰、游隼、凤头鹰、鹰雕、普通鵟、红隼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这一系列重要发现,为成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反映出了区域生态质量的提升。
黄胸鹀属小型鸣禽,多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灌丛等生境,受过度捕猎、农药使用加剧及栖息地丧失等多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定为“极危”等级,在我国也位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本次监测还记录到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例如色彩艳丽、成群结队的鸳鸯,鸣声响亮、婉转动听的红嘴相思鸟,身姿矫健、喜食蜂类的凤头蜂鹰,以及翱翔天际、目光锐利的普通鵟等。它们的集中出现,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都市生物多样性图景。
这些“国宝级”贵客的发现并非偶然,它是成都市系统性、常态化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的直接成果。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网络覆盖了森林、湿地、农田、水体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对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及指示生物类群开展长期动态监测,为生态评估与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众多珍稀物种的相继“到访”,是成都市长期致力于公园城市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成效。下一步,成都监测站将持续深化生态质量监测,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黄胸鹀)

(鸳鸯)

(红嘴相思鸟)

(普通鵟)
近日,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成都监测站)在例行开展的2025年成都市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中,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与此同时,还记录到了鸳鸯、红嘴相思鸟、凤头蜂鹰、游隼、凤头鹰、鹰雕、普通鵟、红隼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这一系列重要发现,为成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反映出了区域生态质量的提升。
黄胸鹀属小型鸣禽,多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灌丛等生境,受过度捕猎、农药使用加剧及栖息地丧失等多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定为“极危”等级,在我国也位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本次监测还记录到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例如色彩艳丽、成群结队的鸳鸯,鸣声响亮、婉转动听的红嘴相思鸟,身姿矫健、喜食蜂类的凤头蜂鹰,以及翱翔天际、目光锐利的普通鵟等。它们的集中出现,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都市生物多样性图景。
这些“国宝级”贵客的发现并非偶然,它是成都市系统性、常态化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的直接成果。成都市生态质量监测网络覆盖了森林、湿地、农田、水体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对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及指示生物类群开展长期动态监测,为生态评估与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众多珍稀物种的相继“到访”,是成都市长期致力于公园城市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成效。下一步,成都监测站将持续深化生态质量监测,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黄胸鹀)

(鸳鸯)

(红嘴相思鸟)

(普通鵟)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