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11-07 09:43:57] [来源:攀枝花市] [点击量:] [关闭]

通过重新整形、恢复植被等措施,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重披绿装,为干热河谷气候区域工业遗迹地高效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样板示范。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

据了解,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共30个,包括13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14个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3个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案例,展示了矿区生态修复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带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和显著效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

生产矿山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案例为干热河谷气候区域工业遗迹地高效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样板示范。此前,尖山排土场弃土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存在滑坡和泥石流隐患,位于城市视野区、高速公路沿线,废石裸露堆放影响城市景观。通过对排土场重新整形、恢复植被等措施,极大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后的废弃排土场成为矿业遗迹展示区。

2017年起,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完成土方挖填约250万立方米,种植小叶榕、黑荆、三角梅、凤凰木等树木2万余棵,播撒草籽超过1.6万公斤,并建立专业管护精准考核养护体系,实现921亩土地全面复绿,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尖山排土场重披绿装,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400吨,产生氧气约240吨,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长者专区

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11-07 09:43:57 来源:攀枝花市

通过重新整形、恢复植被等措施,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重披绿装,为干热河谷气候区域工业遗迹地高效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样板示范。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

据了解,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共30个,包括13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14个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3个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案例,展示了矿区生态修复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带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和显著效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

生产矿山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案例为干热河谷气候区域工业遗迹地高效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样板示范。此前,尖山排土场弃土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存在滑坡和泥石流隐患,位于城市视野区、高速公路沿线,废石裸露堆放影响城市景观。通过对排土场重新整形、恢复植被等措施,极大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后的废弃排土场成为矿业遗迹展示区。

2017年起,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完成土方挖填约250万立方米,种植小叶榕、黑荆、三角梅、凤凰木等树木2万余棵,播撒草籽超过1.6万公斤,并建立专业管护精准考核养护体系,实现921亩土地全面复绿,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尖山排土场重披绿装,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400吨,产生氧气约240吨,有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