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 治理农村垃圾模式入选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1-13 16:29:23] [来源:眉山市] [点击量:] [关闭]

日前,省委改革办组织各专项小组,评选出35个典型案例,以此来展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探索取得的成功经验。其中,我市丹棱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入选典型案例。

丹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辖4镇1乡,35个行政村和15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6.8万人。农村垃圾治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维持难的“四难”问题一直是考量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十年前,垃圾“围河、围路、围房”现象随处可见,群众怨声载道,基层组织束手无策。

2011年1月,丹棱县以丹棱镇龙鹄村为试点,探索实践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元钱”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问题;8月,全域推行,“龙鹄模式”上升为“丹棱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节俭、实用、可持续的丹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2014年11月,“丹棱模式”首次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被推广,全国唯一。2015年12月,全国农村垃圾处理验收会在丹棱召开,丹棱县代表四川省接受并通过住建部等“十部委”验收,“丹棱模式”升华为“全国经验”。

至此,丹棱县彻底走出了政府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大包大揽”困境,提升了村民素质,改善了环境质量,塑造了美丽乡村形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全省第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川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因地制宜建分类收运设施

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怎样才能适合分类的特点,怎样才能节俭实用?丹棱县逐步创新了“因地制宜、三级连贯”的做法。

一是农户自备垃圾分类设施。农户根据自家实际至少自备4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厨房设厨余(可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桶;杂物间或房屋角落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堆放桶(袋);

二是基层组织统一修建垃圾收运设施。打破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行政区域界线,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对相对集中的农户,以邻近的3—15户不等,统一布局修建大小适宜、联户定点,带宣传栏、“丹”字形垃圾分类收集亭和其他垃圾收集点(池),在1—3个组的中心位置建联组分类减量池,在能通行压缩式垃圾车的村道旁建村收集站,用最低成本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基础设施。

三是统一转运处理。根据道路分布现状,科学合理串联全县村收集站按线路进行,形成8条垃圾收运线路,并将村收集站垃圾转运和处理实施打捆外包,由环卫公司统一安排5台压缩式垃圾车每天定时定点逐一清运处理。三级垃圾收运设施的建立,在最节俭的情况下,“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垃圾无害化运输处置体系逐渐完善。

分类收集实现源头减量

根据农村垃圾的组成特点,怎样才能实现大幅减量,减少转运和处理成本?丹棱县探索了“农户主体、源头减量”的做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印发宣传画,入户指导村民按四类进行初分类投放处理垃圾。

一是烂水果、烂菜叶等可腐(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后倒入自家沼气池或在果园菜地堆沤还田处理,基本达到厨余垃圾不出户,实现变“弃”为“宝”;

二是有害垃圾(主要是农药包装废弃物)采取定点投放处置。农户将有害垃圾收集后,可以投放到垃圾亭红色有害垃圾桶中,也可送到指定点(各村道德超市)积分兑换物品,最后由县上招标公司收集暂存后定量进行无害化处置,实现变“害”为“宝”;

三是可回收物单独存放后,可自行出售、可送到道德超市积分兑换、可拨打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电话上门收购,实现变“废”为“宝”;

四是其他垃圾单独收集后,就近投放到垃圾分类收集亭的灰桶或垃圾池中,定时转运无害化处理。从处理情况看,垃圾日产量为110吨,其中工程焚烧35吨,入沼气池或还田约60.2吨,可回收约6吨,其他8.8吨。

目前,无害化处理率约93%,分类减量率约60%,基本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村民自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在垃圾收集过程中,谁来发动群众、谁来筹资收集、谁来监督保洁?丹棱县实践了“群众主体、三方监督”的做法。

一是由村两委为主,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各村根据环保法中“谁污染谁治理”要求,通过广泛宣传,召开大会、入户做工作,在群众中强化“自己产生垃圾自己收集”的观念,增强群众在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上的主体责任意识。

二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垃圾转运费用。乡镇和村两委按照村民自治法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导每位村民自愿每月交纳不低于1元,专门用于公共领域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工作,不足部分由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县财政补助解决。在解决了垃圾清运“钱从哪里来”难题的同时,最大限度激发调动群众支持、关注、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建立三方互动监管机制,实现及时收集保洁。各村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村规民约》、签订合约等形式,形成村组干部、承包人、村民三方监督的互动管理机制。各村组建卫生管理小组和村民代表卫生监督小组,根据相关制度管理监督承包人和村民,村组干部人人都是卫生管理员;承包人为避免因村民乱扔乱倒导致工作量增加,按照《村规民约》主动监督村民是否按要求初分类和定点倾倒,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管理村民;村民为维护自身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变“要我监督”为“我要监督”,主动监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管理承包人,确保保洁到位、分类到位和清运到位。

通过村民自治管理,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不仅自觉初分类垃圾,按规定处置投放,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乱扔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

市场运作竞标选择保洁承包人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保洁费用筹集后,怎么公开透明用好费用,达到每天收集和常态保洁目的?丹棱县推出“项目管理、市场运作”的做法。

一是摸清家底,精心测算。村组对农户产生垃圾量、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多少以及公共道路、河道、场所等进行统计整理和承包预算。

二是项目管理、公开招标。将村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常态保洁承包人。变“要我干”到“我要干”。

三是签订协议,明确职责。承包人与村委会签订垃圾清运承包协议,明确工作职责、费用支付、安全保障、社会保险、违约责任等。承包人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保洁清运队伍,自购转运车辆、落实清运任务。

长者专区

“一元钱” 治理农村垃圾模式入选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01-13 16:29:23 来源:眉山市

日前,省委改革办组织各专项小组,评选出35个典型案例,以此来展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探索取得的成功经验。其中,我市丹棱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入选典型案例。

丹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辖4镇1乡,35个行政村和15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6.8万人。农村垃圾治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维持难的“四难”问题一直是考量基层治理的一道难题。十年前,垃圾“围河、围路、围房”现象随处可见,群众怨声载道,基层组织束手无策。

2011年1月,丹棱县以丹棱镇龙鹄村为试点,探索实践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元钱”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问题;8月,全域推行,“龙鹄模式”上升为“丹棱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节俭、实用、可持续的丹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2014年11月,“丹棱模式”首次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被推广,全国唯一。2015年12月,全国农村垃圾处理验收会在丹棱召开,丹棱县代表四川省接受并通过住建部等“十部委”验收,“丹棱模式”升华为“全国经验”。

至此,丹棱县彻底走出了政府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大包大揽”困境,提升了村民素质,改善了环境质量,塑造了美丽乡村形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全省第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川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因地制宜建分类收运设施

垃圾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怎样才能适合分类的特点,怎样才能节俭实用?丹棱县逐步创新了“因地制宜、三级连贯”的做法。

一是农户自备垃圾分类设施。农户根据自家实际至少自备4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厨房设厨余(可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桶;杂物间或房屋角落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堆放桶(袋);

二是基层组织统一修建垃圾收运设施。打破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行政区域界线,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对相对集中的农户,以邻近的3—15户不等,统一布局修建大小适宜、联户定点,带宣传栏、“丹”字形垃圾分类收集亭和其他垃圾收集点(池),在1—3个组的中心位置建联组分类减量池,在能通行压缩式垃圾车的村道旁建村收集站,用最低成本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基础设施。

三是统一转运处理。根据道路分布现状,科学合理串联全县村收集站按线路进行,形成8条垃圾收运线路,并将村收集站垃圾转运和处理实施打捆外包,由环卫公司统一安排5台压缩式垃圾车每天定时定点逐一清运处理。三级垃圾收运设施的建立,在最节俭的情况下,“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垃圾无害化运输处置体系逐渐完善。

分类收集实现源头减量

根据农村垃圾的组成特点,怎样才能实现大幅减量,减少转运和处理成本?丹棱县探索了“农户主体、源头减量”的做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印发宣传画,入户指导村民按四类进行初分类投放处理垃圾。

一是烂水果、烂菜叶等可腐(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后倒入自家沼气池或在果园菜地堆沤还田处理,基本达到厨余垃圾不出户,实现变“弃”为“宝”;

二是有害垃圾(主要是农药包装废弃物)采取定点投放处置。农户将有害垃圾收集后,可以投放到垃圾亭红色有害垃圾桶中,也可送到指定点(各村道德超市)积分兑换物品,最后由县上招标公司收集暂存后定量进行无害化处置,实现变“害”为“宝”;

三是可回收物单独存放后,可自行出售、可送到道德超市积分兑换、可拨打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电话上门收购,实现变“废”为“宝”;

四是其他垃圾单独收集后,就近投放到垃圾分类收集亭的灰桶或垃圾池中,定时转运无害化处理。从处理情况看,垃圾日产量为110吨,其中工程焚烧35吨,入沼气池或还田约60.2吨,可回收约6吨,其他8.8吨。

目前,无害化处理率约93%,分类减量率约60%,基本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村民自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在垃圾收集过程中,谁来发动群众、谁来筹资收集、谁来监督保洁?丹棱县实践了“群众主体、三方监督”的做法。

一是由村两委为主,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各村根据环保法中“谁污染谁治理”要求,通过广泛宣传,召开大会、入户做工作,在群众中强化“自己产生垃圾自己收集”的观念,增强群众在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上的主体责任意识。

二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垃圾转运费用。乡镇和村两委按照村民自治法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导每位村民自愿每月交纳不低于1元,专门用于公共领域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工作,不足部分由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县财政补助解决。在解决了垃圾清运“钱从哪里来”难题的同时,最大限度激发调动群众支持、关注、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建立三方互动监管机制,实现及时收集保洁。各村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村规民约》、签订合约等形式,形成村组干部、承包人、村民三方监督的互动管理机制。各村组建卫生管理小组和村民代表卫生监督小组,根据相关制度管理监督承包人和村民,村组干部人人都是卫生管理员;承包人为避免因村民乱扔乱倒导致工作量增加,按照《村规民约》主动监督村民是否按要求初分类和定点倾倒,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管理村民;村民为维护自身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变“要我监督”为“我要监督”,主动监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管理承包人,确保保洁到位、分类到位和清运到位。

通过村民自治管理,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不仅自觉初分类垃圾,按规定处置投放,还主动举报制止乱倒乱扔垃圾行为,共同维护周围环境。

市场运作竞标选择保洁承包人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保洁费用筹集后,怎么公开透明用好费用,达到每天收集和常态保洁目的?丹棱县推出“项目管理、市场运作”的做法。

一是摸清家底,精心测算。村组对农户产生垃圾量、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多少以及公共道路、河道、场所等进行统计整理和承包预算。

二是项目管理、公开招标。将村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常态保洁承包人。变“要我干”到“我要干”。

三是签订协议,明确职责。承包人与村委会签订垃圾清运承包协议,明确工作职责、费用支付、安全保障、社会保险、违约责任等。承包人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保洁清运队伍,自购转运车辆、落实清运任务。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