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四川省产品碳足迹重点支撑机构工作推进会在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举行。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遂宁市生态环境局有关同志,四川大学、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民航第二研究所、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省产业计量测试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国检集团、华测认证、大唐集团、国网四川电科院、亿科环境、通威股份、舍得酒业等单位的代表或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解读了国家层面产品碳足迹最新政策及产品碳足迹通用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参会代表和专家分别介绍了本单位支撑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并紧扣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优势特色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下步重点支撑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上,还发布了国内外产品碳足迹实践进展清单、四川省碳足迹碳标识摸底调查情况。根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碳足迹有关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20项、团体标准309项。四川省内机构牵头立项编制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超过10项,涉及白酒、草甘膦原药、电池材料、智能电表、航空燃料、化肥、皮革等产品和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与会代表和专家建议:政策方面,强化政策行动,加快工作文件和支持政策出台。标准方面,科学选择标准方向,避免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为编而编”和“发布即落后”,积极参与重点产品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研制,充分衔接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国家标准。数据库方面,坚持“方法与工具专业可信、模型与过程透明可溯、数据与结果质量可靠、信息和产权安全可控”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加快开展电力碳足迹因子核算。市场推广方面,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基于碳足迹深挖供应链降碳潜力,保障认证服务质量。出口贸易方面,稳妥开展电池、光伏产品等出口产品碳足迹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广泛开展培训宣传,加强专业技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提升企业数据获取和数据质量控制能力,提升碳足迹管理意识和能力。
下一步,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将在支撑制定四川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摸底情况和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产品碳足迹技术支撑协调和交流平台作用,深度参与产品碳足迹“两大基石、三项制度”相关改革,加强与其他支撑机构的工作联动,协同推进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因子核算、平台建设、政策研究和能力建设,为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创新和低碳供应链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专业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