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立法成效 看赤水河畔绿意盎然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8-02 17:03:47] [来源:四川省人大官网] [点击量:] [关闭]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共同决定+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赤水河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1年流域4个国考断面水质均为优良。今年以来,4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监测数据显示优良率100%。”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年,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围绕赤水河流域保护重大问题,以三省共同的《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各省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的立法形式进行了立法实践,既强化了流域共治,又体现了各自特色,为三省共同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有力的法治保障。2022年3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就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7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线督导 良法守护生态文明

赤水河,素有“生态河”“美酒河”“英雄河”等美称,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可以自由流淌的一级支流。

“‘共同决定+条例’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3月16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洪波率执法检查组赴泸州市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执法检查,通过实地检查、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解。

鸡鸣三省大峡谷,是执法检查的第一站,从这里开始,这条河流便被命名为“赤水河”。太平渡口,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之一,沿此路线,面目一新的赤水河沿岸映入眼帘。

要保护流域,河流防污染是关键。《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五条指出,赤水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污水、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并纳入赤水河流域保护目标责任制。

“为做好防污,我县投资了4500万元推进小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投资了8300万启动赤水河流域污水管项目,以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叙永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紧盯问题整改,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切实把‘监督发现问题’向‘监督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护航赤水河流域清水绿岸,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现场提出了具体要求,督导落实。

依法治理 彰显共同立法成效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共同决定+条例’等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赤水河流域。”

《报告》指出,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共同决定+条例”的各项规定,在依法守护好赤水河清水绿岸,实现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泸州市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坚持高位推动法规贯彻实施,水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注重规划引领,科学编制规划方案;聚焦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共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以突出问题为抓手,依法落实各项职责。”《报告》从规划、治理、协作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共同决定+条例”在泸州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也如实反映了当前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协作机制仍需完善,共治共保尚待加强;基础设施短板明显,运行维护压力较大;整改任务依然艰巨等方面。”

激烈讨论 委员代表建言献策

“下一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优化赤水河流域保护举措。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持续加大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强化政治担当,加快完善流域协同保护机制;落实法定职责,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运维保障力度;增强责任意识,扎实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报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强化赤水河流域保护“良方”。

“建议按照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生态效益横向补偿的规定,结合赤水河流域水量探索开展生态效益横向补偿。”

“建议今后对流域保护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

分组讨论会场,与会委员代表纷纷建言献策,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确保“共同决定+条例”进一步落地落实,守护赤水河畔绿意盎然。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共同决定+条例’,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依法守护赤水河清水绿岸,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更多人大力量。”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四川省人大网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