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资金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全省上下同向发力,省级部门制定专项资金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下达目标任务和奖补资金;市(州)各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县(市、区)积极完成项目申报,加快推动项目实施,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科学治理。各地根据自然经济条件、人口分布情况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处理工艺,合理测算成本,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多数地方由照搬照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转变为因地制宜推进设施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处理模式,治理成效更突出,各地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部分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提升运维能力。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印发《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各地根据实际,参照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运维管理机制,南充市出台《南充市乡村污水处理条例》,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立法形式进行了规范;乐山市金口河区出台《乐山市金口河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科学确定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模式,运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聚焦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各地将“千村示范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民生工程,结合“厕所革命”“农村环境整治”等联合实施,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3年现场绩效评价,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020份,据统计,受益群众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污水净化效果满意度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