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 环保动态
时间:2020-08-05 11:37:57 [ 双击滚屏 ] 浏览次数:
8月4日,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波来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调研。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陪同调研。
一进大门,王波在院子里的激光雷达走航车前驻足,并详细询问种类造价。在监测总站1楼的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王波抛出了一连串专业问题。在各个实验室,王波多次询问了数据的互通情况:“和环科院的数据可以共享了吗?”“气象数据是否和其他部门联通?”“水的数据是否和其他部门联通?”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方自力做了关于业务能力建设的工作汇报,王波肯定了监测总站的成绩,并表示,在调研中感受到员工良好的精神状态,监测装备有一定基础,监测能力部分指标在全国领先。
同时,王波指出,几个事业单位客观上存在几个共性问题:
一是经费保障问题。他坦言,经费一定是跟着事情走,想要有更多经费,就要改革创新,增强在一些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监测数据不能只为自己服务,还要为发展服务,为产业服务,为全省的中心工作服务。
二是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王波认为,对于人才队伍,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待遇,还要提供科研平台和培训机会,让他们建功立业。要全面看待用人问题,不仅要待遇留人,还要信仰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要人尽其才。科研单位要去行政化,不必要的管理岗位越少越好。
三是装备问题。目前,装备已经有一定的“家底”,可以较好地保障应急监测,但更加高端、精细的装备依然不足。这需要依靠科研经费、财政经费和对外服务的收入等多个渠道来提供经费来源。
对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王波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业务发展。在数据提供方面,要保证数据客观真实,更加精准,更加及时;在应急监测和预警方面,不局限于提供数据,更要提供具体的工程措施和解决方案;在环境科研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科研,加强环境保障和平台建设。王波指出,监测总站是“数据宝库”,这些数据不能仅仅用于考核需要,还要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服务。
二是提高装备能力和科研水平。“你们这儿的宝贝有两个,一个是人才,一个是装备。”王波强调,提高装备能力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保证用于最急需、最紧迫的领域。有装备了还要有人才,两者要合二为一地看待。要保障科研性经费,以科研为载体,和大学、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培养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支持重点实验室。要为人才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鼓励有条件的工作人员读博,提高专业能力。要积极争取科研课题,提高科研积极性,鼓励发表专著论文。通过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基础服务能力提高。
三是通过多种渠道保障经费来源。要科学地做好预算,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动态用编后,收紧冗余的编制。要满足开展基本服务的经费。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经费。完善内部分工,专人专责。依靠自身优势开展对外服务。
四是持续推进垂改,确保队伍稳定。垂改后,目前要着力解决各级监测站的绩效待遇问题。要提高地方监测站的业务能力和监测水平,确保数据权威。要让人才队伍“活”起来,激发大家的荣誉感。
当天,王波还来到同在监测总站办公的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四川省生态环境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四川省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等单位调研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