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被带进了新闻发布会现场,它们是什么来头?

发布时间: 2025-11-13 14:58:34
来源: 四川发布
点击量:0
分享:

11月13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俸强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生物多样性监测迎来“爆发式”收获,呈现出“新种不断、旧友回归”的生动局面。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珍稀物种栖息地不断拓展

发布会上现场,俸强展示了一张青头潜鸭的图片,据他介绍,青头潜鸭是极危物种,对生存水质要求极为苛刻。2021年,它在成都兴隆湖首次现身,随后几年陆续在成都青龙湖、自贡龙湖公园、宜宾江安、凉山邛海、泸沽湖等多地出现。

“豹猫也在四川多地‘重现身影’。”俸强一边展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一边介绍,今年5月,红外相机在遂宁市野外拍摄到它的身影,打破了当地该物种已“消失”的传言。同年9月,自贡市也记录到其大量活动影像。豹猫在人口密集的丘陵地区频繁现身,印证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俸强还展示了曾因栖息地碎片化而近乎消失的小灵猫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的图片。俸强谈到,2024年以来小灵猫陆续在乐山、泸州、广安现身,甚至在农田环绕的“孤岛式”竹林中也形成稳定种群。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卷羽鹈鹕,也于2023年12月首次在四川遂宁被记录,2025年再现于达州开江。

“这些珍稀动物超出以往认知的分布记录,反映出我们省珍稀物种栖息地不断拓展、生态系统持续优化的现状。”俸强说。

新物种不断涌现

颠覆“新物种只存秘境”认知

四川在新物种发现方面,植物领域收获颇丰。今年在成都龙泉山发现了卫矛属新种──成都卫矛,其数量不足20株,是城市周边首次发现如此珍稀的新种植物;同样在今年,彭州石蝴蝶(石蝴蝶属新种)在彭州石灰岩崖壁上被发现。

2024年以来,眉山、雅安等地还陆续发现了眉山报春、眉山凤仙花、雅安蒲儿根等新种。“它们生于林下草丛或郊野岩壁,颠覆了‘新物种只存在于秘境’的认知。如果要说秘境,那么处处都是秘境。”俸强说。

动物领域又有哪些惊喜?俸强坦言,2022年在甘孜州干热干旱河谷发现了稻城攀蜥、新龙攀蜥和康定攀蜥3种蜥蜴新种,在汶川岷江河谷地区发现了汶川滑蜥新种。今年,卧龙齿突蟾、华西颈斑蛇等新种也相继在卧龙、峨眉山被发现,印证了四川省生态的独特性。

“这些物种的发现和回归并不是偶然。”在俸强看来,这首先得益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筑牢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基。常态的“四川蓝”提供了清新的空气环境;碧波荡漾的水环境让青头潜鸭这样的“水质检验师”能够安心落脚;稳中向好的土壤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筑牢了根基。

其次,得益于监测网络的完善和监测技术的升级。“空天地”一体化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健全并广泛应用。同时,大监测理念下的跨部门共建共享机制,让涉及生态质量监测领域的各部门、院所合力渐显,共同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每一个珍稀物种的现身,每一个新种的发现,都是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成效最生动的诠释。”俸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