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政府信息公开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22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四川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编制本报告。

一、概述

2017年,环境保护厅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实施办法》,按照《环境保护部落实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和《四川省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围绕“环境质量提升年”各项举措,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回应,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一)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制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政务公开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梳理发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逐项落实责任主体、公开时限、公开方式和监督渠道。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保密审查,全面清查已发布的文件、信息,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全面落实“五公开”要求,严格按照《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重要政策措施,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前均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二)加强公开平台建设,增强政务公开实效。围绕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数据服务四大服务板块,全面优化和升级厅门户网站和移动APP,加强解读回应、在线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整体提升网站系统的功能应用,实现网上服务与政务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同时按照政府网站集约化要求,将直属单位原有单独的网站与厅门户网站系统进行了整合。建立规范全面的常态化监管机制,组织第三方技术监测机构对网站进行24小时监控、第三方测评机构对网站进行漏洞等安全检测,确保网站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四川环保”官方政务双微的全面升级改版,“四川环保”双微的功能性逐步增强,实现了由单一平台、单一发布、单一形式向多平台、多职能、多形式的积极转变。全年共发布信息3809条,累计阅读量突破200万。先后入驻今日头条、企鹅号等推广平台,通过二次推广,不断提升双微社会影响力,单篇文章最高阅读量达28万。将21个市(州)官方微信纳入“四川环保”微信矩阵,同频共振“唱响四川环保好声音”。

(三)加强政策解读回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政策解读,明确了省、市(州)、县三级环保部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加强统筹领导,为全省上下建立起新闻宣传矩阵奠定基础。全年省级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新闻通报会11次,媒体通气会和专家解读会10多次,对环保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行动逐一进行通报解读。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制作网络舆情周报46期,舆情专报56期,舆情参考4期,舆情早晚报204期。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举办“我与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直面问题、解疑释惑、开门纳谏,多家主流媒体图文直播,引发舆论强烈反响,收获社会广泛赞誉。

二、重点领域环境信息公开情况

(一)环境保护督察信息。

强化对内对外宣传,营造中央环保督察良好氛围。常态化、高密度,持续唱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旋律,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期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报道我省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主题30余篇(条),省内主要媒体报道4000余篇(条)。省、市(州)政府网站和党报设立专栏专版,集中发布督察工作进展、工作专报、工作动态和转交信访案件基本情况、开展边督边改工作情况以及信访件办结情况,编发督察工作专报151期、工作动态32期,通过省、市、县级“一台一报一网”,持续公开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典型案件办理、责任追究等工作。

(二)环境质量信息。

1.空气质量。在省厅门户网站、手机APP上,实时发布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和预报信息,按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月报,按月通报各市(州)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资金扣缴情况,及时发布省级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2.水环境质量。在厅门户网站公开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数据,按时发布重点流域自动监测断面水质周报,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水质月报,地表水、饮用水环境质量月报,定期公开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强化社会监督,推动问题全部按期整改到位。

3.土壤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信息。围绕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形成计划》和我省工作方案,制定并公开了全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四川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7~2022)》等。动态公开全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基本情况,按月向社会公开了全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企业的经营情况,全面公开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入库项目信息。按程序及时公布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晋升、调整和面积、范围等信息,按程序公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相关信息。

(三)环境监管信息。

1.建设项目环评和验收信息。在厅门户网站及时公开了最新环评政策文件办事流程,以及受理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竣工环保验收文件、拟做出环评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意见和作出审批、验收决定的公告。2017年累计建设项目环评受理公示189条,拟审批公示132条,审批公示70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受理公示49条,验收拟审批公示47条,验收审批公示17条。向社会公开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靠”问题举报受理方式,按季度发布环评单位业绩考核情况,及时通报环评单位日常考核结果。

2.污染源监测信息。通过《2016年四川省环境状况公报》向社会公布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及时发布2017年度国控、省控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按季度公开监督性监测情况,在四川省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平台发布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

3.环境监管执法。设立“环境违法曝光台”,及时公开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情况、行政处罚情况。按期发布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简报,全面畅通厅门户网站、12369环保热线、官方微信等投诉举报渠道,并及时按要求反馈和公开调处情况。依法依规公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

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要求,每季度对所有级别突发环境事件起因、处置措施效果等内容进行集中公开;督促市州环保部门及时公开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情况。2017年,全省共调度处置16起突发环境事件,均在厅门户网站予以公开。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环境保护厅共收到依申请公开46件,其中当面申请4件,网络申请34件,信函申请8件。申请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审批文件、环境保护督察、环境监测数据等。已全部办结,其中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的2件,同意公开的23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3件,申请信息不存在的10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的3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的3件。

四、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我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全部免费。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全省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公众对环境信息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开内容还需进一步深化、公开渠道和方式还需进一步优化、信息公开队伍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环境保护厅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以环境信息的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广泛凝聚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信息公开绩效考核要求,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切实深化信息公开内容。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和社会、公众关注热点,持续扩大主动公开范围,逐步深化和完善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推进公开内容的细化和公开质量的提升。充分运用新媒体,创新公开的方式和方法,打通政民互动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三是切实提升信息公开能力。进一步优化网站栏目设置,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好门户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管理,组织开展信息公开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交流,持续提高全省环保系统信息公开意识和业务水平,推动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