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如何“持续发力”?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1-07 10:21:12]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点击量:] [关闭]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川任重道远。

11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当天聚焦“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持续发力’的重要要求,我理解,这既肯定了我们已取得的成绩,也意味着成效还远未达到目标,还不能停步、歇脚,需要久久为功。”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钟承林坦言,“这充分表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这一重大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据钟承林介绍,全省将抓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保障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11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图片来源:四川发布)

“持续发力”中的四川使命

“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站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高度,要求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对生态环境部门来讲,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发布会上,钟承林回顾道,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也叮嘱,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战略全局为四川量身作出的战略指引,赋予我们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殊使命。”谈及对“持续发力”中四川使命的理解,钟承林表示,将一方面立足全国全局,找准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定位,既做好自己的事,又助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找准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不足,明确“持续发力”的方向和重点,“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巴蜀大地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持续发力”的现实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事实上,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到“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变化之间,有着长久跋涉下,为“持续发力”奠定的坚实基础。

在钟承林看来,这样的基础体现在保护的制度机制更加健全,例如,四川制定修改《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14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4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云贵川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对21个市(州)完成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

“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钟承林熟稔地道出一组数据,五年来,四川全省优良水体比例从88.5%提高到99.5%,跃居全国第2位,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8.8%,重污染天气减少78%,PM2.5达标城市达15个。

此外,全省的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发展方式也加快转型。例如,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建立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个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

有现实基础,也有任重道远。

发布会上,钟承林坦言,眼下,四川的生态系统总体比较脆弱、环境质量改善还不稳固,个别地方统筹发展和保护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保持韧性、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的精神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持续发力’的成色和质量。”

如何“持续发力”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

具体到“持续发力”的举措上,钟承林表示,在总体目标上,全省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对此,生态环境部门将紧扣职能,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

具体而言,全省将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发力。

“以铁的作风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行一区一策、一源一策,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钟承林表示,全省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巩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良好水质,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坚决筑牢“天府粮仓”土壤安全基底。

总体上,到2025年,力争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21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以II类为主,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II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全省还将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上、保障高质量发展上、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上持续发力。力争到2025年,累计创建50个以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实现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达峰,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42%左右,国家降碳目标全面达成。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长者专区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如何“持续发力”?

发布时间:2023-11-07 10:21:12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川任重道远。

11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当天聚焦“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持续发力’的重要要求,我理解,这既肯定了我们已取得的成绩,也意味着成效还远未达到目标,还不能停步、歇脚,需要久久为功。”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钟承林坦言,“这充分表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这一重大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据钟承林介绍,全省将抓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保障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11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图片来源:四川发布)

“持续发力”中的四川使命

“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站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高度,要求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对生态环境部门来讲,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发布会上,钟承林回顾道,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也叮嘱,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战略全局为四川量身作出的战略指引,赋予我们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殊使命。”谈及对“持续发力”中四川使命的理解,钟承林表示,将一方面立足全国全局,找准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定位,既做好自己的事,又助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找准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不足,明确“持续发力”的方向和重点,“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巴蜀大地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持续发力”的现实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事实上,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到“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变化之间,有着长久跋涉下,为“持续发力”奠定的坚实基础。

在钟承林看来,这样的基础体现在保护的制度机制更加健全,例如,四川制定修改《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14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4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云贵川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对21个市(州)完成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

“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钟承林熟稔地道出一组数据,五年来,四川全省优良水体比例从88.5%提高到99.5%,跃居全国第2位,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8.8%,重污染天气减少78%,PM2.5达标城市达15个。

此外,全省的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发展方式也加快转型。例如,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建立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个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

有现实基础,也有任重道远。

发布会上,钟承林坦言,眼下,四川的生态系统总体比较脆弱、环境质量改善还不稳固,个别地方统筹发展和保护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保持韧性、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的精神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持续发力’的成色和质量。”

如何“持续发力”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

具体到“持续发力”的举措上,钟承林表示,在总体目标上,全省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对此,生态环境部门将紧扣职能,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四川的内生动力,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

具体而言,全省将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持续发力。

“以铁的作风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行一区一策、一源一策,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钟承林表示,全省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巩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良好水质,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坚决筑牢“天府粮仓”土壤安全基底。

总体上,到2025年,力争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21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以II类为主,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II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全省还将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上、保障高质量发展上、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上持续发力。力争到2025年,累计创建50个以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实现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达峰,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42%左右,国家降碳目标全面达成。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