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字民法典里藏着哪些绿色密码?这次的“环保大讲堂”告诉你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7-28 09:59:37] [来源:机关党委] [点击量:] [关闭]

7月27日,生态环境厅民法典专题讲座暨2020年第四期“环保大讲堂”开讲。本次大讲堂的主角是今年诞生的一部10万多字法律——《民法典》。

“民法典”和“民法”,一字之差,有啥区别?法条里的“环保元素”,都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杨会受邀前来开展“民法典:生态环境保护的利器”专题讲座。厅党组成员、 机关党委书记陈秋绿主持。




讲座中,杨会从《民法典》的编纂历程、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民法典》与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列举了一些与生活、与工作都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透彻地阐明了以人为本的民法精神。“堪称是一部绿色的民法典!”谈到《民法典》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杨会介绍,《民法典》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中都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很多人会觉得,我履行个合同,怎么就破坏环境了?”对于《民法典》合同编中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条款,杨会专门以网购产品的过度包装举例解释。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专门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杨会介绍了这种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具备举证责任双倒置等特征,并介绍了当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按照法律规定该如何处理。



陈秋绿指出,《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进一步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互相配合、协同发力,为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扩宽了新路径,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支点。陈秋绿要求全省生态环境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贯彻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特别是有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侵权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内容,推动落实到生态环境地方立法工作中,确保地方立法与《民法典》衔接协调。



本次环保大讲堂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到21个市(州)生态环境局和相关县(市、区)生态环境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党员干部代表参加主会场讲座。(厅机关党委)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