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牵头制定的《核技术利用废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收贮准则》(DB51/T3265-2025)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将于4月19日起施行。作为四川辐射安全领域首部地方标准,它的出台标志着全省核技术利用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制度创新破解行业痛点,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作为核技术应用大省,因送贮单位缺乏技术标准指导,在收贮工作中面临包装不规范、剂量超标等环境风险隐患。准则通过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明确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期限等11章61条具体规范,构建起覆盖分类、整备、运输到处置的全流程标准体系,为核技术利用单位依法依规处置废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环境安全防患于未然。
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升级,筑牢安全防护屏障。通过构建精准化收贮技术体系,预计全省每年可规范收贮废放射源200余枚、放射性废物数百公斤,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辐射事故风险发生率,更为四川核技术产业营造了安全稳定发展环境。作为四川省首个收贮地方标准,为西部核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安全处置”的完整产业链,有效提升四川在全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多维措施保障标准落地,创新赋能绿色发展。为保障准则执行,四川将建立“三维实施体系”:充分借助国家生态环境(核与辐射)科普基地平台,开展全方位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和严格遵循准则要求;通过规范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管理,强化标准执行,确保准则在实际操作中不走样、不变形,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