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通讯

科技帮扶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科技下乡万里行”生态环境服务团赴绵阳开展科技帮扶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7-06 16:27:48] [来源: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点击量:]

根据省委组织部2022年度“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安排及生态环境厅相关要求,由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牵头,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122生态环境服务团”对绵阳市开展了对口科技帮扶工作。今年上半年,服务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赴绵阳市开展现场调研和指导,帮助解决当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聚焦重污染天气污染防治,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

针对绵阳市提出的帮扶需求,服务团深入该市相关区(县),对水泥、家具等企业开展重污染天气污染防治现场指导,从原辅材料替代、生产工艺、无组织排放管控、废气治理工艺、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监控水平等多方面与企业进行交流,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指导企业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助力地方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远程科技指导,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服务团依托所在单位及其技术力量,积极对绵阳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科技帮扶。通过提供预测预报结果,科学研判空气质量走势,为绵阳市抓住污染过程,提前部署管控措施,避免出现重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遥感观测技术手段,对当地的臭氧及其前体物进行观测,定量反演对流层二氧化氮和甲醛柱浓度,及时发现热点区域,并将热点区域推送给绵阳开展地面排查,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抓手。2022年上半年,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57天,同比增加5天,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推进鲁班水库水污染防治,保障川中丘陵农田灌溉水质

针对绵阳市鲁班水库总磷超标问题,服务团对水库入库口、库区、鲁班岛国控监测站等开展了现场踏勘与指导,提出加强人民渠入库口垃圾收集处理、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处理规模、开展湖库周边农业面源治理工程等建议,以进一步减少面源污染对水库总磷的影响,保障三台、射洪、蓬溪、大英、中江五县63万亩的农田灌溉水质。

“师带徒”结对培养,提升本地骨干人员技术水平

开展“师带徒”结对培养,122团专家成员分别与绵阳市游仙区生态环境局环监股、安州区生态环境局综合股、三台县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股的4名股长结成“师带徒”培养关系,深度参与到帮扶过程的每个环节,针对性提升受援地骨干人员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能力,助力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

下一步,122生态环境服务团将继续发挥团员专业技能,对绵阳市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帮扶,通过现场指导、深入研判、集中培训、咨询答疑、跟踪服务等方式,提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案建议,助力当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能力。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