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 环保动态
时间:2025-03-17 11:20:00 [ 双击滚屏 ] 浏览次数:
近日,四川省南充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南充监测站)顺利取得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CMA资质认定和人员上岗证书。“双证”的取得,不仅标志着南充监测站成为川东北区域首个具备水生态监测全链条技术能力的监测机构,更为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性和权威性的有力保障。
夯实技术根基,打造专业监测队伍
南充监测站锚定“打造水生态监测标杆实验室”目标,向上积极争取200余万元资金支持,配备约80㎡的专用区域,装配显微成像系统、水质藻类人工智能分析仪等专业设备,构建起涵盖采样、前处理、鉴定分析的全流程标准化实验室。通过“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专项培训,培养出5名专业技术人员专职从事水生态监测,4人持证上岗,其中1人取得水生生物采样国家级培训和质控人员的资格,并参与相关质控工作。
深耕监测实践,护航流域生态安全
南充监测站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已连续2年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先后协助完成南充市重点流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采集与鉴定,国控监测点位的底栖动物、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性及定量样品采集等项目。在四川省水生生物补充调查中,高质量独立完成遂宁、广元、德阳、绵阳等地26个点位的样品采集。目前,南充监测站共采集并鉴定出腹足纲、瓣鳃纲等底栖动物17种,硅藻门、甲藻门等浮游植物30种,轮虫、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等浮游动物22种。
深化科研合作,构建协同创新格局
南充监测站与西华师范大学签署共建“四川省流域环境保护与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省监测总站、南部县共同建设“升钟湖水生态观测站”,搭建起科研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协同推进水生态保护研究。“流江河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基于传统形态学的典型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地厅级科研项目,摸清了南充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水生态状况,为水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擘画发展蓝图,谱写生态监测新篇
按照南充监测站“三年能力建设方案(2025-2027)”,将进一步提升着生藻类的监测能力,建立南充市水生生物图集及标本库。依托科研平台、生态观测站等资源,将监测范围从河流向湿地、湖库等水域生态系统延伸,建设水生生物多样性动态评估与预警体系,以监测之力筑牢生态屏障,为绘就人水和谐的美丽四川贡献南充力量。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