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又有料!新污染物环保科普走进社区
近日,我院联合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和玉林东路社区在玉林街道共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环保科普小课堂·认识新污染物”的环境健康素养培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参与的儿童及家长传授新污染物的相关知识,提升环境健康素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在活动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儿童及家长们介绍了新污染物的定义及其科学分类,使他们对这一新兴且重要的环保概念有了初步了解。随后,老师详细阐述了新污染物的四大核心特性,包括隐蔽性、持久性、危害性和不易治理性,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新污染物治理的认识。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新污染物的影响,老师通过讲解一系列实例,揭示了新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途径,如空气、水体和土壤等,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新污染物无处不在的影响。同时,老师还介绍了目前针对新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强调公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的常见来源有哪些?”
“我知道。内分泌干扰物的常见来源有涂料、香皂、除草剂和塑料制品。”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新污染物知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让他们也受益匪浅。
此次“环保科普小课堂·认识新污染物”环境健康素养培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儿童及家长的环境健康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激发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为构建绿色、健康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省环科院将联合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涵,让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做出成效、建出特色,让孩子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