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自景调研林长制、河湖长制和田长制工作时强调扛牢政治责任 抓实重点工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4-14 16:42:36] [来源:内江市] [点击量:] [关闭]

4月11日,市委书记邹自景深入市中区、东兴区和隆昌市,调研林长制、河湖长制和田长制工作。他强调,要坚决扛牢护林、治水、管田政治责任,抓实各项重点工作,以更大力度“护好林”,更高标准“治好水”,更严举措“管好田”,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在东兴区双才镇大田村,邹自景走进麻竹种植基地,详细听取东兴区林长制工作及森林防灭火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实地了解护林防火人员和装备配置、林业产业助农增收等情况。邹自景指出,随着干燥气候和人为活动增加,森林火灾的威胁日益严峻。森林防火关键在“防”,“防”的关键又在人。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人员力量,每个村民小组都要有防火队员,确保一旦有火情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加强专兼职扑火队伍培训及装备配备,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效转化。

邹自景来到市中区朝阳镇、东兴区椑木镇,详细了解黄鹤水库清淤、黑沱河和乌龙河等河流水质,以及排涝设施建设项目进展、大水面养殖等情况。他指出,各级河长要真正走下去,切实发现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确保巡河实效,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要高度重视养殖尾水治理,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低成本处理,切实预防和治理尾水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要积极开展大水面养殖,通过“人放天养”科学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要对全市渠系、渡槽等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及时修复,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在市中区朝阳镇回龙桥村、隆昌市双凤镇平安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部分整治后的土地种上了玉米,长势良好,生机勃勃。邹自景指出,要聚焦耕地保护利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耕地行为,严守耕地红线。撂荒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现和整治撂荒地是田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落实专人加强巡查,强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整治,真正实现撂荒地动态清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发动村民群众投工投劳,共同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要大力推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市领导周新、向赟参加调研。

长者专区

邹自景调研林长制、河湖长制和田长制工作时强调扛牢政治责任 抓实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5-04-14 16:42:36 来源:内江市

4月11日,市委书记邹自景深入市中区、东兴区和隆昌市,调研林长制、河湖长制和田长制工作。他强调,要坚决扛牢护林、治水、管田政治责任,抓实各项重点工作,以更大力度“护好林”,更高标准“治好水”,更严举措“管好田”,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在东兴区双才镇大田村,邹自景走进麻竹种植基地,详细听取东兴区林长制工作及森林防灭火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实地了解护林防火人员和装备配置、林业产业助农增收等情况。邹自景指出,随着干燥气候和人为活动增加,森林火灾的威胁日益严峻。森林防火关键在“防”,“防”的关键又在人。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人员力量,每个村民小组都要有防火队员,确保一旦有火情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加强专兼职扑火队伍培训及装备配备,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效转化。

邹自景来到市中区朝阳镇、东兴区椑木镇,详细了解黄鹤水库清淤、黑沱河和乌龙河等河流水质,以及排涝设施建设项目进展、大水面养殖等情况。他指出,各级河长要真正走下去,切实发现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确保巡河实效,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要高度重视养殖尾水治理,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低成本处理,切实预防和治理尾水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要积极开展大水面养殖,通过“人放天养”科学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要对全市渠系、渡槽等灌溉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及时修复,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在市中区朝阳镇回龙桥村、隆昌市双凤镇平安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部分整治后的土地种上了玉米,长势良好,生机勃勃。邹自景指出,要聚焦耕地保护利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破坏耕地行为,严守耕地红线。撂荒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现和整治撂荒地是田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落实专人加强巡查,强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整治,真正实现撂荒地动态清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发动村民群众投工投劳,共同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要大力推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市领导周新、向赟参加调研。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