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高质量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高效走实——直属单位以主题教育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9-22 18:59:01]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点击量:] [关闭]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高质量发展”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高频词。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生态环境厅直属单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既履行好保护责任,也落实好发展任务,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使命任务中勇挑重担、磨炼能力,确保主题教育各项要求“掷地有声”“落地见行”。

聚焦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全省正以建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为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绘就‘巴山绿’‘蜀水清’‘天府蓝’的美丽四川画卷。”8月28日,“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出了美丽四川建设的动员令。

今年以来,直属单位把美丽四川建设作为生态环境的统领性工作,结合年初省环委会印发的责任分工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项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全方位抓好贯彻落实。

规划院围绕高水平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完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等开展系统研究。拟定《五区共兴之川南经济区绿色发展路径研究》等政策研究专报10余篇。针对“川西高原气候变化风险及应对”多次到甘孜州、阿坝州调研,首次系统摸清并形成“四川省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和风险清单”,提出58条事实、影响和风险信息,形成“川西高原适应气候变化主题政策专报”“四川省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等成果3项,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科研支撑。

推动绿色发展动能释放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环评审批是建设项目依法开工建设前必须完成的重要一环。生态环境厅落实主题教育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靠前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分层级建立环评服务保障台账。国家层面,积极协调沟通,将14个应由国家审批的重大项目全部纳入生态环境部“重大项目台账”。省级层面,将83个重点项目纳入省级环评服务保障台账,实行专人负责、调度保障、跟踪服务。指导市(州)完善工作机制,共计2248个项目纳入地方环评重点台账,主动给予政策指导和技术帮助。通过采取环评预审服务、环评服务提示函、探索“清单式”服务等措施,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服务“拼经济、搞建设”大局。今年1至8月,全省共完成项目环评审批3265个,涉及总投资约7028亿元,有力保障了米市水库、三坝水库等国省重点项目顺利开工。

评估中心积极服务保障引大济岷等国家重点项目,主动做好技术支撑,助力米市水库、大渡河老鹰岩二级水电站等多个重大项目、民生工程顺利落地。在坚守底线、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快速推进完成自贡至永川高速公路(四川境)、年产6万吨能源级钛(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等14个省级重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牵头全省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对标高水平保护要求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建立包保机制,研究制定省、市两级技术要点,组织召开省级技术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会议约50余次,分五大经济区全覆盖召开技术指导会,实事求是、科学规范开展成果动态更新,进一步提升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科学预判作用,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分析系统及移动应用,为项目招引和选址提供智能研判,累计服务14.57万人次,提供分析报告10.14万份。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直属单位紧盯今年重点工作,做好“保护、治理、发展”三篇文章,积极探索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创新,以科技赋能,为美丽四川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执法总队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依托生态环境智慧执法监管与服务平台,精准筛查环境违法线索。为了更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不受影响,把服务企业落实在关键处,对垃圾焚烧发电、火电、水泥、造纸等400余家企业实施“电子督办”,系统根据预警级别自动向企业或生态环境部门派发“事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处理”督办单,及时提醒企业防范因自动监测设备非正常运行导致的数据超标异常情况,减少企业环境违法风险。

监测总站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覆盖卫星遥感(天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空基)、空气子站常规监测+精细化挂片监测+走航监测(地基)等多种监测网络,集成多种空气质量模型和轨迹模型,整合省市监测科技手段,将数据“一网打尽”。加上科学的数据分析,实现大气污染源精确化锁定,形成区域、城市、区(县)三级“污染溯源—污染防控—效果评估”全链条防控体系,真正用“数智”力量守护蓝天碧水。

信息中心增强数据汇集及智能研判分析能力,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动态和污染活动。依托超算技术快速完成扩散模型计算,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当前空气质量现状、未来变化趋势和污染区域预警。与此同时,以数据为依据,每日形成会商意见,按照重点区域、行业、时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分送督察执法、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相关城市,及时开展排查整治,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形成“问题—处置—成效”全闭环。

7月20日,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半年工作会召开,会上通报了上半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上半年,全省大气质量逐月好转,空气质量排全国第14位;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创近五年枯水期最好水平,II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数达154个,同比新增8个;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稳定消除;66.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可控……“数”看我省今年上半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科技赋能,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要人民满意。为加强和优化环保服务,直属单位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工作、加强服务、解决困难结合起来,主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群众的生态环境诉求。

环科院强化科技支撑,在宜宾市开展长江驻点跟踪研究、大气驻点帮扶期间,成立环科院川南分院,开启科技帮扶新模式。打破固有壁垒,组建学术团队,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用”一体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生态环境系统人才力量。

大气中心针对“四不两直”调研查摆的能力短板问题困难,第一时间组织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及时予以帮扶解决。与重庆市建立川渝移动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查找问题短板1个,制定整改措施2条。

外合中心“对内”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作表率、展作为,打造学习型、成长型、活力型和实干型队伍。“对外”积极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等单位建立定期座谈、项目合作、互派交流等机制,在推动投资评估和绩效评价工作中全面嵌入“专家把脉”,为相关工作提供专业化智力支持。

辐射站主动服务,积极保障核事业安全。站放射源管理室紧急收贮某公司历史遗留放射源,站电磁环境监测室及时处理涉基站、输变电等公众投诉3起,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的疑虑和担心。开展核与辐射应急专项综合性演习,分批开展2次市(州)监测站辐射事故应急与处置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核与辐射应急能力;站监督检查科组织技术团队到凉山州6家企业开展伴生矿调研帮扶,提升企业辐射安全管理水平。

固管中心建立“网上接访日”制度,通过“线上”工作群,在线为企业答疑解惑,由党员带头值守,明确接访规范,建立接访台账,服务已覆盖全省上万家企业。5月以来,共收到问题66个,解决问题62个,移交问题4个,“12345”交办单同比减少60%。

机关服务中心用心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举办一系列服务厅机关干部职工的特色活动,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改善办公环境,及时解决干部职工反映的强烈问题。此外,推动解决退休职工健康体检、生活补助、医疗保险等问题,让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生态环境厅直属单位更加坚定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中考量,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落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