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践行“1+6”建设路径,加快谱写美丽长宁新篇章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9-20 12:16:13] [来源:综合处] [点击量:] [关闭]

宜宾市长宁县“拥竹而美,因竹而兴”,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竹笋之乡。近年来,长宁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美丽长宁建设为统揽探索出“1+6”建设路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文化旅游名县、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一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等称号,全力谱写美丽长宁新篇章。主要做法:

一是着力绘就美丽长宁新蓝图。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美丽长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美丽长宁建设工作方案》、《长宁县打造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实施方案(2024年—2030年)》等文件,县委十五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长宁的决定》,按照“一年启动、两年成势、三年见效、五年建成、十年精美”的建设目标,以建设美丽生态、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交通、美丽产业为重点,倾力打造美丽四川长宁样板。

二是打造美丽生态新亮点。坚持35年植竹造林,加快建设世界最大、品种最全的竹类基因库长宁世纪竹园,打造翡翠长廊等“最美竹林风景线”,再现“双楠(楠竹和楠木)并茂”盛景。成立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培育了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10余种珍稀特有鱼类,连片打造以胭脂鱼、岩原鲤、鸭嘴鲟等为特色的名特优水产示范基地,建立长江流域鱼类种质资源“基因库”。

图1 最美竹林风景线

三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整县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花溪十三桥、云中漫步等“竹乡宜居和美”示范点5个,评选“竹乡美丽庭院”示范户1806户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入选全省“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试点县。赓续乡村文化,葡萄井凉糕制作非遗体验基地、竹编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基地入围“第八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体验基地名单”,全竹宴传统烹饪技艺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竹海凉糕》节目亮相中国非遗春晚演出。

图2 硐底镇治平村

四是塑造美丽城镇新风貌。持续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改造美化老旧小区91个,建设“口袋公园”2个。提升城市品质,将竹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中,高质量完成淯江西岸生态修复治理、老文体中心改造、高铁新区市政工程建设、城市绿廊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双河镇、长宁镇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双河古镇国风游、水幕电影成为网红新爆点。

图3 长宁县城新风貌

五是构建美丽交通新体系。积极打造以县城至蜀南竹海景区交通线路为重点,竹景观大道、三里半生态隧道、宜叙高速竹海互通为支撑的景城一体竹景观交通带。投入11.6亿元,高标准完成长宁县道路安全设施整治提升工程、长宁县幸福美丽乡村道路等5个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沿线乡村、景区、产业聚合发展。建设“电动”长宁,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电动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率达到65%以上。

图4 长宁县竹海连接线景观

六是提升美丽产业新成效。聚焦推动长宁“竹酒矿”等传统特色优势工业转型升级,抢占“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规划建设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2个、基地3个,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10亿元。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发展生态旅游,提升县域内5个AAAA级景区品质,打造竹文化公园13个,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蜀南竹海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图5 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