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 / 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 科普知识 / 科普文档

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区电磁环境调查新闻通稿

[发布时间:2020-04-28] [来源:] [关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利用电磁现象的广播电视、通讯、电力、医疗、交通等各类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家用电器应运而生,已和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同时,公众环境意识逐步增强,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特别是移动通信基站、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受到公众关注,已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磁环境监管起步较晚,电磁环境监管部门对电磁环境特别是城市的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主要构成、电磁环境长期变化等情况不能准确掌握,为环境监管、设施规划造成困难。

鉴于此,经请示环境保护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实施成都市区电磁环境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次调查立足于服务公众、服务环境监管、服务涉电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三个服务”原则,具有掌握电磁环境现状、科学认知电磁环境、支撑电磁环境监管、支持电磁设施及相关规划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机构和实施情况

1、调查机构

本次调查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承担,具备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十数年电磁环境监测经验,并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CMA 2011002996U号,具有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射频综合场、微波综合场、高频综合场、射频单频电场6项电磁辐射监测资质,可完全覆盖本次调查监测所有监测内容。

2、调查实施情况

为使本次调查内容更加全面,调查方法和技术更加科学、客观,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调查编制了《工作大纲》。20125月通过了环境保护部核和辐射安全三司、核与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上海辐射站、广东辐射站、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专家对《工作大纲》的技术论证。

调查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工作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调查历时9个月,调查有效点位962个,通过手动和自动监测测得各类有效监测数据共计42481个。3~10月完成资料调查,5~12月完成监测调查,并同步进行数据处理和汇总,12月完成调查报告初稿。调查取得了大量科学的、客观的实际测量数据,为掌握成都市区电磁环境现状和水平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

以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调查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四川省成都市区电磁环境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区域电磁环境水平及其时域、空域、频域分布,电磁设施影响大小、范围和对电磁环境的贡献,电磁环境与人群活动关系,电磁环境与社会经济关系等众多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调查结果,调查圆满达到预期目的。

20133月,环境保护部核和辐射安全三司、核与辐射安全技术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山东辐射站、广东辐射站、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技术论证。认为调查项目齐全、点位设置合理、方法科学规范、监测数据详实、掌握了成都市区电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可信。

三、调查内容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实际监测为主要手段和方法。对电磁环境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实际测试,得出大量客观、可靠的实际数据,并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调查需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

 2、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了成都市三环路内主城区、高新西区、天府新区成都既有建成区、“北改工程”成都既有建成区、以及机场路沿线、武侯大道沿线、三圣乡片区等部分三环路外居民聚居区等,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调查地理范围覆盖了目前成都市主城区既有建成区的绝大部分。

3、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设施有天线林立的手机基站、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广播电视发射塔等。另外,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还有大量的电磁设施,比如中波、短波广播,各种集群通讯设施、雷达、工业医疗科研用的电磁设施等。这些设施都向周围环境以各自的特征频率产生电磁场或者发射电磁波,加上自然环境中来自宇宙、雷电等电磁现象,这些所有电磁辐射、电磁现象一起共同影响,构成了电磁环境。

电磁辐射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的现象。通俗地讲,大气、水环境中的污染往往是某种有害的、可见的物质,通过化学、毒性等途径影响人体;电磁辐射则不同,电磁波是一种能量,超过控制标准的电磁能量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细胞和人体组织的产生不良影响,而低于控制标准的电磁能量产生的影响是人体可以接受的。

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频率。电磁波是以电磁振荡的形式存在的,就像“水中的波纹”一样,振荡得越快,频率越高。不同的电磁辐射设施使用不尽相同的频率,电磁波的频率从低至高,可以划分成很多频段,粗略地可以划分为低频和射频。电力设施产生感应电磁场,频率是“工频”,不能产生真正的“辐射”,但感应电磁场也是电磁环境的一部分。

电磁波的频段是很宽的,但目前日常电磁辐射设施在使用的频率却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低频主要表现为50Hz工频电、磁场,射频在0.1~3000MHz频段的应用较多。

因此,本次调查针对这些使用的电磁频段进行重点调查,调查涵盖了绝大多数电磁设施的影响,能够反映电磁环境的水平。

针对调查的目的,系统、全面的掌握成都市区电磁环境现状和水平,开展了以下内容的调查。

1)电磁环境整体水平

为掌握整个调查区域电磁环境的整体水平,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调查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划分为一平方公里的正方形网格,共295个网格,取网格的中心地面进行监测。

除地面点位外,还选取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的高层建筑,采取逐层不同高度进行测量,可以进一步了解城市低空电磁环境与地面电磁环境的差别。

另外还选取了调查区以外的农村地区进行测试,作为城市与农村电磁环境的对照。农村地区远离人工电磁设施,基本可以反映来自自然界的电磁环境水平。

调查结果:调查区域内电磁环境低频段处于天然水平;电磁环境射频段有小幅升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2)日常活动场所电磁环境水平

不仅调查监测电磁环境整体水平,还对日常活动的场所电磁环境水平进行了调查监测。如日常活动的住宅、宾馆、购物中心、地铁站点、体育场、学校、医院、写字楼等区域。调查在东南西北方向选取各类日常活动场所2592个点位,并在选定场所区域内进行监测。

调查结果:日常活动场电磁环境与调查区域电磁环境一致,处于较低的水平,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3)常见电磁设施的电磁影响

城市中常见的手机基站、变电站、高压线、广播电视塔等设施的电磁辐射影响大小和范围,此次调查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量设施进行了实际监测。调查选取了各种类共计62个设施,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设施的电磁辐射特性和现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调查结果:

①手机基站(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范围很小,且由于其发射天线位置一般位于建筑楼顶,电磁辐射能量达到居民位置时已经大为降低,其辐射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②室内变电站和地下电缆产生的工频电场对环境的贡献可忽略不计,工频磁场贡献很小且距离很短,其辐射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③广播电视发射塔电磁辐射影响范围大,但由于其位置高,电磁辐射能量达到居民位置时已经大为降低,其辐射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4)电磁环境水平的时间变化

电磁环境由天然和人工影响两部分构成,电磁环境应与时间和人的活动相关联。因此,在室内、室外及常见电磁辐射设施临近位置处设置电磁环境24小时连续监测和调查,以掌握电磁环境与人的作息时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整个电磁环境与人群的作息时间是紧密相关的,人群活动频繁时段电磁环境水平相对更高。

5)电磁环境的构成和来源

电磁频谱可以将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大小同时反映在一个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频率电磁波的贡献大小,掌握电磁环境的构成情况;同时通过频率与设施的匹配,还可以掌握电磁环境主要构成的来源。电磁频谱点位以均匀分布的方式,在调查区域内选取15处。

调查结果:电磁环境的主要贡献来源为广播、电视、手机基站(移动通信)信号。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