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8月31日拟对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8-31 09:21:23] [来源:辐射源处] [点击量:] [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4个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831日-202196日。

电话:028-80589022

地址:成都市科园南路88号A2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项目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新建X射线野外探伤项目

探伤地点主要位于四川省、云南省、重庆、贵州省,不固定

成都易声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在野外使用1台XXG-2005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200kV、额定管电流5mA)、1台XXG-3005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300kV、额定管电流5mA)和1台XXH-2505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250kV、额定管电流5mA),用于天然气管道等的探伤检测。3台探伤机年总曝光时间约330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公司办公场所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园区成宏路72号2号楼20层,其中设置有探伤机存放间,暗室和危险废物暂存间。

本项目拟使用Ⅱ类射线装置进行野外探伤,其探伤作业期间主要污染因子为X射线,评价确定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分别按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进行管理。经预测,职业人员公众最大受照射剂量均满足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危险废物、臭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或处理要求

根据项目特点,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1.XXG-3005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主射方向采用4mm铅当量的铅、非主射方向采用2.5mm铅当量的铅进行屏蔽;XXG-2005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主射方向采用2mm铅当量的铅、非主射方向采用1.5mm铅当量的铅进行屏蔽XXH-2505向X射线探伤机周围采用4.5mm铅当量的铅进行屏蔽。

2.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低于15μGy/h,监督区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在2.5μGy/h~15μGy/h 的区域。XXG-3005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控制区为X射线探伤机主射方向51m、非主射方向18m以内的区域,监督区为X射线探伤机主射方向51123m、非主射方向1840m以内的区域;XXG-2005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控制区为X射线探伤机主射方向42m、非主射方向19m以内的区域,监督区为X射线探伤机主射方向42~103m、非主射方向19~46m以内的区域;XXH-2505型向X射线探伤机控制区为X射线探伤机周围19m以内的区域,监督区为X射线探伤机周围1946m以内的区域。控制区边界上设置明显的警戒线、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禁止进入”的标牌,辐射工作人员在该区域边界进行操作,探伤期间专人在边界巡逻、看守,禁止公众人员入内。监督区边界处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无关人员禁止入内”的标牌,允许有职业人员入内,但限制公众人员进入此区域。

3.X射线探伤机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4.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曝光时间,实现源项控制;野外探伤作业时间避开公众活动的高峰时段以实现时间防护;通过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实现距离防护。

5.制定野外探伤工作方案,明确各类人员分工、探伤工况和清场方式,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异地野外探伤作业报备制度;制定内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逐级落实野外探伤作业的辐射安全责任制;制定有针对性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每次野外探伤作业完成后,要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建立辐射安全与防护档案等制度确保探伤作业的安全。

6.夜间进行探伤作业时,必须在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设立灯光警示和相应的警告牌,并设专人警戒。

7.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8.废胶片、废显影液、废定影液、第一、二次洗片废水集中收集暂存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其余洗片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依托项目区已有的环保设施进行处理,野外探伤时产生的臭氧经自然分解和稀释后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不会产生影响。

2

新建X射线探伤室核技术利用项目

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工业园区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先进制造工艺研究中心厂房内

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工业园区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先进制造工艺研究中心主厂房搅拌焊单元区内新建3间探伤室及1间操作间,包括新建1间大箱体探伤室,占地面积为235.45m2,新增使用2台MG225/D04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为225kV、额定管电流为30mA),年总曝光时间约500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新建1间长管路探伤室,占地面积为99.2m2,新增使用1台MGI160/P01型周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为160kV、额定管电流为10mA)和1台MG225/D04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为225kV、额定管电流为30mA),年总曝光时间约500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新建1间小探伤室,新增使用1台MG225/D04型定向X射线探伤机(额定管电压为225kV、额定管电流为30mA),年曝光时间约400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大箱体探伤室主要用于直径3m3.5m圆筒形工件的探伤检测,长管路探伤室主要用于直径20mm700mm导管工件的探伤检测,小探伤室主要用于直径20mm以下导管工件的探伤检测。3间探伤室共用1间操作间,占地面积约120m2。本项目洗片、评片及危废暂存均依托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812厂房原有的洗片室、暗室进行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屏蔽厚度校核,探伤室墙体、迷道、屋顶屏蔽门的各项参数均能满足X射线的屏蔽防护要求。

本项目运行期主要污染因子为X射线,评价确定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分别按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进行管理。综合考虑辐射工作人员剂量叠加,探伤室投入运行后,X射线探伤机辐射工作人员公众所受照射的剂量分别小于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除危废外的洗片废水和生活污水依托厂区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危险废物不外排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根据项目特点,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1.大箱体探伤室净空尺寸为长8.5m×宽27.7m×高9.5m,四周墙体及屋顶为50cm厚混凝土,迷道采用“L”型设计,迷道内墙为30cm厚混凝土,迷道外墙为50cm厚混凝土,东北侧迷道门采用9mm铅当量手动铅防护门,西北侧工件进出门采用15mm铅当量电动轨道平移铅防护门。长管路探伤室净空尺寸为长8.0m×宽12.4m×高9.5m,四周墙体及屋顶为50cm厚混凝土,迷道采用“L”型设计,迷道内墙为30cm厚混凝土,迷道外墙为50cm厚混凝土,东南侧迷道门采用9mm铅当量手动铅防护门,西北侧工件进出门采用15mm铅当量电动轨道平移铅防护门。小探伤室净空尺寸为长7.0m×宽12.4m×高5.5m,四周墙体及屋顶为50cm厚混凝土,迷道采用“L”型设计,迷道内墙为30cm厚混凝土,迷道外墙为50cm厚混凝土,东南侧迷道门采用9mm铅当量手动铅防护门,西北侧工件进出门采用15mm铅当量电动轨道平移铅防护门。

2.X射线探伤机自身具有多重固有安全措施。

3.划定探伤室及迷道为控制区,曝光过程中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划定工件进出门前1米内区域及操作间为监督区,禁止非辐射工作人员进入。

4.采取门机联锁、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出口处紧急开按钮、视频监控系统、钥匙控制、声光警示、警告标志和状态显示等安全措施。

5.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曝光时间,减少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受照射剂量。

6.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7.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厂区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8.探伤室内产生的臭氧经通排风量为3200m3/h(小探伤室)、6200m3/h(长管路探伤室)、14000m3/h(大箱体探伤室)的风机抽至主厂房外排放;废胶片、废显影液、废定影液、第一、二次洗片废水集中收集暂存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其余洗片废水和生活污水依托厂区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3

新建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应用项目

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南一路219东篱医院院内

成都东篱医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中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拟在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南一路219号东篱医院医疗综合楼(已建、地下3层、地上12层)建设放疗中心核医学科

放疗中心内由南向西依次布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后装机房、TOMO机房、头刀机房、体刀机房,同时在东侧、北侧配套布置候诊区、办公室、模具室、设备房、家属等候区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内拟新增使用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于肿瘤治疗,其最大X射线能量为10MV,1m处剂量率为6Gy/min,最大电子线能量为20MeV,1m处剂量率为10Gy/min,年出束时间约583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后装机房内拟新增使用1台后装机用于肿瘤治疗,内含一枚192Ir放射源,额定装源活度为3.7×1011Bq,年出源时间约333h,属于Ⅲ类放射源。

TOMO机房内拟新增使用1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简称“TOMO系统”)用于肿瘤治疗,其最大X射线能量为6MV,1m处剂量率为8.5Gy/min,无电子线治疗,年出束时间约583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头刀机房内拟新增使用1台头部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内含30枚60Co放射源,额定装源总活度为3.175×1014Bq,单枚60Co放射源活度小于1.058×1013Bq,年出源时间约167h,属于I类放射源。

体刀机房内拟新增使用1台部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内含25枚60Co放射源,额定装源总活度为2.40×1014Bq,单枚60Co放射源活度小于9.6×1012Bq,年出源时间约167h,属于I类放射源。

核医学科包括辅助设备间、储源间、注射后休息室1、注射后休息室2、注射后休息室3、注射后休息室4、消洗间、注射后洗手间1、注射后洗手间2、固废间、注射操作间、注射区、多功能房、远程会议室、洗手间、专家办公室、问诊室、候诊区、财务办公室、家属等候区、打片室、医生办公室、留观室、留观卫生间、处置室、卫生前台、PET/CT室、操作室等,拟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氟-18用于显像诊断,其年最大使用量1.388×1013Bq日最大使用量5.5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2.22×107Bq核医学科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PET/CT室内拟新增使用1台PET/CT(Ⅲ类射线装置)用于检查诊断,配套使用3枚68Ge(Ⅴ类放射源)进行校准。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屏蔽效能核算,各辐射工作场所使用的屏蔽防护材料及厚度均能满足屏蔽防护要求。

经预测,本项目投入运行后,辐射工作人员公众受到的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经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总β≤10Bq/L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根据项目特点,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四周墙体、迷道和屋顶均为混凝土结构,其主射方向朝向西北侧、东南侧、屋顶和地面。其中,西北侧、东南侧和屋顶主屏蔽墙厚均为2600mm、宽均为3600mm,次屏蔽墙厚均为1500mm;东北侧“L”型迷道内墙厚1500mm,外墙厚1500mm;西南侧屏蔽墙厚1300mm;屏蔽门为10mm铅当量+110mm中子防护材料单扇电动推拉门

后装机房四面墙体、迷道和屋顶均为混凝土结构。其中,东北侧、西北侧屏蔽墙厚均为700mm,西南侧屏蔽墙厚为800mm,顶部屏蔽墙厚为600mm东南侧“L”型迷道内墙厚700mm、外墙厚700mm屏蔽门为9mm铅当量单扇电动推拉门

TOMO机房四周墙体、迷道和屋顶均为混凝土结构,其主射方向朝向东北侧、西南侧、屋顶和地面。其中,东北侧、西南侧主屏蔽墙厚均为2200mm、宽均为3700mm,次屏蔽墙厚均为1300mm;屋顶主屏蔽墙厚为2300mm、宽为3700mm,次屏蔽墙厚为1400mm;西北侧屏蔽墙厚为1500mm;东南侧“L”型迷道内墙厚1300mm,外墙厚1200mm;屏蔽门为5mm铅当量单扇电动推拉门。

头刀机房四面墙体、迷道和屋顶均为混凝土结构。其中,西南侧、东南侧屏蔽墙厚均为1000mm西北侧屏蔽墙厚为1300mm东北侧“L”型迷道内墙厚1100mm、外墙厚900mm,屋顶屏蔽墙厚为1200mm,屏蔽门为10mm铅当量单扇电动推拉门

体刀机房四面墙体、迷道和屋顶均为混凝土结构。其中,西南侧屏蔽墙厚为1000mm西北侧屏蔽墙厚为1200mm东南侧屏蔽墙厚为1300mm东北侧“L”型迷道内墙厚1000mm、外墙厚800mm,屋顶屏蔽墙厚为1200mm,屏蔽门为10mm铅当量单扇电动推拉门

核医学科储源间、注射后休息室2、注射后休息室3、注射后休息室4、消洗间、注射后洗手间1、注射后洗手间2、固废间东北侧墙体为400mm混凝土,西北侧、西南侧、东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5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4mm铅当量;PET/CT室西北侧、东北侧、东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30mm硫酸钡,西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10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6-8mm铅当量,观察窗为8mm铅当量;注射后休息室1西北侧、西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100mm硫酸钡,东北侧、东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5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6mm铅当量;抢救室西北侧、东北侧、东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50mm硫酸钡,西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10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6mm铅当量;注射操作间东北侧墙体为400mm混凝土,西北侧、西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50mm硫酸钡,东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6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4mm铅当量,通风橱为40-50mm铅当量,注射窗为50mm铅当量;卫生通过间四周墙体为240mm实心砖+5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5mm铅当量;留观室西北侧墙体为300mm混凝土,东北侧、东南侧、西南侧墙体为240mm实心砖+100mm硫酸钡,屋顶为300mm混凝土,屏蔽门为5-8mm铅当量。

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后装机、TOMO系统、头部伽马刀、体部伽马刀、PET/CT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3.设置核医学科注射操作间、注射后休息室1、注射后休息室2、注射后休息室3、注射后休息室4、卫生通过间、固废间、注射后洗手间1、注射后洗手间2、储源间、PET/CT室、留观室、抢救室、内部通道等为控制区,放疗中心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后装机房(含迷道)、TOMO机房(含迷道)、头刀机房(含迷道)、体刀机房(含迷道)为控制区设置核医学科操作室、护士前台、处置室、远程会议室、多功能用房、打片室、医生办公室、辅助设备间等为监督区放疗中心控制室、辅助机房、设备间等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4.根据诊疗要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曝光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5.核医学科采取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通排风系统、警告设施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通风橱、防护屏风、衰变桶,PET/CT还采取了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操作警示装置、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

6.放疗中心各设备及场所采取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条件显示连锁、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时间控制连锁、门机联锁、固定式剂量报警仪(门-剂量连锁)、门灯联锁及语音提示、施源器与源联锁、管道遇堵自动回源、仿真源模拟运行系统、控制台显示放射源位置、停电或意外中断照射时自动回源装置、手动回源装置、专用储源器、放射源返回储源器的应急开关、门源联锁、紧急停机按钮、操作警示装置、紧急开门按钮、电视监控与对讲系统、警告标志、状态显示和防火、防水、防盗、防抢、防破坏、防泄漏等安全措施

7.放射性药物放置于铅罐中由供应单位派专人直接送至注射操作间通风橱内暂存,未用完的放射性药物及校准源放置在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内,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摄像头、红外报警系统。

8.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的通风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操作台、地面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

9.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β表面沾污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10.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后装机、TOMO系统、头部伽马刀、体部伽马刀、PET/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1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TOMO系统、PET/CT在报废处置时,应当对其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和去功能化处理;后装机、头部伽马刀、体部伽马刀产生的废放射源由源的生产厂家回收处理。

12.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13.项目运行期,核医学科放射性气溶胶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经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处理后引至医疗综合楼屋顶进行排放;放疗中心产生的臭氧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引至医疗综合楼屋顶进行排放;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后,排入2格放射性废水衰变池,每格废水封闭12天衰变后可排放一次(首次排放须经监测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放射性固体废物采用专用塑料袋收集后封闭暂存于放射性衰变桶内并及时转移至固废间存放,经监测符合排放标准后同其它医疗废物一起由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定期统一处理;废活性炭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

新建核技术利用应用项目

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友联村六组、十一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金牛院区内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金牛院区

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拟在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友联村六组、十一组金牛院区门诊住院综合楼(在建、地下3层、地上12层)负二层西北侧建设放疗中心在负二层北侧建设核医学科在二层北侧建设内镜中心,在四层西北侧建设手术中心

放疗中心内由北向南依次布置1#6MV加速器治疗室、2#6MV加速器治疗室、3#10MV加速器治疗室,同时在加速器治疗室东侧配套布置CT模拟定位室、控制室、更衣准备间、水冷机房、医生办公室、护士站等。1#、2#6MV加速器治疗室内拟各新增使用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于肿瘤治疗,其最大X射线能量均为6MV,1m处剂量率均为14Gy/min,最大电子线能量均为15MeV,1m处剂量率均为6Gy/min,年出束时间均为417h,均属于Ⅱ类射线装置。3#10MV加速器治疗室内拟新增使用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于肿瘤治疗,其最大X射线能量为10MV,1m处剂量率为24Gy/min,最大电子线能量为18MeV,1m处剂量率为8Gy/min,年出束时间约417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核医学科包括储源间、分装标记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131I服药室、SPE注射室、PET注射室、SPE注射后等候室、PET注射后等候室、SPECT/CT检查室、PET/CT检查室、SPE留观室、PET留观室、运动室、抢救室、控制室、给药前等候区、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洁具间等,拟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钼-99(年最大使用量4.63×1012Bq、日最大使用量9.2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9.25×107Bq)用于制备锝-99,使用锝-99(年最大使用量6.94×1012Bq、日最大使用量2.78×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2.78×107Bq)用于显像诊断;使用锗-68(年最大使用量1.85×109Bq、日最大使用量1.85×1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106Bq)用于制备镓-68,使用镓-68(年最大使用量5.55×1010Bq、日最大使用量1.11×1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11×106Bq)用于显像诊断;使用氟-18(年最大使用量1.388×1013Bq、日最大使用量5.5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554×107Bq)用于显像诊断;使用碘-131(年最大使用量4.63×1011Bq、日最大使用量1.85×1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108Bq)用于甲亢治疗核医学科总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3.238×1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SPECT/CT检查室内拟新增使用1台SPECT/CT(Ⅲ类射线装置)用于检查诊断,配套使用1枚57Co(Ⅴ类放射源)或1枚153Gd(Ⅴ类放射源)进行校准;PET/CT检查室内拟新增使用1台PET/CT(Ⅲ类射线装置)用于检查诊断,配套使用3枚68Ge(Ⅴ类放射源)或7枚22Na(Ⅴ类放射源)进行校准。

内镜中心拟建设1间ERCP室,新增使用1台ERCP机用于血管造影,其最大管电压为150kV,最大管电流为1250mA,年出束时间约175h,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手术中心拟建设1#介入手术室、2#介入手术室和复合手术室,各新增使用1台DSA用于血管造影,其最大管电压均为150kV,最大管电流均为1250mA,年出束时间均为247.3h,均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复合手术室还拟新增使用1台CT机用于检查诊断,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屏蔽效能核算,各辐射工作场所使用的屏蔽防护材料及厚度均能满足屏蔽防护要求。

经预测,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公众受到的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经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总β≤10Bq/L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根据项目特点,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1.1#、2#、3#加速器治疗室四面墙体、迷道、屋顶和地面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射方向朝向北侧、南侧、地面和屋顶。其中,1#加速器治疗室北侧墙体、3#加速器治疗室南侧墙体主屏蔽区厚3.0m(宽4.5m),相连次屏蔽区厚1.8m;1#加速器治疗室南侧墙体、2#加速器治疗室南北侧墙体、3#加速器治疗室北侧墙体主屏蔽区厚3.0m(宽5.7m),相连次屏蔽区厚1.8m;西侧墙体厚1.5m;东侧设长7.5m的“Z型”迷道,迷道内墙厚1.5m,迷道外墙厚1.25m;1#、2#加速器治疗室屋顶主屏蔽区厚2.4m(宽5.7m),相连次屏蔽区厚1.6m,迷道防护门为12mm铅当量;3#加速器治疗室屋顶主屏蔽区厚2.9m(宽5.7m),相连次屏蔽区厚1.6m,迷道防护门为15mm铅当量+50mm含硼聚乙烯;地面厚0.95m

核医学科储源间、分装标记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131I服药室、SPE注射室、PET注射室、SPE注射后等候室、PET注射后等候室、SPECT/CT检查室、PET/CT检查室、SPE留观室、PET留观室、运动室、抢救室四周墙体为370mm实心砖,屋顶、地面为120mm250mm钢筋混凝土屏蔽门为3mm5mm、6mm或12mm铅当量,注射窗、发药窗为5mm20mm或35mm铅当量,观察窗为3mm或12mm铅当量,通风橱为40mm铅当量储源箱20mm铅当量。

ERCP室1#介入手术室、2#介入手术室和复合手术室四周墙体为37cm实心砖,屋顶和地面均为26cm厚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观察窗为3mm铅当量。

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PET/CT、SPECT/CT、ERCPDSACT等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3.设置核医学科储源间、分装标记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131I服药室、SPE注射室、PET注射室、SPE注射后等候室、PET注射后等候室、SPECT/CT检查室、PET/CT检查室、SPE留观室、PET留观室、运动室、抢救室、洁具间等为控制区,放疗中心1#、2#、3#加速器治疗室为控制区,内镜中心ERCP为控制区,手术中心1#介入手术室、2#介入手术室和复合手术室为控制区。设置核医学科控制室、设备间淋浴间更衣间、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办公室、相邻走廊等为监督区放疗中心控制室、水冷机房更衣准备为监督区,内镜中心患者准备室、控制室、洁具间污物暂存间为监督区,手术中心控制室、设备间、前室、无菌库等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4.根据诊疗要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曝光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5.核医学科采取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通排风系统、警告设施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通风橱、防护屏风、衰变桶,ERCPDSAⅢ类射线装置还采取了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操作警示装置、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

6.加速器治疗室采取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条件显示连锁、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时间控制连锁、门机联锁、固定式剂量报警仪、门灯联锁及语音提示、紧急停机按钮、操作警示装置、紧急开门按钮、电视监控与对讲系统、警告标志、状态显示和防火、防水、防盗、防抢、防破坏、防泄漏等安全措施。

7.放射性药物放置于铅罐中由供应单位派专人直接送至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内暂存,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摄像头、红外报警系统。

8.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的通风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操作台、地面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

9.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β表面沾污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10.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PET/CT、SPECT/CT、ERCP、DSA、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1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PET/CT、SPECT/CT、ERCP、DSA、CT在报废处置时,应当对其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和去功能化处理。

12.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13.项目运行期,核医学科放射性气溶胶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经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处理后引至门诊住院综合楼屋顶进行排放;加速器治疗室、ERCP室、1#介入手术室、2#介入手术室和复合手术室产生的臭氧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引至门诊住院综合楼屋顶进行排放;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后,排入4格并联放射性废水衰变池,每格废水封闭132天衰变并经监测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每次排放均须监测);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放射性固体废物采用专用塑料袋收集后封闭暂存于放射性衰变桶内并及时转移至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存放,经监测符合排放标准后同其它医疗废物一起由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定期统一处理;钼锝发生器、锗镓发生器由厂家回收处理;废活性炭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