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8-80589022
地址:成都市科园南路88号A2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1 |
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超高压运检中心 500kV梦山一二线温升改造工程 |
成都市双流区及新津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 |
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超高压运检中心500kV梦山一二线温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梦山一线16号/梦山二线15号塔大号侧约314m处新建双回直线塔1基,调整梦山一线15~21号/梦山二线14~20号塔段导线弧垂,更换梦山一线16~17号/梦山二线15~16号塔段的导线间隔棒及防震锤。改造后线路路径、导线型号、分裂方式(四分裂)、分裂间距(500mm)及导线排列方式(垂直逆相序排列)保持不变,输送电流由864A提升至972A。 |
一、主要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通过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采取洒水降尘、遮盖挡护等措施,减缓工程施工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民房原有收集设施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弃土回用于塔基复垦覆土。新建施工道路采取钢板路面,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 (二)运行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拟采取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在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线路对地高度不低于14m,确保电场强度满足10kV/m控制限值要求;在通过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7m,确保居民房屋处电场强度满足公众曝露限值4000V/m的要求。 二、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报告书,工程运行期无废气、废水排放;工程运行产生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噪声影响预测值均可满足相应标准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能够控制和减缓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2 |
四川省肿瘤医院磷-32敷贴治疗项目 |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四川省肿瘤医院武侯院区将核医学B区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瑞迪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四川省肿瘤医院拟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四川省肿瘤医院武侯院区将核医学B区(已建、地上2层)2层中部预留房间改建为敷贴治疗场所,拟使用外购的32P制作敷贴器,进行瘢痕疙瘩和皮肤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改建后的功能房间包括制备区、治疗区、卫生通过间、储源间、放废间等。场所内32P年最大操作量为4.625×1012Bq,日最大操作量为1.85×1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1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50%。 |
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本项目敷贴器制备区和敷贴治疗区四周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顶部及地面均为100mm厚混凝土,屏蔽门为2mmPb防护门,传递窗为2mmPb铅玻璃;手套箱为1mmPb铅板+10mm有机玻璃;卫生通过间北侧、储源间南侧和中部墙体均为100mm轻质隔墙,其余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墙,屏蔽门为1mmPb防护门。 设置储源间、放废间、制备区及治疗区为控制区,设置走廊及卫生通过间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活度,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本项目敷贴治疗场所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手套箱、放射性废气排风系统、放射性固废衰变桶,依托既有放射性废水衰变池。 本项目外购32P货包自身带有屏蔽层,且转入医院前表面辐射剂量率水平满足《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2019),货包表面任意一点的最高辐射水平为0.005mSv/h
本项目32P由有资质单位供应,并贮存于储源间保险箱中,储源间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红外报警装置。同时储源间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措施。 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手套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墙面与地面交接作圆角处理,地面全部敷设易去污并可以拆除更换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敷贴器的制作在手套箱内搪瓷盘内进行,并铺以吸水性好的材料,以防止放射性药液洒漏造成操作台污染。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在完成工作后按指定通道离开,卫生通过间设置喷淋清洗区和表面沾污监测仪。 医院配备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实施敷贴治疗时不应将敷贴源带出治疗室外。 项目施工期主要采取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医院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本项目在核医学B区楼顶设置2个放射性废气排放口,其中敷贴器制作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手套箱顶部自带过滤装置过滤后,沿走廊上方独立排风管在北侧墙体引至楼顶排放(高于楼顶3m);其余房间放射性废气汇合后沿走廊上方独立排风管于北侧墙体引至楼顶经过滤装置过滤后排放(高于楼顶3m)。各排风管路拟设置止回阀,防止气体倒灌和逸散;辐射工作场所内应保持有关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由非辐射工作区→监督区→控制区→手套箱,防止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本项目为放射性物质外部间接接触的敷贴治疗,患者不产生含放射性核素的排泄废水。若32P敷贴器制作过程中发生放射性药物意外洒漏,工作人员利用吸水纸和湿巾进行擦拭去污直至表面污染检测达标后,将乳胶手套、工作服、吸水纸、湿巾等作为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项目废塑料薄膜、废乳胶手套、废移液管、废药瓶、废活性炭、废敷贴器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采用专用塑料袋收纳、密封,及时转运至放废间暂存衰变10个半衰期(143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生活垃圾收集后交市政环卫统一清运。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经计算,手套箱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墙外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0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 经预测,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所受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事故状态下药物洒落造成的表面污染采用干式去污,不产生放射性废水,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
3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扩建密封型中子发生器项目 |
放射源作业地点不固定,为国内钻井工程现场,不使用时固定存放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双兴大道777号公司西南侧已建放射源库内或维修车间内。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 |
四川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拟使用18台中子发生器(最大管电压120kV、最大靶电流130μA、中子强度3.6×108n/s、Ⅱ类射线装置)进行测井作业,每台中子发生器含有一个放射源3H(最大放射性活度5.92×1010Bq、V类放射源),其中有8枚放射源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每台中子发生器每年在测井现场出束时长最大为73h;依托已建放射源库进行刻度,18台中子发生器每年出束时长合计为864h。放射源作业地点不固定,为国内钻井工程现场,不使用时固定存放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双兴大道777号公司西南侧已建放射源库内或维修车间内。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8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1.33%。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放射源测井时,划定中子发生器作业区域(钻井平台所在区域)为控制区,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低于15μGy/h,监督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在2.5μGy/h~15μGy/h范围内;中子发生器刻度时,划定放射源库实体边界内为控制区,放射源库墙外1m范围内为监督区。控制区边界设置明显的警戒线、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禁止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标牌,测井期间派专人在边界巡逻,未经许可人员不得入内;监督区边界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限制公众人员进入。 中子发生器接通电源才能工作,自身具有电源程序锁等固有安全措施。 本项目依托的源库四周墙体为300mm厚混凝土,顶板为160mm厚混凝土,源库大门为54mm石蜡+45mm铅板+20mm钢板,设置摄像头、红外入侵报警装置及固定式剂量报警仪,双人双锁等辐射安全措施。中子发生器刻度采用钢质水箱(长1.3m,直径1.5m)为屏蔽材料。 制定测井工作方案,明确测井时间、地点、测井工况、控制区域范围、清场方式以及辐射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异地测井作业备案制度;制定内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逐级落实测井作业的辐射安全责任制;制定有针对性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测井作业的安全。 夜间进行探伤作业时,在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设立灯光警示和相应的警告牌,并设专人警戒。 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便携式中子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项目运行期,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依托项目区已有的环保设施进行处理;测井和刻度时产生的臭氧经自然分解和稀释后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不会产生影响;废放射源(包括中子发生器)由生产厂家进行回收。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经计算,本项目投运后,依托的源库屏蔽体外30cm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HJ1325-2023)要求。测井和刻度辐射工作人员年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臭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或处理要求。 |
4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增肿瘤放疗中心项目 |
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医院中部停车场区域新建肿瘤放疗中心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四川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拟在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医院中部停车场区域新建肿瘤放疗中心(拟建、地下三层、地面一层),包括核医学科、放疗中心及相关配套工程,其中核医学科位于负二层和负三层,分为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及病人诊断区2个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放疗中心位于负三层,包含2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座后装治疗机房、1座模拟定位CT机房及相关配套用房。 1.核医学科拟在肿瘤放疗中心负二层及负三层设置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负二层西北部设置病人诊断区,负三层东北角(局部负四层)配套建设1套衰变池。 (1)放射性药物制备区 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位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二层及负三层,包含负三层东南部的回旋加速器机房,负二层东南部的药物合成热室、质控室、无菌检测室、阳性检查室、更衣室、淋浴间、退更检查间、废药间、灭菌间、拆包消毒间等用房。在回旋加速器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自屏蔽式回旋加速器(型号未定),最大质子能量为20MeV,最大束流强度为100μA(单束流以80μA运行、双束流以2×50μA运行),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生产制备病人诊断区拟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8F、11C、13N、64Cu、89Zr及124I。其中18F日最大生产量为1.85E+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08Bq,年最大生产量为5.56E+12Bq;11C、13N、64Cu日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均为3.70E+07Bq,年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10Bq;89Zr及124I日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均为3.70E+08Bq,年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10Bq。放射性药物制备区每天生产制备18F和11C、13N、89Zr、64Cu、124I中的一种核素,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55E+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2)病人诊断区 病人诊断区位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二层西北部,包含SPECT/CT机房、PET/CT机房、分装注射室、注射室、储源室、PET/CT注射后等候室、SPECT/CT注射后等候室、PET/CT留观室、SPECT/CT留观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医生办公室、PET/CT控制室、设备间等用房。病人诊断区开展PET/CT和SPECT/CT(最大管电压均为140kV、最大管电流均为1000mA、均属Ⅲ类射线装置)显像诊断,PET/CT使用2枚68Ge放射源(活度均为7.40E+07Bq)进行设备校准。拟在敷贴治疗室内使用1枚90Sr-90Y放射源(初始活度约7.40E+07Bq、属于V类放射源)进行疤痕治疗。 拟使用回旋加速器制备的核素(18F、11C、13N、64Cu、89Zr和124I)和锗镓发生器淋洗制备的68Ga进行PET/CT显像诊断,其中18F日最大操作量为7.40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40E+06Bq,年最大使用量为1.85E+12Bq;11C、13N、64Cu日最大操作量均为7.40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均为7.40E+06Bq,年最大使用量均为3.70E+10Bq;89Zr日最大操作量为1.48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48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7.40E+09Bq;124I日最大操作量为7.40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40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3.70E+10Bq;68Ga日最大操作量为1.85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4.44E+10Bq;68Ge日最大操作量为1.85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06Bq,年最大使用量为3.70E+09Bq。拟使用钼锝发生器淋洗制备的99mTc进行SPECT/CT显像诊断,99mTc日最大操作量为2.96E+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6E+08Bq,年最大使用量为3.70E+12Bq;99Mo日最大操作量为2.96E+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6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1.48E+12Bq。本项目病人诊断区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4.64E+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2.放疗中心 (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拟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三层西南部建设2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水冷机房和设备间,在2间机房内分别新增使用1台10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型号待定)用于全身肿瘤治疗,同时配备诊断锥体束CBCT(最大管电压150kV、最大管电流1000mA)图像引导系统。X射线最大能量均为10MV,1米处最大剂量率均为24Gy/min;电子线最大能量均为18MeV,1米处最大剂量率均为10Gy/min,X射线年出束时间最大为883.3h(治疗出束833.3h+质控出束50h),主射束均朝向东北侧、西南侧、屋顶及地面,属Ⅱ类射线装置。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东侧建设1间CT模拟定位机房并新增使用1台模拟定位机(型号待定、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500mA),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后装治疗机 拟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三层东北部建设1间后装治疗机机房,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后装治疗机(型号待定)用于肿瘤治疗,含1枚192Ir放射源,初始装源活度为3.70E+11Bq,年出束时间最大为675h(治疗出束650h+质控出束25h),属Ⅲ类放射源。 项目总投资1412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9万元,约占总投资的0.91%。 |
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制备区辐射工作场所回旋加速器机房四面墙体为1000mm厚混凝土,顶部为1500mm厚混凝土、防护门为20mmPb+150mm聚乙烯;药物合成热室四面墙体均为300mm厚混凝土、顶部及地面均为260mm厚混凝土、防护门为6mmPb,传递窗为8mmPb,自动分装柜正面为70mm铅当量、其余面为60mm铅当量。质控室东、南、北侧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西侧墙体为500mm混凝土,顶部及地面均为120mm厚混凝土+150mm硫酸钡涂料结构,防护门屏蔽效能为6mmPb,传递窗屏蔽效能为8mmPb等。 病人诊断区辐射工作场所四周墙为300mm厚混凝土+0~4mmPb硫酸钡;地面和顶部均为260mm厚混凝土+0~4mmPb硫酸钡;防护门屏蔽效能为6~12mmPb;注射室注射窗屏蔽效能为5~20mmPb,注射器防护套及防护提盒屏蔽效能为10mmPb,观察窗屏蔽效能为6~12mmPb,手套箱屏蔽效能为60mmPb;储源铅箱屏蔽效能为50mmPb,废物衰变桶屏蔽效能为20mmPb,铅屏风屏蔽效能为2mmPb。 放疗中心直线加速器机房四周墙体、迷道、顶部和底部均为钢筋混凝土,1#机房西南侧墙体与2#机房东北侧墙体共用。机房东北侧、西南侧和屋顶主屏蔽墙体厚度为3.0~3.1m、宽度为4.8~5.1m,与主屏蔽相连的次屏蔽墙体厚度为1.7m;西北侧墙体厚度为1.5m;东南侧“L”型迷道内墙、外墙厚度均为1.5m;防护门为16mmPb电动防护门。后装治疗机机房东南侧墙体、东北侧墙体、“L”型迷道内墙及外墙、顶部均为0.8m厚混凝土;西南侧墙体(与回旋加速器机房共用)为1.00m厚混凝土;机房迷道入口防护门为10mm铅当量电动防护门。 (二)回旋加速器自屏蔽体尺寸深3.8m×宽3.8m×高2.36m。自屏蔽体由2个屏蔽体固定块、2个屏蔽体移动块、伺服电动缸和混凝土安装底座等组成。两侧主移动屏蔽体为5cm钢+55cm钢砂和水的混合物+5cm钢,两侧固定块屏蔽体为3cm钢+48cm钢砂和水的混合物+3cm钢,靶区周围安装有42cm+18cm的聚乙烯局部屏蔽体。SPECT/CT、PET/CT、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CT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控制区包括: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回旋加速器机房、药物合成热室、质控室、检查室、无菌检测室、拆包消毒间、物料缓冲间、废药间等,核医学科病人诊断区PET/CT机房、SPECT/CT机房、储源室、分装注射室、注射间、注射后等候室、敷贴治疗室、留观室、缓冲间、患者通道、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等,放疗中心1#、2#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后装治疗机机房(含迷道)、模拟定位CT机房等;监督区包括: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控制室、设备间、更衣室、退更检查间、卫生通过间、淋浴通过间,病人诊断区控制室、设备室、问诊室、留置针室、医护通道等,放疗中心直线加速器控制室、后装治疗控制室、模拟定位CT控制室、设备机房等。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设置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回旋加速器机房采取防护门与加速器的高压设置联锁、辐射报警灯和报警与加速器准备出束状态联锁、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声光报警及语音播报、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清场巡检按钮、紧急开门装置、紧急停机按钮、固定式剂量报警仪、视频监控等安全措施;药物合成热室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热室门与加速器药物传输系统联锁、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控系统、视频监控、配备自动合成分装柜等安全措施;质控及检测工作场所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控系统、视频监控、门禁等安全措施;SPECT/CT机房和PET/CT机房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操作警示装置、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门禁系统、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缓冲间表面污染水平监测仪、储源室红外报警系统等安全措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配备有视频监控系统、门机联锁装置、紧急止动装置和紧急开门按钮、工作状态显示及警示标识、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等安全措施;后装治疗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及语音对讲系统、门-回源安全联锁装置、紧急止动装置、紧急开门装置、工作状态显示及警示标识、断电自动回源装置、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等;模拟定位CT及机房设置有安全联锁装置、紧急止动装置、工作状态显示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对讲系统等安全措施。 (六)核医学科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操作警示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有专用手套箱、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废物铅桶等。 (七)放射性药物放置于铅罐后暂存在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内,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储源室出入口安装摄像头、红外报警系统。储源间应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措施。 (八)放射性药物应当有良好的外包装,送入后要妥善储存及转移,防止意外撒漏;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与防护知识,并配备有适当的防护用品;操作放射性药物时,须在有负压的手套箱内进行,防止放射性物质撒漏;操作台、地面应当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或材质,并且每次操作完成后应当使用表面污染监测仪器对操作台、地面、个人防护用品等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购买放射性表面去污用品和试剂进行去污,以满足《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中规定的标准值。 (九)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固定式剂量率仪、表面污染监测仪、X-γ剂量率检测仪、中子剂量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十)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SPECT/CT、PET/CT、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十一)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医院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二)运营期“三废”处理 1.废气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排风管道分为3支,第1支连接药物合成热室自动合成分装柜,质控室、检查室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分装注射手套箱、锗镓发生器淋洗手套箱和钼锝发生器淋洗手套箱;第2支连接分装注射室、PET/CT机房、SPECT/CT机房、注射后等候室、留观室等房间,第3支单独连接回旋加速器机房。第1支管道放射性废气在合成分装热室、生物安全柜和手套箱顶部采用“一级高效过滤器”后,与第2、第3支排风管道放射性废气经地下风管沟并入肿瘤放疗中心南侧第一住院大楼风井,送至第一住院大楼楼顶(23层、高度约75m)汇总为1支总排风管道于楼顶排放,在总排风管道末端配置“二级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装置。放疗中心直线加速器机房、后装治疗机机房、模拟定位CT机房均设置有独立的通排风系统,均采用机械排风的方式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管道在第一住院大楼楼顶排放。所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内应保持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自监督区向控制区的方向,防止造成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2.废水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的放射性废水采用专用管道排入衰变池(两个污泥池+3格并联衰变池、单格衰变池体有效容积均为27m3、总有效容积81m3)收集,并封闭暂存超过所含核素最长10个半衰期(以124I半衰期计),经有资质单位监测总β≤10Bq/L后排放。放射性废水收集贮存衰变设施应切实落实防渗措施,加强管道、阀门、池体及附属安全设备等的检修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3.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产生的带放射性药物的固体废物、废敷贴器、回旋加速器废靶膜、废靶片、废活性炭、过滤器废过滤网、废离子交换柱、废纯化柱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后转移至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暂存衰变,并做好相关标识。含半衰期小于24h核素(包括18F、11C、13N、64Cu、68Ga和99mTc)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30天,含半衰期大于24h核素(包括124I、89Zr、99Mo和68Ge)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10个半衰期,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医用直线加速器废靶材、后装机和敷贴治疗的废放射源、废校准源和废发生器等由厂家回收处理或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统一清运。 4.噪声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经计算,1#及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后装治疗机机房、回旋加速器机房屏蔽体外30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HJ1198-2021)要求;核医学科合成分装柜、手套箱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剂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墙外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10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 经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
电话:028-80589022
地址:成都市科园南路88号A2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1 |
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超高压运检中心 500kV梦山一二线温升改造工程 |
成都市双流区及新津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 |
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超高压运检中心500kV梦山一二线温升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梦山一线16号/梦山二线15号塔大号侧约314m处新建双回直线塔1基,调整梦山一线15~21号/梦山二线14~20号塔段导线弧垂,更换梦山一线16~17号/梦山二线15~16号塔段的导线间隔棒及防震锤。改造后线路路径、导线型号、分裂方式(四分裂)、分裂间距(500mm)及导线排列方式(垂直逆相序排列)保持不变,输送电流由864A提升至972A。 |
一、主要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通过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采取洒水降尘、遮盖挡护等措施,减缓工程施工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民房原有收集设施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弃土回用于塔基复垦覆土。新建施工道路采取钢板路面,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 (二)运行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拟采取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在通过耕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线路对地高度不低于14m,确保电场强度满足10kV/m控制限值要求;在通过公众曝露区域时,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7m,确保居民房屋处电场强度满足公众曝露限值4000V/m的要求。 二、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报告书,工程运行期无废气、废水排放;工程运行产生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噪声影响预测值均可满足相应标准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能够控制和减缓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2 |
四川省肿瘤医院磷-32敷贴治疗项目 |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四川省肿瘤医院武侯院区将核医学B区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瑞迪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四川省肿瘤医院拟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四川省肿瘤医院武侯院区将核医学B区(已建、地上2层)2层中部预留房间改建为敷贴治疗场所,拟使用外购的32P制作敷贴器,进行瘢痕疙瘩和皮肤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改建后的功能房间包括制备区、治疗区、卫生通过间、储源间、放废间等。场所内32P年最大操作量为4.625×1012Bq,日最大操作量为1.85×1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1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50%。 |
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本项目敷贴器制备区和敷贴治疗区四周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顶部及地面均为100mm厚混凝土,屏蔽门为2mmPb防护门,传递窗为2mmPb铅玻璃;手套箱为1mmPb铅板+10mm有机玻璃;卫生通过间北侧、储源间南侧和中部墙体均为100mm轻质隔墙,其余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墙,屏蔽门为1mmPb防护门。 设置储源间、放废间、制备区及治疗区为控制区,设置走廊及卫生通过间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活度,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本项目敷贴治疗场所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手套箱、放射性废气排风系统、放射性固废衰变桶,依托既有放射性废水衰变池。 本项目外购32P货包自身带有屏蔽层,且转入医院前表面辐射剂量率水平满足《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2019),货包表面任意一点的最高辐射水平为0.005mSv/h
本项目32P由有资质单位供应,并贮存于储源间保险箱中,储源间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红外报警装置。同时储源间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措施。 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手套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墙面与地面交接作圆角处理,地面全部敷设易去污并可以拆除更换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敷贴器的制作在手套箱内搪瓷盘内进行,并铺以吸水性好的材料,以防止放射性药液洒漏造成操作台污染。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在完成工作后按指定通道离开,卫生通过间设置喷淋清洗区和表面沾污监测仪。 医院配备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实施敷贴治疗时不应将敷贴源带出治疗室外。 项目施工期主要采取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医院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本项目在核医学B区楼顶设置2个放射性废气排放口,其中敷贴器制作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手套箱顶部自带过滤装置过滤后,沿走廊上方独立排风管在北侧墙体引至楼顶排放(高于楼顶3m);其余房间放射性废气汇合后沿走廊上方独立排风管于北侧墙体引至楼顶经过滤装置过滤后排放(高于楼顶3m)。各排风管路拟设置止回阀,防止气体倒灌和逸散;辐射工作场所内应保持有关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由非辐射工作区→监督区→控制区→手套箱,防止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本项目为放射性物质外部间接接触的敷贴治疗,患者不产生含放射性核素的排泄废水。若32P敷贴器制作过程中发生放射性药物意外洒漏,工作人员利用吸水纸和湿巾进行擦拭去污直至表面污染检测达标后,将乳胶手套、工作服、吸水纸、湿巾等作为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项目废塑料薄膜、废乳胶手套、废移液管、废药瓶、废活性炭、废敷贴器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采用专用塑料袋收纳、密封,及时转运至放废间暂存衰变10个半衰期(143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生活垃圾收集后交市政环卫统一清运。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经计算,手套箱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墙外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0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 经预测,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所受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事故状态下药物洒落造成的表面污染采用干式去污,不产生放射性废水,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
3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扩建密封型中子发生器项目 |
放射源作业地点不固定,为国内钻井工程现场,不使用时固定存放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双兴大道777号公司西南侧已建放射源库内或维修车间内。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 |
四川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拟使用18台中子发生器(最大管电压120kV、最大靶电流130μA、中子强度3.6×108n/s、Ⅱ类射线装置)进行测井作业,每台中子发生器含有一个放射源3H(最大放射性活度5.92×1010Bq、V类放射源),其中有8枚放射源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每台中子发生器每年在测井现场出束时长最大为73h;依托已建放射源库进行刻度,18台中子发生器每年出束时长合计为864h。放射源作业地点不固定,为国内钻井工程现场,不使用时固定存放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双兴大道777号公司西南侧已建放射源库内或维修车间内。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8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1.33%。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放射源测井时,划定中子发生器作业区域(钻井平台所在区域)为控制区,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低于15μGy/h,监督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在2.5μGy/h~15μGy/h范围内;中子发生器刻度时,划定放射源库实体边界内为控制区,放射源库墙外1m范围内为监督区。控制区边界设置明显的警戒线、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禁止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标牌,测井期间派专人在边界巡逻,未经许可人员不得入内;监督区边界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限制公众人员进入。 中子发生器接通电源才能工作,自身具有电源程序锁等固有安全措施。 本项目依托的源库四周墙体为300mm厚混凝土,顶板为160mm厚混凝土,源库大门为54mm石蜡+45mm铅板+20mm钢板,设置摄像头、红外入侵报警装置及固定式剂量报警仪,双人双锁等辐射安全措施。中子发生器刻度采用钢质水箱(长1.3m,直径1.5m)为屏蔽材料。 制定测井工作方案,明确测井时间、地点、测井工况、控制区域范围、清场方式以及辐射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异地测井作业备案制度;制定内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逐级落实测井作业的辐射安全责任制;制定有针对性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测井作业的安全。 夜间进行探伤作业时,在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设立灯光警示和相应的警告牌,并设专人警戒。 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便携式中子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项目运行期,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依托项目区已有的环保设施进行处理;测井和刻度时产生的臭氧经自然分解和稀释后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不会产生影响;废放射源(包括中子发生器)由生产厂家进行回收。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经计算,本项目投运后,依托的源库屏蔽体外30cm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HJ1325-2023)要求。测井和刻度辐射工作人员年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臭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或处理要求。 |
4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增肿瘤放疗中心项目 |
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医院中部停车场区域新建肿瘤放疗中心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四川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拟在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39号医院中部停车场区域新建肿瘤放疗中心(拟建、地下三层、地面一层),包括核医学科、放疗中心及相关配套工程,其中核医学科位于负二层和负三层,分为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及病人诊断区2个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放疗中心位于负三层,包含2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1座后装治疗机房、1座模拟定位CT机房及相关配套用房。 1.核医学科拟在肿瘤放疗中心负二层及负三层设置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负二层西北部设置病人诊断区,负三层东北角(局部负四层)配套建设1套衰变池。 (1)放射性药物制备区 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位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二层及负三层,包含负三层东南部的回旋加速器机房,负二层东南部的药物合成热室、质控室、无菌检测室、阳性检查室、更衣室、淋浴间、退更检查间、废药间、灭菌间、拆包消毒间等用房。在回旋加速器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自屏蔽式回旋加速器(型号未定),最大质子能量为20MeV,最大束流强度为100μA(单束流以80μA运行、双束流以2×50μA运行),属于Ⅱ类射线装置,用于生产制备病人诊断区拟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8F、11C、13N、64Cu、89Zr及124I。其中18F日最大生产量为1.85E+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08Bq,年最大生产量为5.56E+12Bq;11C、13N、64Cu日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均为3.70E+07Bq,年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10Bq;89Zr及124I日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均为3.70E+08Bq,年最大生产量均为3.70E+10Bq。放射性药物制备区每天生产制备18F和11C、13N、89Zr、64Cu、124I中的一种核素,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5.55E+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2)病人诊断区 病人诊断区位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二层西北部,包含SPECT/CT机房、PET/CT机房、分装注射室、注射室、储源室、PET/CT注射后等候室、SPECT/CT注射后等候室、PET/CT留观室、SPECT/CT留观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医生办公室、PET/CT控制室、设备间等用房。病人诊断区开展PET/CT和SPECT/CT(最大管电压均为140kV、最大管电流均为1000mA、均属Ⅲ类射线装置)显像诊断,PET/CT使用2枚68Ge放射源(活度均为7.40E+07Bq)进行设备校准。拟在敷贴治疗室内使用1枚90Sr-90Y放射源(初始活度约7.40E+07Bq、属于V类放射源)进行疤痕治疗。 拟使用回旋加速器制备的核素(18F、11C、13N、64Cu、89Zr和124I)和锗镓发生器淋洗制备的68Ga进行PET/CT显像诊断,其中18F日最大操作量为7.40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40E+06Bq,年最大使用量为1.85E+12Bq;11C、13N、64Cu日最大操作量均为7.40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均为7.40E+06Bq,年最大使用量均为3.70E+10Bq;89Zr日最大操作量为1.48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48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7.40E+09Bq;124I日最大操作量为7.40E+08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40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3.70E+10Bq;68Ga日最大操作量为1.85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4.44E+10Bq;68Ge日最大操作量为1.85E+09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06Bq,年最大使用量为3.70E+09Bq。拟使用钼锝发生器淋洗制备的99mTc进行SPECT/CT显像诊断,99mTc日最大操作量为2.96E+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6E+08Bq,年最大使用量为3.70E+12Bq;99Mo日最大操作量为2.96E+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96E+07Bq,年最大使用量为1.48E+12Bq。本项目病人诊断区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4.64E+08Bq,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2.放疗中心 (1)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拟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三层西南部建设2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水冷机房和设备间,在2间机房内分别新增使用1台10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型号待定)用于全身肿瘤治疗,同时配备诊断锥体束CBCT(最大管电压150kV、最大管电流1000mA)图像引导系统。X射线最大能量均为10MV,1米处最大剂量率均为24Gy/min;电子线最大能量均为18MeV,1米处最大剂量率均为10Gy/min,X射线年出束时间最大为883.3h(治疗出束833.3h+质控出束50h),主射束均朝向东北侧、西南侧、屋顶及地面,属Ⅱ类射线装置。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东侧建设1间CT模拟定位机房并新增使用1台模拟定位机(型号待定、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500mA),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后装治疗机 拟于肿瘤放疗中心负三层东北部建设1间后装治疗机机房,机房内新增使用1台后装治疗机(型号待定)用于肿瘤治疗,含1枚192Ir放射源,初始装源活度为3.70E+11Bq,年出束时间最大为675h(治疗出束650h+质控出束25h),属Ⅲ类放射源。 项目总投资1412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9万元,约占总投资的0.91%。 |
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制备区辐射工作场所回旋加速器机房四面墙体为1000mm厚混凝土,顶部为1500mm厚混凝土、防护门为20mmPb+150mm聚乙烯;药物合成热室四面墙体均为300mm厚混凝土、顶部及地面均为260mm厚混凝土、防护门为6mmPb,传递窗为8mmPb,自动分装柜正面为70mm铅当量、其余面为60mm铅当量。质控室东、南、北侧墙体均为240mm实心砖,西侧墙体为500mm混凝土,顶部及地面均为120mm厚混凝土+150mm硫酸钡涂料结构,防护门屏蔽效能为6mmPb,传递窗屏蔽效能为8mmPb等。 病人诊断区辐射工作场所四周墙为300mm厚混凝土+0~4mmPb硫酸钡;地面和顶部均为260mm厚混凝土+0~4mmPb硫酸钡;防护门屏蔽效能为6~12mmPb;注射室注射窗屏蔽效能为5~20mmPb,注射器防护套及防护提盒屏蔽效能为10mmPb,观察窗屏蔽效能为6~12mmPb,手套箱屏蔽效能为60mmPb;储源铅箱屏蔽效能为50mmPb,废物衰变桶屏蔽效能为20mmPb,铅屏风屏蔽效能为2mmPb。 放疗中心直线加速器机房四周墙体、迷道、顶部和底部均为钢筋混凝土,1#机房西南侧墙体与2#机房东北侧墙体共用。机房东北侧、西南侧和屋顶主屏蔽墙体厚度为3.0~3.1m、宽度为4.8~5.1m,与主屏蔽相连的次屏蔽墙体厚度为1.7m;西北侧墙体厚度为1.5m;东南侧“L”型迷道内墙、外墙厚度均为1.5m;防护门为16mmPb电动防护门。后装治疗机机房东南侧墙体、东北侧墙体、“L”型迷道内墙及外墙、顶部均为0.8m厚混凝土;西南侧墙体(与回旋加速器机房共用)为1.00m厚混凝土;机房迷道入口防护门为10mm铅当量电动防护门。 (二)回旋加速器自屏蔽体尺寸深3.8m×宽3.8m×高2.36m。自屏蔽体由2个屏蔽体固定块、2个屏蔽体移动块、伺服电动缸和混凝土安装底座等组成。两侧主移动屏蔽体为5cm钢+55cm钢砂和水的混合物+5cm钢,两侧固定块屏蔽体为3cm钢+48cm钢砂和水的混合物+3cm钢,靶区周围安装有42cm+18cm的聚乙烯局部屏蔽体。SPECT/CT、PET/CT、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CT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控制区包括: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回旋加速器机房、药物合成热室、质控室、检查室、无菌检测室、拆包消毒间、物料缓冲间、废药间等,核医学科病人诊断区PET/CT机房、SPECT/CT机房、储源室、分装注射室、注射间、注射后等候室、敷贴治疗室、留观室、缓冲间、患者通道、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等,放疗中心1#、2#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后装治疗机机房(含迷道)、模拟定位CT机房等;监督区包括: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生产制备区控制室、设备间、更衣室、退更检查间、卫生通过间、淋浴通过间,病人诊断区控制室、设备室、问诊室、留置针室、医护通道等,放疗中心直线加速器控制室、后装治疗控制室、模拟定位CT控制室、设备机房等。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设置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回旋加速器机房采取防护门与加速器的高压设置联锁、辐射报警灯和报警与加速器准备出束状态联锁、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声光报警及语音播报、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清场巡检按钮、紧急开门装置、紧急停机按钮、固定式剂量报警仪、视频监控等安全措施;药物合成热室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热室门与加速器药物传输系统联锁、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控系统、视频监控、配备自动合成分装柜等安全措施;质控及检测工作场所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控系统、视频监控、门禁等安全措施;SPECT/CT机房和PET/CT机房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操作警示装置、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门禁系统、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缓冲间表面污染水平监测仪、储源室红外报警系统等安全措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配备有视频监控系统、门机联锁装置、紧急止动装置和紧急开门按钮、工作状态显示及警示标识、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等安全措施;后装治疗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及语音对讲系统、门-回源安全联锁装置、紧急止动装置、紧急开门装置、工作状态显示及警示标识、断电自动回源装置、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等;模拟定位CT及机房设置有安全联锁装置、紧急止动装置、工作状态显示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对讲系统等安全措施。 (六)核医学科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操作警示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有专用手套箱、放射性废水衰变系统、废物铅桶等。 (七)放射性药物放置于铅罐后暂存在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内,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储源室出入口安装摄像头、红外报警系统。储源间应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六防”措施。 (八)放射性药物应当有良好的外包装,送入后要妥善储存及转移,防止意外撒漏;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与防护知识,并配备有适当的防护用品;操作放射性药物时,须在有负压的手套箱内进行,防止放射性物质撒漏;操作台、地面应当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或材质,并且每次操作完成后应当使用表面污染监测仪器对操作台、地面、个人防护用品等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购买放射性表面去污用品和试剂进行去污,以满足《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中规定的标准值。 (九)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固定式剂量率仪、表面污染监测仪、X-γ剂量率检测仪、中子剂量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十)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SPECT/CT、PET/CT、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CT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十一)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医院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二)运营期“三废”处理 1.废气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排风管道分为3支,第1支连接药物合成热室自动合成分装柜,质控室、检查室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分装注射手套箱、锗镓发生器淋洗手套箱和钼锝发生器淋洗手套箱;第2支连接分装注射室、PET/CT机房、SPECT/CT机房、注射后等候室、留观室等房间,第3支单独连接回旋加速器机房。第1支管道放射性废气在合成分装热室、生物安全柜和手套箱顶部采用“一级高效过滤器”后,与第2、第3支排风管道放射性废气经地下风管沟并入肿瘤放疗中心南侧第一住院大楼风井,送至第一住院大楼楼顶(23层、高度约75m)汇总为1支总排风管道于楼顶排放,在总排风管道末端配置“二级高效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装置。放疗中心直线加速器机房、后装治疗机机房、模拟定位CT机房均设置有独立的通排风系统,均采用机械排风的方式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管道在第一住院大楼楼顶排放。所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内应保持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确保气流流向自监督区向控制区的方向,防止造成交叉污染。放射性废气过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保,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校验,及时更换失效滤芯,确保实时有效。 2.废水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的放射性废水采用专用管道排入衰变池(两个污泥池+3格并联衰变池、单格衰变池体有效容积均为27m3、总有效容积81m3)收集,并封闭暂存超过所含核素最长10个半衰期(以124I半衰期计),经有资质单位监测总β≤10Bq/L后排放。放射性废水收集贮存衰变设施应切实落实防渗措施,加强管道、阀门、池体及附属安全设备等的检修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3.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核医学科产生的带放射性药物的固体废物、废敷贴器、回旋加速器废靶膜、废靶片、废活性炭、过滤器废过滤网、废离子交换柱、废纯化柱等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后转移至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暂存衰变,并做好相关标识。含半衰期小于24h核素(包括18F、11C、13N、64Cu、68Ga和99mTc)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30天,含半衰期大于24h核素(包括124I、89Zr、99Mo和68Ge)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10个半衰期,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医用直线加速器废靶材、后装机和敷贴治疗的废放射源、废校准源和废发生器等由厂家回收处理或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统一清运。 4.噪声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经计算,1#及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后装治疗机机房、回旋加速器机房屏蔽体外30cm处剂量率均小于2.5μSv/h,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HJ1198-2021)要求;核医学科合成分装柜、手套箱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剂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墙外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10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 经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