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025年3月3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联合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培风路社区党委开展“同携手共筑河岸绿 齐聚力守护蜀水清”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宣教—实践—监测”全链条治水模式,构建政府、部门、社区协同联动的河湖管护新格局,为守护蜀水清流注入红色动能。
一、聚焦“三张答卷”,共织护水“同心结”
活动伊始,双方召开专题交流会。培风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发扬强调,要以党建引领全民参与,通过垃圾分类、污水减排等绿色行动争当“环保卫士”。省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张秋劲提出,此次活动立足民生,需答好“思想卷”“行动卷”“科技卷”三张答卷,并深化宣传、治理、创新“三联动”机制,推动环保理念落地生根。
二、“全链条”治水体系,激发全民护河活力
宣教先行,厚植生态理念。监测总站青年党员代表以“水润天府·守护碧水”为主题开展科普宣讲,系统讲解水污染防治技术,并通过《美丽中国》专题片和“环保知识问答”环节,以通俗化语言让“两山”理论深入人心。社区老党员感叹:“河流治理背后竟有如此多科技支撑!”
实践为要,筑牢护河防线。监测总站青年技术骨干联合社区党员、群众组建“巡河护河先锋队”在清水河开展净岸巡河,累计巡查45公里,重点排查污水偷排、垃圾漂浮等问题,同步清理河道污染物并进行文明劝导。通过“边巡边宣”模式向沿岸居民科普河道管护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的护河格局。
科技赋能,强化监测保障。监测总站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现场检测pH值、溶解氧等指标,直观展示水质监测流程,确保清水河水质安全。社区群众表示:“专业监测让我们护水信心更足!”此类技术实践与总站土壤监测、智慧水生态监测等经验一脉相承。
三、创新“三个一”模式,构建长效协作机制
活动创新形成“一次沉浸式环保教育、一轮立体化河道巡查、一套常态化协作机制”工作模式。监测总站表示,未来将深化“党建+巡河”机制,建立“发现问题-快速响应-协同处置”闭环管理体系,并通过党员双报到、青年志愿队等多元化方式,持续拓展生态保护合作深度。
四、共建美丽四川,共绘生态蓝图
监测总站近年来多次联合社区开展环保实践,为基层生态治理注入持续动力。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建引领下的全民环保共识,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为绘就美丽四川新画卷贡献监测力量。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025年3月3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联合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培风路社区党委开展“同携手共筑河岸绿 齐聚力守护蜀水清”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宣教—实践—监测”全链条治水模式,构建政府、部门、社区协同联动的河湖管护新格局,为守护蜀水清流注入红色动能。
一、聚焦“三张答卷”,共织护水“同心结”
活动伊始,双方召开专题交流会。培风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发扬强调,要以党建引领全民参与,通过垃圾分类、污水减排等绿色行动争当“环保卫士”。省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张秋劲提出,此次活动立足民生,需答好“思想卷”“行动卷”“科技卷”三张答卷,并深化宣传、治理、创新“三联动”机制,推动环保理念落地生根。
二、“全链条”治水体系,激发全民护河活力
宣教先行,厚植生态理念。监测总站青年党员代表以“水润天府·守护碧水”为主题开展科普宣讲,系统讲解水污染防治技术,并通过《美丽中国》专题片和“环保知识问答”环节,以通俗化语言让“两山”理论深入人心。社区老党员感叹:“河流治理背后竟有如此多科技支撑!”
实践为要,筑牢护河防线。监测总站青年技术骨干联合社区党员、群众组建“巡河护河先锋队”在清水河开展净岸巡河,累计巡查45公里,重点排查污水偷排、垃圾漂浮等问题,同步清理河道污染物并进行文明劝导。通过“边巡边宣”模式向沿岸居民科普河道管护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的护河格局。
科技赋能,强化监测保障。监测总站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现场检测pH值、溶解氧等指标,直观展示水质监测流程,确保清水河水质安全。社区群众表示:“专业监测让我们护水信心更足!”此类技术实践与总站土壤监测、智慧水生态监测等经验一脉相承。
三、创新“三个一”模式,构建长效协作机制
活动创新形成“一次沉浸式环保教育、一轮立体化河道巡查、一套常态化协作机制”工作模式。监测总站表示,未来将深化“党建+巡河”机制,建立“发现问题-快速响应-协同处置”闭环管理体系,并通过党员双报到、青年志愿队等多元化方式,持续拓展生态保护合作深度。
四、共建美丽四川,共绘生态蓝图
监测总站近年来多次联合社区开展环保实践,为基层生态治理注入持续动力。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建引领下的全民环保共识,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为绘就美丽四川新画卷贡献监测力量。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