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人物纪实 | 钟敏:狮市古镇茶香里的“环保密码”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9-11 18:08:50] [来源:自贡市] [点击量:] [关闭]

初夏的狮市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百年老茶馆飘出的袅袅茶香中又添“新味道”。与往日不同的是,如今茶客们品茶闲谈时,目光总会不自觉落在墙上——“嘱托”“蝶变”“逐梦”三组环保主题喷绘格外醒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伴着茶香在古镇的烟火气里静静流淌。

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一群穿红马甲的“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钟敏就是其中的一个。

老茶馆里的新角色:她把环保知识“泡”进茶里

又新茶馆是狮市古镇的“人气地标”,百年间始终是群众歇脚聊天的好去处。去年,狮市镇瞄准茶馆“聚人气、传乡音”的优势,将其改造为“乡村环保茶馆”,又招募熟悉街坊的网格员担任“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狮子滩社区网格员钟敏第一时间报了名:“茶馆里都是老街坊,我说的话他们听得进,这环保宣传的活儿,我肯定能干好!”

每月农历十九的赶集日,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钟敏总会提前备好环保宣传单,穿着红马甲穿梭在茶桌间,用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拉起家常:“张大爷,您晓得不?秸秆烧了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咱们镇里现在搞秸秆还田,既肥了地又护了环境……”遇到茶客问“垃圾分类咋分才对”,她走进茶馆内垃圾分类区,边演示边讲解,复杂的环保知识瞬间变得接地气。

茶客们渐渐习惯了这位“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有人主动问起污水排放的规定,有人把家里的废旧电池带来让她帮忙分类处理,甚至有村民聊起“村里池塘水质变差”,会特意记下来告诉钟敏。“以前觉得环保是‘大政策’,离咱们远,现在听钟妹子一说,才知道环保就在喝茶、倒垃圾这些小事里。”常来茶馆的村民李婆婆笑着说。

茶桌间的“民情本”:她把群众呼声变成整改行动

在钟敏的口袋里,总揣着一本泛黄的“民情登记本”。“茶馆是个‘信息枢纽’,茶客的话里藏着真问题。”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次赶集日,茶客王大叔随口抱怨:“镇上的垃圾桶太少了,倒个垃圾要走半条街,有时候索性就扔在路边了。”钟敏当即在本子上记下 “增设垃圾桶”,还特意标注了王大叔提到的几个点位。第二天一上班,她就拿着登记本找到镇环保办,协调社区在集市周边、居民集中区新增了6个临时垃圾投放点。当她在茶馆里告诉王大叔“垃圾桶装好了”时,满座茶客都鼓起了掌。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茶客反映“河边有人乱倒杂物”,她牵头组织志愿者开展河道清理;村民问“农田里的农药瓶咋处理才环保”,她联系农业部门来茶馆开“环保大课堂”;甚至有老人说“看不懂环保宣传册上的字”,她专门把宣传内容编成方言顺口溜,录成音频在茶馆循环播放。

“提建议有回音,咱们才愿意接着说。”如今,茶客们不仅爱跟钟敏聊环保,还主动当起 “环保监督员”——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会念叨 “钟妹子说过这不对”;遇到破坏环境的行为,会第一时间给钟敏打电话。在钟敏的带动下,茶馆渐渐成了“环保议事厅”,乡音里织起一张紧密的环保网。

从茶馆到田间:她把绿色种子播撒进古镇角落

“环保宣传不能只停在茶馆里,要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钟敏总这样提醒自己。

每天忙完网格工作,她会穿上红马甲往村里跑:在稻田边跟农户聊“化肥减量增效”,在果园里讲“病虫害绿色防治”,甚至跟着村民去赶集,在集市上摆起“流动环保小摊”,免费发放环保袋、讲解垃圾分类。有一次,为了劝说村民不要随意焚烧秸秆,她在田里守了一下午,从“乱烧的危害”讲到“听指挥烧的好处”,终于让村民点头同意执行新政策。

在她的影响下,狮市镇又有9名志愿者加入 “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队伍,大家跟着钟敏一起清理河道、宣传环保,把方言环保课、田间环保行、河道守护行动变成了常态。

夕阳下的又新茶馆,茶香依旧,墙上的 “蝶变”主题喷绘格外亮眼——画面里,清澈的沱江绕着古镇流淌,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村民们在环保志愿者的带领下清理垃圾。钟敏坐在茶桌旁,正跟茶客们聊“古镇生态旅游”的新想法,红马甲上的“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字样,在暖光里闪着微光。

“只要能让更多人懂环保、爱环保,我就一直当这个‘店小二’。”钟敏笑着说,声音里满是坚定。而那缕伴着环保理念的茶香,正顺着古镇的街巷,飘向更远的地方。

长者专区

“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人物纪实 | 钟敏:狮市古镇茶香里的“环保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11 18:08:50 来源:自贡市

初夏的狮市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百年老茶馆飘出的袅袅茶香中又添“新味道”。与往日不同的是,如今茶客们品茶闲谈时,目光总会不自觉落在墙上——“嘱托”“蝶变”“逐梦”三组环保主题喷绘格外醒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伴着茶香在古镇的烟火气里静静流淌。

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一群穿红马甲的“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钟敏就是其中的一个。

老茶馆里的新角色:她把环保知识“泡”进茶里

又新茶馆是狮市古镇的“人气地标”,百年间始终是群众歇脚聊天的好去处。去年,狮市镇瞄准茶馆“聚人气、传乡音”的优势,将其改造为“乡村环保茶馆”,又招募熟悉街坊的网格员担任“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狮子滩社区网格员钟敏第一时间报了名:“茶馆里都是老街坊,我说的话他们听得进,这环保宣传的活儿,我肯定能干好!”

每月农历十九的赶集日,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钟敏总会提前备好环保宣传单,穿着红马甲穿梭在茶桌间,用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拉起家常:“张大爷,您晓得不?秸秆烧了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咱们镇里现在搞秸秆还田,既肥了地又护了环境……”遇到茶客问“垃圾分类咋分才对”,她走进茶馆内垃圾分类区,边演示边讲解,复杂的环保知识瞬间变得接地气。

茶客们渐渐习惯了这位“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有人主动问起污水排放的规定,有人把家里的废旧电池带来让她帮忙分类处理,甚至有村民聊起“村里池塘水质变差”,会特意记下来告诉钟敏。“以前觉得环保是‘大政策’,离咱们远,现在听钟妹子一说,才知道环保就在喝茶、倒垃圾这些小事里。”常来茶馆的村民李婆婆笑着说。

茶桌间的“民情本”:她把群众呼声变成整改行动

在钟敏的口袋里,总揣着一本泛黄的“民情登记本”。“茶馆是个‘信息枢纽’,茶客的话里藏着真问题。”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次赶集日,茶客王大叔随口抱怨:“镇上的垃圾桶太少了,倒个垃圾要走半条街,有时候索性就扔在路边了。”钟敏当即在本子上记下 “增设垃圾桶”,还特意标注了王大叔提到的几个点位。第二天一上班,她就拿着登记本找到镇环保办,协调社区在集市周边、居民集中区新增了6个临时垃圾投放点。当她在茶馆里告诉王大叔“垃圾桶装好了”时,满座茶客都鼓起了掌。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茶客反映“河边有人乱倒杂物”,她牵头组织志愿者开展河道清理;村民问“农田里的农药瓶咋处理才环保”,她联系农业部门来茶馆开“环保大课堂”;甚至有老人说“看不懂环保宣传册上的字”,她专门把宣传内容编成方言顺口溜,录成音频在茶馆循环播放。

“提建议有回音,咱们才愿意接着说。”如今,茶客们不仅爱跟钟敏聊环保,还主动当起 “环保监督员”——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会念叨 “钟妹子说过这不对”;遇到破坏环境的行为,会第一时间给钟敏打电话。在钟敏的带动下,茶馆渐渐成了“环保议事厅”,乡音里织起一张紧密的环保网。

从茶馆到田间:她把绿色种子播撒进古镇角落

“环保宣传不能只停在茶馆里,要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钟敏总这样提醒自己。

每天忙完网格工作,她会穿上红马甲往村里跑:在稻田边跟农户聊“化肥减量增效”,在果园里讲“病虫害绿色防治”,甚至跟着村民去赶集,在集市上摆起“流动环保小摊”,免费发放环保袋、讲解垃圾分类。有一次,为了劝说村民不要随意焚烧秸秆,她在田里守了一下午,从“乱烧的危害”讲到“听指挥烧的好处”,终于让村民点头同意执行新政策。

在她的影响下,狮市镇又有9名志愿者加入 “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队伍,大家跟着钟敏一起清理河道、宣传环保,把方言环保课、田间环保行、河道守护行动变成了常态。

夕阳下的又新茶馆,茶香依旧,墙上的 “蝶变”主题喷绘格外亮眼——画面里,清澈的沱江绕着古镇流淌,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村民们在环保志愿者的带领下清理垃圾。钟敏坐在茶桌旁,正跟茶客们聊“古镇生态旅游”的新想法,红马甲上的“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字样,在暖光里闪着微光。

“只要能让更多人懂环保、爱环保,我就一直当这个‘店小二’。”钟敏笑着说,声音里满是坚定。而那缕伴着环保理念的茶香,正顺着古镇的街巷,飘向更远的地方。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