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竹林景观建设、推动竹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绿水青山风景线、金山银山产业线。
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纳溪区依托竹林生态资源优势,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竹产业作为全区六大百亿产业之一。创新提出“生态+”理念,制发《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创新打捆使用林业、农业、水务、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实施“百里青山翠竹工程”和“竹林提质增效工程”两大工程,建成纳叙古高速、纳溪大旺两条竹林风景线,成功创建为第一批省级“翠竹长廊”;出台《纳溪丹霞竹境风景线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建设天仙硐、凤凰湖、普照山等竹旅风景线,G76高速、G546、321国道等竹廊风景线,永宁河、白节河、清溪河等沿河风景线“三条竹风景线”,形成“水绿相映环那山,翠竹摇影映那溪”的靓丽景观,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已建成省级翠竹长廊73公里,全区竹林面积达到95.8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7.2%。以竹景观为主的天仙硐、凤凰湖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大旺翠竹长廊获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最美竹林风景”,白节镇获评省级“竹林小镇”,上马镇、打古镇获评省级“森林乡镇”。
二是坚持绿色融合发展。按照“全域竹林风景、突出优势产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布局,与生态旅游、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建设绿水青山风景线、金山银山产业线。突出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全国唯一以竹为主题的专业园区、国际竹藤中心合作园区)、纳溪大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为引领,着力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长链条,大力推进“种苗繁育+竹下种养殖+竹精深加工+竹制新材料+养生旅游+科研培训”的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竹制新材料、竹家居用品、竹食品药品、科研培训等竹类高新产业,引进上海英正辉、重庆江涌集团等竹产业新型材料企业入驻园区。率先启动“以竹代塑”工程,成功引进竹缠绕复合管道、竹浆塑模、可降解食品新材料等项目,实现对传统塑料工艺的环保替代。目前,全区拥有10家规模以上和130余家个体经营竹木加工企业,形成竹浆纸、竹炭、竹酒、竹纤维、竹家具等30多个系列、80多个品种产品。
三是坚持绿色共享发展。依托竹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竹文化,带动和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体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每一位群众各得其乐、各美其美,提升群众幸福感。出台《纳溪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纳溪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扶持现代竹产业基地培育,支持竹加工企业扩能改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力发展竹产业,受益群众越来越多,拉近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绿山富民奔小康”的最终目标。整合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林竹产业发展,用于产业基地建设、竹农技术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林业贷款贴息等投入;探索建立“股份合作型”“订单协作型”“服务协作型”“链式利益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竹+互联网”网红带货销售方式(“农村四哥”“川香秋月”等),广泛宣传、销售特色竹产品,采取先行补助、农民种植、订单收购的模式,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让农户充分融入产业链条。创新选聘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帮助任职村建成标准化竹下种养殖基地18个,带动1100余户农户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竹荪等林下种养产业。2020年,全区竹产业实现产值64.0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900元。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