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泸州市江阳区持续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 严控生态环境污染

发布时间:2021-09-30 16:54:28 来源:泸州市

泸州市江阳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严格执法监督,守住一片蓝天。一是深入开展源头治理。专项整治“工业源”,利用VOCs走航(挥发性有机物检查)等手段,完成重点区域风险企业全覆盖检查,今年立案查处涉气违法案件7件;常态整治“扬尘源”,按照“六必须六不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今年立案查处工地扬尘污染案件12件;扎实整治“移动源”,采用路检路查、入户抽检等方式严查移动源超标排放,今年累计抽测柴油车41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76台。二是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实行全域禁烧和分级管控,完善秸秆禁烧“四级责任体系”,建立起“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体巡查体系。三是深入落实空气管控。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管控清单,编制“一厂一策”,落实应急管控措施。截至9月4日,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15天,优良达标天数比例为87%。

致力修复净化,保护一方净土。一是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设收集存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200余个;严格规范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实施秸秆粉碎转化有机肥项目试点,覆盖2.3万亩农作物,已生产1100吨有机肥返还农户。二是强化土壤详查和治理。对4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强化监管,开展常态化风险点隐患排查;完成泸州太极机电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每季度对其开展监督性监测。三是强化垃圾分类试点。不断完善垃圾分类链条式建设,今年修建农村垃圾直运收集点118个,采取自动装卸收运,实现“垃圾不落地、一站运到底”,全区土壤风险防治总体稳定可控。

坚持拆建并进,护好一江碧水。一是狠抓流域治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编制完成辖区内长江段、沱江段和区管9条河流、49座水库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实施全域水质监测,定期通报河流水质。今年1—7月,长江江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标准,沱江江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标准,辖区内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二是狠抓源头控制。对标“应收尽收、雨污分流”工作要求,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面积约37平方公里,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城南、鸭儿凼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平均浓度分别提升87.42%、26.6%。三是狠抓生态修复。加强禁捕退捕,回收退捕渔船217艘,销毁网具1411张;加强岸线治理,拆除搬迁东门口水域餐饮船舶5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企业3家、趸船浮码头4座,取缔非法码头18座。

泸州市江阳区持续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 严控生态环境污染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9-30 16:54:28] [来源:泸州市] [点击量:] [关闭]

泸州市江阳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严格执法监督,守住一片蓝天。一是深入开展源头治理。专项整治“工业源”,利用VOCs走航(挥发性有机物检查)等手段,完成重点区域风险企业全覆盖检查,今年立案查处涉气违法案件7件;常态整治“扬尘源”,按照“六必须六不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今年立案查处工地扬尘污染案件12件;扎实整治“移动源”,采用路检路查、入户抽检等方式严查移动源超标排放,今年累计抽测柴油车41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76台。二是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实行全域禁烧和分级管控,完善秸秆禁烧“四级责任体系”,建立起“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体巡查体系。三是深入落实空气管控。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管控清单,编制“一厂一策”,落实应急管控措施。截至9月4日,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15天,优良达标天数比例为87%。

致力修复净化,保护一方净土。一是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设收集存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200余个;严格规范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实施秸秆粉碎转化有机肥项目试点,覆盖2.3万亩农作物,已生产1100吨有机肥返还农户。二是强化土壤详查和治理。对4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强化监管,开展常态化风险点隐患排查;完成泸州太极机电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每季度对其开展监督性监测。三是强化垃圾分类试点。不断完善垃圾分类链条式建设,今年修建农村垃圾直运收集点118个,采取自动装卸收运,实现“垃圾不落地、一站运到底”,全区土壤风险防治总体稳定可控。

坚持拆建并进,护好一江碧水。一是狠抓流域治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编制完成辖区内长江段、沱江段和区管9条河流、49座水库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2021-2025),实施全域水质监测,定期通报河流水质。今年1—7月,长江江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标准,沱江江阳段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标准,辖区内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二是狠抓源头控制。对标“应收尽收、雨污分流”工作要求,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面积约37平方公里,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城南、鸭儿凼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平均浓度分别提升87.42%、26.6%。三是狠抓生态修复。加强禁捕退捕,回收退捕渔船217艘,销毁网具1411张;加强岸线治理,拆除搬迁东门口水域餐饮船舶5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企业3家、趸船浮码头4座,取缔非法码头18座。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