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从秸秆一烧了之到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再到点“秸”成金创造效益,让秸秆这一曾经的“农业废弃物”华丽转身。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位于市中区朝阳镇的市中区秸秆收储中心,看到的就是秸秆机械化打捆包膜的繁忙景象。大型的圆草捆打捆包膜一体机轰鸣运转,铲车将秸秆搬运到装料口。随着机器的不断转动,秸秆被送入装料仓,机器将松散的秸秆紧紧压缩成圆柱形的草捆,一层层塑料薄膜缠绕在草捆表面完成密封。随后,一个个圆滚滚、包裹严实的草捆被传送出来,整齐地码放在一旁。
这些密封好的草捆将被用于青贮饲料的制作,通过厌氧发酵,秸秆将转化为优质饲料,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据内江甜城益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林介绍,处理后的秸秆,一方面成为肉牛和肉羊养殖场的优质粗饲料来源,有效解决了养殖场的饲料需求问题,另一方面还为秸秆禁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减轻了禁烧压力。同时,这一过程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样,在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内江国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收储中心,工人们正忙碌地对秸秆饲料进行装车,装车完成后这些秸秆也将被做成饲料喂养牲畜。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立了县级收储中心10个、镇级收储中心122个、村级收储点490个,这些收储点位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秸秆的收集效率,降低了收集成本,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秸秆综合利用是内江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全市上下协同发力,拓展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径,将秸秆变废为宝。秸秆化作肥料滋养农田,制成饲料喂养牲畜,燃料化助力清洁能源,基料化支撑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原料化拓展工业用途。这一模式打破传统农业局限,实现种养循环、资源再生,这些综合利用方式大幅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现象,降低了空气污染,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用率逐年上升,202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2%以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下一步,内江市将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秸秆综合利用形成改善大气质量、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从秸秆一烧了之到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再到点“秸”成金创造效益,让秸秆这一曾经的“农业废弃物”华丽转身。秸秆综合利用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位于市中区朝阳镇的市中区秸秆收储中心,看到的就是秸秆机械化打捆包膜的繁忙景象。大型的圆草捆打捆包膜一体机轰鸣运转,铲车将秸秆搬运到装料口。随着机器的不断转动,秸秆被送入装料仓,机器将松散的秸秆紧紧压缩成圆柱形的草捆,一层层塑料薄膜缠绕在草捆表面完成密封。随后,一个个圆滚滚、包裹严实的草捆被传送出来,整齐地码放在一旁。
这些密封好的草捆将被用于青贮饲料的制作,通过厌氧发酵,秸秆将转化为优质饲料,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据内江甜城益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林介绍,处理后的秸秆,一方面成为肉牛和肉羊养殖场的优质粗饲料来源,有效解决了养殖场的饲料需求问题,另一方面还为秸秆禁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减轻了禁烧压力。同时,这一过程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样,在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内江国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收储中心,工人们正忙碌地对秸秆饲料进行装车,装车完成后这些秸秆也将被做成饲料喂养牲畜。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立了县级收储中心10个、镇级收储中心122个、村级收储点490个,这些收储点位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秸秆的收集效率,降低了收集成本,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秸秆综合利用是内江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全市上下协同发力,拓展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径,将秸秆变废为宝。秸秆化作肥料滋养农田,制成饲料喂养牲畜,燃料化助力清洁能源,基料化支撑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原料化拓展工业用途。这一模式打破传统农业局限,实现种养循环、资源再生,这些综合利用方式大幅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现象,降低了空气污染,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用率逐年上升,202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2%以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下一步,内江市将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秸秆综合利用形成改善大气质量、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