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环境保护意识从理论认知向实践转化,近日,四川省巴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登科小学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10余名优秀学生代表和“环保小卫士”走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近距离接触专业监测设备,解码空气质量“数字密码”。
活动现场,监测中心站的技术专家变身“空气解密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互动演示,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讲解了监测站内SO₂、NO₂、O₃、CO、PM₂.₅、PM₁₀等污染因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复杂的监测数据变得直观可感。
“老师,臭氧不是应该保护我们吗?为什么又会成为污染物?”“PM₂.₅和PM₁₀到底有什么区别?”“空气质量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面对同学们接连抛出的问题,讲解员以生活场景为例耐心解答:用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形象比喻臭氧的双重性,以“头发丝二十分之一”形容PM₂.₅的细微程度,将抽象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容易理解的生动语言。活动结束后,五年级学生汤子轩兴奋地表示:“原来我们呼吸的空气中藏着这么多科学奥秘!以后不仅要自己做到绿色出行,还要当家庭环保监督员”。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模式,将环保课堂延伸到监测现场。巴中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系列环保科普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生态文明理念扎根校园、辐射家庭,为美丽巴中建设培育更多生力军。
为深化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环境保护意识从理论认知向实践转化,近日,四川省巴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登科小学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10余名优秀学生代表和“环保小卫士”走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近距离接触专业监测设备,解码空气质量“数字密码”。
活动现场,监测中心站的技术专家变身“空气解密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互动演示,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讲解了监测站内SO₂、NO₂、O₃、CO、PM₂.₅、PM₁₀等污染因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复杂的监测数据变得直观可感。
“老师,臭氧不是应该保护我们吗?为什么又会成为污染物?”“PM₂.₅和PM₁₀到底有什么区别?”“空气质量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面对同学们接连抛出的问题,讲解员以生活场景为例耐心解答:用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形象比喻臭氧的双重性,以“头发丝二十分之一”形容PM₂.₅的细微程度,将抽象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容易理解的生动语言。活动结束后,五年级学生汤子轩兴奋地表示:“原来我们呼吸的空气中藏着这么多科学奥秘!以后不仅要自己做到绿色出行,还要当家庭环保监督员”。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模式,将环保课堂延伸到监测现场。巴中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系列环保科普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生态文明理念扎根校园、辐射家庭,为美丽巴中建设培育更多生力军。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