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机动车污染防治成效如何?这场专访有答案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8-27 15:06:06] [来源:] [点击量:] [关闭]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目前,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针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问题,成都都开展了哪些防治举措?目前成都市的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又到底如何?近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处长蒋光辉,成都市交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罗斌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系副教授张勤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以上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现场实录

问题一

刚才的短片中也提到,目前成都市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约为45万辆,有一种说法是预计两年内将超过北京成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第一的城市。可想而知,环境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成都市在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蒋光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6月底,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590万余辆,其中汽车532万余辆;发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标志近5万张),由此带来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大量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在影响空气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成都市最新的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分析,我市的PM2.5、PM10排放中,移动源综合贡献率分别达到33.5%、28.7%,其中NOX占全市排放总量的66.9%,机动车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排放已成为我市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移动源排放,保障公众健康,我市移动源污染防治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我市于2017年9月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为成都市移动源污染防治打下法律基础;2019年制定了成都市的柴油车与非道路移动机械攻坚方案,明确了相关工作任务及目标。

二是强化源头控制。一是于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新车国六排放标准;二是采取尾号限行、发放燃油货车“入城证”等方式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减少排放;三是注重老旧车辆的淘汰,我市于2018年基本完成了“黄标车”的淘汰工作,2019年采取多种措施淘汰老旧车14万余辆;四是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环卫车、混凝土运输车等领域新能源化。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11.4万余辆。

三是促进在用车减排。一是采取遥感监测、黑烟抓拍、便携式设备等技术手段对柴油货的车尾气排放开展路检路查、入户抽测,督促超标排放车辆进行维修治理;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在用车排放检验新标准,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机动车检测、维修、复检闭环管理(I/M制度);三是强化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排放检验弄虚作假违法行为。

四是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于2018年出台了《成都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督管理规定》,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纳入监管范围;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备案登记和标志管理工作,准确掌握每台机械的信息;并通过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禁止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机械在区域内进行施工的方式,促进老旧工程机械淘汰。

五是加强油气回收监管。我市每年均实现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装置检测全覆盖,确保油气回收装置正常运行,减少VOCs排放。

通过以上手段,成都市移动源污染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明显。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7天、同比增加36天,优良率78.6%、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首次消除重污染天气。

问题二

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问题,特别是工作日早晚高峰期大家感同身受。目前成都市的交通拥堵程度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成都市有什么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罗斌:参考高德地图发布的《2019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在50个主要大城市中,成都市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排名18,交通健康指数58.6%,处于亚健康状态,成都整体交通环境依然不容乐观的。为改善交通环境,近几年来成都政府各部门推、拉结合,持续推进“缓堵保畅”工作:

一是持续科学实施车辆限行政策。为减少小汽车出行、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成都科学实施车辆限行政策,倡导工作日每天少开一天车,通过空间换时间,为轨道公交发展赢取时间。

二是加快道路停车基础网络建设。“环+放射状”城市高快速路不断完善,建成区四级路网密度超过8公里/平方公里,全国领先;停车配建机制日趋完善,车位比约0.9,停车环境不断改善。

三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一是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速。铁路公交化(271公里)全国示范、助力区域一体;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全国瞩目,截至2019年底建成运营轨道里程约341公里(含有轨电车39.3公里),较上年增长42.1%,同时,在建里程约335公里,力度空前。二是公交都市创建扎实开展。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常规公交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市场主体培育、场站规划建设、公交运力提升、公交线网优化、公交精细管理等,持续推进公交优化、公交优先、公交优秀,创建“公交都市”。截至2019年底,成都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15948辆,公交线路1132条(BRT线路9条),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1014.4公里,公交运力充沛。其中六城区公交线路575条,公交线网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9.7%,BRT、社区公交全国领先,新能源车比例持续提升,已基本实现公交都市创建目标。

三是持续改善城市慢行环境。坚持把绿道建设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道路、河道、公园、绿地,加快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改善城市慢行环境。2019年内建成各级绿道1097.7公里,天府绿道达到3704公里。主动引导好、规范好共享单车,增设非机动停车点,强化网上网下联合监管,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约200万人次,共享单车与地铁、公交有良好的接驳,更好的实现了绿色出行。

四是积极推进交通精细化管理。一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建成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不断提升交通综合治理能力;二是持续优化完善道路交通组织,科学实施“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提能”等措施,不断提升路网运行效率;三是重视道路交通“严管严治”,打造“交通示范区”,助力成都市城市交通缓堵保畅工作。

通过以上手段,在机动车不限购、保有量超500万的情况下,近几年成都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可控,全国称道,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随着城市化、机动化持续发展,成都交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的工作“仍在路上”。下一步建议从“规划、建设、管理、素质”“四位一体”,推拉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一是规划方面,调整城市规划建设模式,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通过实施TOD等,引领城市由单中心、圈层发展,向多中心、点轴组团发展,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全面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二是建设方面,调整综合交通发展方式。深入贯彻公交优先理念,从车辆装备、设施网络、运输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先发展地铁、公交、慢行绿色交通,助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切实实现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管理方面,围绕精细化、智能化、法制化,积极转变城市交通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及效率。四素质方面,积极引导市民绿色生活方式。建设文明城市、鼓励文明出行,倡导不开车、少开车、多乘车、多慢行,绿色健康生活。

问题三

2019年以来,国家发布并实施了两项机动车新标准。那么,执行新标准会带来什么变化?对车主有什么影响?

蒋光辉:两项机动车新标准分别为新车国六标准以及在用车排放检验新标准。

新车国六标准是指国家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别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6-2016)及《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7691-2018)两项标准。

国六标准是对国五标准的全面升级,污染物排放限值相比国五加严了40-50%左右,与国际排放标准综合比较,可以说国六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国六标准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汽车排放控制能力,大大降低汽车的污染排放。

我市按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要求,于2019年7月对重型燃气车、轻型汽油车和部分重型柴油车提前一年实施了机动车国六标准。国六标准的提前实施,加强了源头控制,优化了我市车队结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市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在用车排放检验新标准是指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3847-2018)。

在用车排放检验新标准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按照车辆排放阶段划定检测限值的要求,对所有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均采用统一检测限值,并且在检测限值要求上相较旧标准更加严格,进一步压缩了超标车辆的排放空间;同时新标准新增了诸如OBD检测、柴油车氮氧化物检测等项目,使车辆环保检验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值得一提的是,以严格执行新标准为抓手,促使我市2019年老旧车淘汰达14万余辆。

目前国内国六车型已全面上市,消费者无需担心购买的问题。同时,排放检验标准的提高也提醒部分老旧车主要注意车辆保养,及时维修,确保车辆达标排放。总的来说,新标准的实施,对于广大车主朋友的影响,更多的应该是环保观念的提升和对环保工作的理解。虽然新旧标准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变化,但本质上是不变的,都是为了城市的天更蓝,老百姓呼吸更舒畅。

问题四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大,对市民健康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市民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张勤: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机动车尾气当中可能会危害人体的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源解析研究表明,机动车尾气中含有颗粒物PM2.5、NOx、VOCs、CO,同时颗粒物上还可能吸附有重金属及黑炭。PM2.5等导致灰霾天气的颗粒物会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颗粒物上吸附的重金属例如铅、铬具有较高的潜在健康风险,均为已知的致癌物。挥发性有机物里面含有多种多环芳烃、苯、四氯化碳、氯仿、1,3-丁二烯等均具有较强的致癌风险,还有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即所谓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

在炎炎夏日,机动车尾气中挥发性烃类物质及氮氧化物作为前体,在阳光的作用下,可生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臭氧等光化学烟雾成分,暴露人群可出现咳嗽、流泪、红眼甚至支气管的痉挛,对于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而言,这些烟雾可能是致命的。例如历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4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于呼吸衰竭;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红眼病”。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都可能会受到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其中儿童、老人、孕妇,特殊职业例如交警、公路收费员,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等属于高风险人群。儿童、老人、孕妇是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对污染物的抵抗能力较弱,有研究表明,及启动尾气污染物的暴露与居住在交通干道附近的儿童肺功能指标和神经行为功能指数的降低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交警等特殊职业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汽车尾气中。

那么,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对我们健康的危害,首先需要提供环境健康素养,从自己做起,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选择清洁能源机动车;其次,对于高风险人群,在空气质量不佳的时候,尽量减少出门,针对颗粒物的影响,出行可佩戴防PM2.5的口罩。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含有活性炭的口罩可能有一定防护效果,但对于老人和儿童是否佩戴口罩还需要以不影响正常呼吸为前提。另外,为了增强对各种污染物的抵抗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管住嘴,迈开腿,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最有效的方法。

问题五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污染,市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罗斌:现在机动车已成为人们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我们在享受车辆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它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作为普通市民,建议大家可以尽量选择地铁、公交出行,或步行、自行车出行,不开车、少开车、多乘车、多慢行,自觉养成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习惯。作为机动车驾驶员,大家应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保证使用时尾气达标排放;在购置新车时尽量选择新能源车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到正规加油站加油,不去黑加油站、黑加油点进行加油;停车三分钟以上尽量熄火等待。

文章来源:成都生态环境   神鸟知讯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