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和环境应急“双演练”,四川首次在嘉陵江干流开展多目标应急综合演练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11-04 11:16:00] [来源:生态环境厅] [点击量:] [关闭]

“嘭……”

“报告阆中市海事处,我是平安号船长,今天9时30分,我船在嘉陵江刘家坝段与永固号货船发生碰撞,我方有5名船员,对方有4名船员,双方船体受损无法航行,现场有大量柴油泄漏,情况紧急!”

9名船员被困,柴油泄露危及下游45万人的饮用水安全,暴雨突降,情况危矣!生态环保铁军又将如何迎接此次挑战?答案尽在“天府卫士—2021年疫情防控背景下嘉陵江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多目标应急综合演练”的现场。

此次演练由四川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主办,生态环境厅、南充、广元、广安三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省政府副省长陈炜,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志文,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波,以及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南充市委书记刘强,南充市委副书记、市长古正举,南充市副市长张斌,阆中市委书记杨德宇,阆中市市长唐硕,以及南充市、阆中市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演练现场。全省21个市(州)及所属县(市、区)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指挥长及成员单位通过视频远程观摩。

威胁45万人饮水安全

四川省启动环境应急响应

灾情就是命令,演练就是实战!阆中市、南充市立刻逐级启动应急响应:“救出被困人员,切断污染源头,控制污染范围。”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成员单位相继抵达现场开展救援。

前方很快传来消息,9名被困人员已经救出送医。监测锁定泄漏物为柴油,事发前两船共载油80吨,现场初步估计泄油30吨,下游200米、500米断面石油类浓度分别超标159倍和119倍,初测嘉陵江流速约为0.8米/秒。

消防救援队伍紧急封堵泄漏点,环境应急处置人员铺设环形围油栏,将事故船只围住,防止柴油进一步扩散。监测人员分析污染物及峰值走向,指挥部调集大型机械在岸边开挖收集池,用于回收泄漏柴油。

污染团持续下移,眼看到了沙溪水电站,逼近3公里外的阆中饮用水水源地,危及45万人饮用水安全。

事件进一步升级,四川省启动环境应急响应,副省长陈炜率领成员单位赶赴现场指导,相邻的广元市、下游的广安市联合行动,巴中、遂宁、达州三市应急力量驰援,社会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布设四道以上围油栏、关闭水电站闸门控制水流速度,在沙溪水电站利用泄洪闸构筑活性炭滤水墙,在事故点周围设立疫情防控点,疏散人员……现场应急人员戴着口罩,有条不紊、配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沙溪街道嘉临村郑家沟小桥处,一辆危化品车与一辆拖车相撞,造成罐车受损液氨泄漏,情况危急,部分救援力量被抽调赶往郑家沟进行救援。

又逢天公不作美,嘉陵江上游普降暴雨,沿线水电站将全线开闸泄洪,污染物可能随时出川,进入重庆市。接到命令,沿线所涉市县全线行动,加强措施,迅速处置。9小时后水电站开始泄洪,流速将达18米/秒,油污将顺着洪峰下移至广安,广安紧急优化处置措施,增设出川监测断面,守好四川境内嘉陵江最后一道关口。

省、市、县、街道、村、企业六级联动,多管齐下,终见成效。32小时后,嘉陵江沿线油污得到有效控制,沿线各自来水厂出厂水质稳定达标,出川断面未检出污染物。郑家沟液氨罐车事故也得到妥善处置,周边群众未出现伤亡,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据监测数据显示,嘉陵江水质连续12小时稳定达标。至此,历经40多个小时的环境应急响应终止。

疫情防控和环境应急“双演练”

提升突发生态环境问题应急处置能力

嘉陵江四川段全长796千米,是广元、南充、广安3市及其所辖县(市、区)等10余座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生态屏障战略意义重大。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嘉陵江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大考验。

“举行此次应急演练的目的正是为了在复杂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嘉陵江流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应对处置能力。”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此次演练,将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贯彻全过程,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对参演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全方面排查,最大限度控制参会人员规模,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应急演练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严防应急处置“顾头不顾尾”,抢险救援“顾此失彼”,既做到了高效处置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又严格落实了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今天的应急演练,既是对我市应对多重事件同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市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大提升。”南充市委书记刘强在致辞中表示。演练通过船舶碰撞事故,造成嘉陵江水环境“污染”,成立了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监测组、污染控制组、事件调查组、医疗救治组、应急保障组、治安维护组等9个专项组,明确了污染物的处置及应对等多项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了突发环境事故的危害。

据悉,此次演练筹备已久,在开展前夕遭遇严峻疫情,四川省紧急调整策略,把疫情防控和环境应急作为双重演练目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灾情不会配合你的疫情防控形势,多重突发事件的叠加是我们可能要经常面对的局面,这是一次多目标的综合演练。”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演练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除了从严从紧地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外,在关键环节还适当提高防控层级。

“本次演练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全程在嘉陵江干流作战,水流速度更快,与洪灾险情叠加,情况更危急,也更能考验环境应急处置能力。”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演练采取现场实战为主、桌面推演为辅的方式进行,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到了充分准备、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演练达到了预期目标,呈现出“聚焦实战、应急协同、科技支撑、‘防’‘处’兼顾”四大特点。以科技支撑为例,此次演练中调用海事船、消防高喷车等大型应急工程设备20余台,使用固定翼、旋翼无人机、无人船、油污回收机器人等科技化应急装备30余套,充分体现了较高的现代化应急水平。

这次应急演练为探索新形势下、疫情防控背景下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参考。

全省陆续开展1760次演练提升实战化水平

据了解,今年全省共发生9起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同比下降40%,未发生较大级别以上突发生态环境事件,虽均得到妥善处置,但必须更加清醒地正视问题,充分认识到当前全省生态环境安全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期,积累的风险在显露、新的风险在增加,生态环境安全短板仍然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还有差距。为此,四川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危化品泄露应急处置等各类符合本辖区特点的生态环境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基层环境应急应对能力和实战化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陆续开展各类环境应急演练1760次,其中市级9次、县级89次、企业1662次。

不止如此,近年来,我省全面夯实生态环境应急各项工作基础,全省统筹近3.2亿元着力提升环境应急保障能力。组织修订四川省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四川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工作规则及四川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指挥体系。印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手册,科学指导各级各部门妥善处置环境污染事件。打造智慧应急系统,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控。推广“南阳实践”经验,明确对506条干支流和111条涉饮用水水源地、跨界等敏感河流编制“一河一策一图”方案,以预防赢得工作主动,确保事发后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着力保障汛期生态环境安全,多位省领导还深入一线,督导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厅14位厅级负责同志3批次带队实地指导帮扶,整治涉铊风险企业、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行业、敏感目标风险隐患。21个市(州)“一把手”纷纷行动,对标对表开展暗查暗访。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环境风险点位18133个,发现环境隐患2782个,已整改完成2639个。

深化环境应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我省与陕西、甘肃、重庆等周边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定期进行联席会商、加强协同处置,进一步提升应对多重事件同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水平。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