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这场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四川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4-01 10:23:06]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点击量:] [关闭]

排查土壤风险源5696家,基本形成全省风险管控“一张图”;

全省累计整治完成涉重金属企业363家,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固废堆体66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52个;

全省3222个地块完成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可以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以上数据来自于3月27日生态环境厅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通报了我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情况。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核安全总工程师吴清南,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康宁,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史鸿乐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

为什么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法律有要求、中央有部署、四川有需求

“土壤一旦污染,治理修复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现场,李银昌表示。

从法律要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预防为主”列为土壤污染防治的首要原则,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从中央部署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从四川需求看,“十三五”以来,我省先后开展了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等系列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不能松懈。

如何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进一步完善全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体系

现场,李银昌从依法、科学、精准、系统治污四个方面阐述了四川的具体做法。

——坚持依法治污,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我省不断完善配套法规标准,初步构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的‘四梁八柱’。”李银昌说,我省先后颁布《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填补了我省土壤环境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在全国率先制修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细化了“三块地”具体管理要求。出台《四川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2项地方标准,补充了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土壤污染物限值。

——坚持精准治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李银昌从农用地、工矿用地、建设用地管理三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农用地管理坚持“控源头”。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制度,实施颗粒物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农用地周边污染源排查整治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纳入整治清单实施闭环管理。

工矿用地管理坚持“防新增”。实行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将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动态更新。

建设用地管理坚持“守底线”。实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将存在风险的地块纳入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坚持科学治污,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

具体而言,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整合全省技术力量组成专家队伍,聚焦企业需求、难点堵点、提质增效等,在资金申请、调查评估、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和点对点帮扶。

同时,制定工作流程和指南。制定磷肥制造等行业隐患排查要点,帮助企业科学高效开展隐患排查;制定在产企业详查和风险管控指南,帮助企业排查超标原因,实施精准管控;印发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帮助地方有效管控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环境风险。

此外,建立环保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对关键环节开展抽查,在全省通报服务质量等情况,倒逼环保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服务技术水平。

——坚持系统治污,建立健全协同防控体系

一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制度。积极主动承担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等国家试点工作,从风险管控、技术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联防联控和协同共治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

另一方面,实行分区管控制度。坚持“点-线-面”结合,开展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实施土壤污染风险分类分区分级管控,实现土壤环境空间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土壤污染源头分区防控“四川模式”。

取得了哪些成效?

有效降低全省土壤环境风险、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降低了全省土壤环境风险,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李银昌在介绍我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成效时如是说道。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区域联防联控见行见效。制定《土壤污染分区管控方案》,排查土壤风险源5696家,实施“一源一策”“一区一策”差异化管理,基本形成全省风险管控“一张图”。

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全省累计整治完成涉重金属企业363家,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固废堆体66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52个,有效降低了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总量。

在产企业和园区风险管控初见成效。全省1100余家重点监管单位依法落实隐患排查等主体责任;全省40余个重点园区建成水气土协同预警平台,有效防范新增土壤风险;相关经验两次在全国交流发言。

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3222个地块完成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可以安全利用,占再开发利用地块总数的82%。783个“一住两公”地块均依法落实了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下一步怎么干?

四个发力补短板,监管与服务并重

发布会上,李银昌在答记者问时,分析了我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还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为思想认识不足、责任落实不足、组织保障不足、技术储备不足“四个不足”。

“针对四个不足,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李银昌说,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持续发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在落细落实责任上持续发力,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三要在强化组织保障上持续发力,在“智”力保障、制度保障、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土壤环境监管的综合能力。四要在技术支撑上持续发力,组织技术攻关,储备一批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技术,减去一批难点堵点的问题。

李银昌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具体而言,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督促重点监管单位积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严防新增土壤污染。强化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全过程管控,严把“一住两公”地块准入关口。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或消除土壤环境风险,持续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会上,李银昌还通报了2024年2月全省地表水(详情:甘阿雅前三,自遂资后三!2月地表水排名来了)、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详情:首次公布PM2.5浓度!2月“气质”排名出炉,阿甘凉前三,乐泸自后三)、近期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详情:生态环境厅公布3起典型案例)。21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厅15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列席发布会。

长者专区

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这场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四川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2024-04-01 10:23:06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排查土壤风险源5696家,基本形成全省风险管控“一张图”;

全省累计整治完成涉重金属企业363家,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固废堆体66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52个;

全省3222个地块完成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可以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以上数据来自于3月27日生态环境厅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通报了我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情况。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核安全总工程师吴清南,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康宁,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史鸿乐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

为什么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法律有要求、中央有部署、四川有需求

“土壤一旦污染,治理修复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现场,李银昌表示。

从法律要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预防为主”列为土壤污染防治的首要原则,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从中央部署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从四川需求看,“十三五”以来,我省先后开展了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等系列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不能松懈。

如何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进一步完善全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体系

现场,李银昌从依法、科学、精准、系统治污四个方面阐述了四川的具体做法。

——坚持依法治污,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我省不断完善配套法规标准,初步构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的‘四梁八柱’。”李银昌说,我省先后颁布《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填补了我省土壤环境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在全国率先制修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细化了“三块地”具体管理要求。出台《四川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2项地方标准,补充了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土壤污染物限值。

——坚持精准治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李银昌从农用地、工矿用地、建设用地管理三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农用地管理坚持“控源头”。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制度,实施颗粒物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农用地周边污染源排查整治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纳入整治清单实施闭环管理。

工矿用地管理坚持“防新增”。实行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将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动态更新。

建设用地管理坚持“守底线”。实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将存在风险的地块纳入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坚持科学治污,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

具体而言,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整合全省技术力量组成专家队伍,聚焦企业需求、难点堵点、提质增效等,在资金申请、调查评估、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和点对点帮扶。

同时,制定工作流程和指南。制定磷肥制造等行业隐患排查要点,帮助企业科学高效开展隐患排查;制定在产企业详查和风险管控指南,帮助企业排查超标原因,实施精准管控;印发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帮助地方有效管控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环境风险。

此外,建立环保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对关键环节开展抽查,在全省通报服务质量等情况,倒逼环保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服务技术水平。

——坚持系统治污,建立健全协同防控体系

一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制度。积极主动承担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等国家试点工作,从风险管控、技术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联防联控和协同共治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

另一方面,实行分区管控制度。坚持“点-线-面”结合,开展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实施土壤污染风险分类分区分级管控,实现土壤环境空间化、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土壤污染源头分区防控“四川模式”。

取得了哪些成效?

有效降低全省土壤环境风险、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降低了全省土壤环境风险,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李银昌在介绍我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成效时如是说道。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区域联防联控见行见效。制定《土壤污染分区管控方案》,排查土壤风险源5696家,实施“一源一策”“一区一策”差异化管理,基本形成全省风险管控“一张图”。

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全省累计整治完成涉重金属企业363家,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固废堆体66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52个,有效降低了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总量。

在产企业和园区风险管控初见成效。全省1100余家重点监管单位依法落实隐患排查等主体责任;全省40余个重点园区建成水气土协同预警平台,有效防范新增土壤风险;相关经验两次在全国交流发言。

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3222个地块完成调查评估或治理修复可以安全利用,占再开发利用地块总数的82%。783个“一住两公”地块均依法落实了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下一步怎么干?

四个发力补短板,监管与服务并重

发布会上,李银昌在答记者问时,分析了我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还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为思想认识不足、责任落实不足、组织保障不足、技术储备不足“四个不足”。

“针对四个不足,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李银昌说,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持续发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在落细落实责任上持续发力,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三要在强化组织保障上持续发力,在“智”力保障、制度保障、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土壤环境监管的综合能力。四要在技术支撑上持续发力,组织技术攻关,储备一批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技术,减去一批难点堵点的问题。

李银昌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具体而言,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督促重点监管单位积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严防新增土壤污染。强化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全过程管控,严把“一住两公”地块准入关口。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或消除土壤环境风险,持续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会上,李银昌还通报了2024年2月全省地表水(详情:甘阿雅前三,自遂资后三!2月地表水排名来了)、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详情:首次公布PM2.5浓度!2月“气质”排名出炉,阿甘凉前三,乐泸自后三)、近期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详情:生态环境厅公布3起典型案例)。21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厅15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列席发布会。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8ed86366f75c46919ea9a55eeaa79a1c/images/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