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绿手环”破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全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9-17 10:26:09] [来源:生态环境厅] [点击量:] [关闭]

9月16日,全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代表沿着百牛渡江生态区、河舒镇、新园乡宽敞沟村源点的观摩路线,沉浸式解码南充以“三三工作法”激活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代表们边看边记,直言“这套模式既解痛点又有温度”。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陈秋绿,南充市政府副市长崔竹君参加现场调研。

县中心“统筹抓总”:搭建三级阵地

“‘绿手环’的核心是搭好‘县—乡—村’三级阵地的‘骨架’。”蓬安生态环境局局长任红东介绍,县中心负责制度规范、统一形象、活动组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驿站”,统筹负责本乡镇志愿活动的日常开展、管理监督、经费保障等;村社活动室“源点”,带动群众开展环保活动,解决环境问题投诉,发放“绿苗积分”等。

“我们每月3个逢场日‘开门迎客’,既能搞环保宣讲、积分兑换,又能接受群众投诉,最近已经处理了21个问题,群众满意度100%。”河舒镇党委书记青山进一步解释说,像小板桥村4个核心志愿者由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产业带头人组成,每月至少开展1次“最美庭院户”评选、1次“守护家乡河”活动,再结合农时农事搞技术培训,环保服务直接送到家门口。

三支队伍“形成力量”:带动农村居民成为志愿者

三支队伍即机关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环保、农业、文旅等部门组成的机关志愿者,结合职能送政策送技术。高校、农科院的专家志愿者结对帮扶,解决产业生态难题。现场了解到,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作为专家志愿者代表每月都会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坝坝会”讲解绿色种养技术,为宽敞沟村桃李产业园解决化肥过量使用问题。蓬安县欢乐团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德良作为社会志愿者,则通过演出“金钱板”宣传环保理念。

目前,南充蓬安“绿手环”注册志愿者达109人,累计带动5万余人次参与。

三套机制“强化保障”: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巡河1小时5分,10节废电池8分,评上‘最美庭院户’20分!”在河舒镇驿站,纪检委员、源点志愿者陆刚介绍,除了积分兑换物资,群众还可以反映环境问题,小问题3天内村里解决,大问题报县中心统筹处理,“处理结果既要电话回复,也要贴在‘回音壁’上,大家看得明白、信得踏实。”与会代表一边看一边记,交流气氛十分浓厚。“绿手环”创新“党引领、积分激励、监督反馈”三套机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动员激励农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成功“把农村居民培养成环保志愿者”。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153场次,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

让“绿手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成为美丽乡村设“新引擎”

如今,南充“绿手环”模式已在蓬安成5个乡镇驿站、7个村社源点,还有17个驿站、28个源点正在设中。按照规划,2025年底将实现蓬安整县覆盖,2026年向全市5个县(市、区)推广,2027年实现全市覆盖。“我们希望通过‘绿手环’,让群众从环保‘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形成农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持久力量”,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南充“绿手环”破解了农村环保“缺阵地、难组织、无保障”的痛点,尤其是“三三机制”让服务有阵地、干事有队伍、参与有动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长者专区

南充“绿手环”破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全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17 10:26:09 来源:生态环境厅

9月16日,全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充召开。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代表沿着百牛渡江生态区、河舒镇、新园乡宽敞沟村源点的观摩路线,沉浸式解码南充以“三三工作法”激活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实践,代表们边看边记,直言“这套模式既解痛点又有温度”。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陈秋绿,南充市政府副市长崔竹君参加现场调研。

县中心“统筹抓总”:搭建三级阵地

“‘绿手环’的核心是搭好‘县—乡—村’三级阵地的‘骨架’。”蓬安生态环境局局长任红东介绍,县中心负责制度规范、统一形象、活动组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驿站”,统筹负责本乡镇志愿活动的日常开展、管理监督、经费保障等;村社活动室“源点”,带动群众开展环保活动,解决环境问题投诉,发放“绿苗积分”等。

“我们每月3个逢场日‘开门迎客’,既能搞环保宣讲、积分兑换,又能接受群众投诉,最近已经处理了21个问题,群众满意度100%。”河舒镇党委书记青山进一步解释说,像小板桥村4个核心志愿者由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产业带头人组成,每月至少开展1次“最美庭院户”评选、1次“守护家乡河”活动,再结合农时农事搞技术培训,环保服务直接送到家门口。

三支队伍“形成力量”:带动农村居民成为志愿者

三支队伍即机关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环保、农业、文旅等部门组成的机关志愿者,结合职能送政策送技术。高校、农科院的专家志愿者结对帮扶,解决产业生态难题。现场了解到,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作为专家志愿者代表每月都会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坝坝会”讲解绿色种养技术,为宽敞沟村桃李产业园解决化肥过量使用问题。蓬安县欢乐团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德良作为社会志愿者,则通过演出“金钱板”宣传环保理念。

目前,南充蓬安“绿手环”注册志愿者达109人,累计带动5万余人次参与。

三套机制“强化保障”: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巡河1小时5分,10节废电池8分,评上‘最美庭院户’20分!”在河舒镇驿站,纪检委员、源点志愿者陆刚介绍,除了积分兑换物资,群众还可以反映环境问题,小问题3天内村里解决,大问题报县中心统筹处理,“处理结果既要电话回复,也要贴在‘回音壁’上,大家看得明白、信得踏实。”与会代表一边看一边记,交流气氛十分浓厚。“绿手环”创新“党引领、积分激励、监督反馈”三套机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动员激励农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成功“把农村居民培养成环保志愿者”。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153场次,参与群众超5万人次。

让“绿手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成为美丽乡村设“新引擎”

如今,南充“绿手环”模式已在蓬安成5个乡镇驿站、7个村社源点,还有17个驿站、28个源点正在设中。按照规划,2025年底将实现蓬安整县覆盖,2026年向全市5个县(市、区)推广,2027年实现全市覆盖。“我们希望通过‘绿手环’,让群众从环保‘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形成农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持久力量”,南充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南充“绿手环”破解了农村环保“缺阵地、难组织、无保障”的痛点,尤其是“三三机制”让服务有阵地、干事有队伍、参与有动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afc33dd94c78477b86f3ceef58a76a1d/images/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