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从八个方面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7-02 16:42:26] [来源:气候与合作处] [点击量:] [关闭]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任何地区、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四川高质量、可持续和安全韧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近期印发的《四川省2020年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安排》《2020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要求,四川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加快推动经济绿色复苏和低碳转型,不断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全省碳强度持续下降。

着力完善调控体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层级,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协调机制,明确应对气候变化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推进上下贯通和左右联通。强化能源活动等基础数据共享,开展降碳控温形势分析预警。编制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南,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库,成立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应对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确保有好手、有能手。

着力壮大低碳经济。加快建设数字四川和智慧社会,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推动一批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推进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提高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化肥使用减量增效。持续增强自然空间碳汇能力,完成营造林800万亩以上。推动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标准,确保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持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落实新增及更换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比重不低于40%要求,试点新建纯电力船舶。

着力培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打造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进金沙江白鹤滩、大渡河双江口等有调节性能水库电站和凉山风电基地项目建设,编制三州一市光伏基地规划,实施绿色电力调度,推广清洁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模式,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突出循环经济示范引领,持续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秸秆全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县建设,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编制《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印发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技术攻关路线图,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2万辆。

着力推广低碳生活。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深入推进商业场所和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低碳产品。出台《四川省大型活动碳中和推广方案》,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深化成都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体系,探索构建自生长、可持续的“碳惠天府”碳普惠生态圈。

着力增强气候韧性。加强气候变化观测站网建设,更新发布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和评估报告。启动全省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研究,摸清若尔盖泥炭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川藏铁路沿线、岷江和安宁河谷等川西地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情况。落实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措施。深化广元市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抓好国家和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着力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做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交易开户、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加快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适度扩大纳入行业范围,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推进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探索省级林业碳普惠机制。发挥绿蓉融绿色金融超市平台作用,建设完善四川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支持成都市申报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积极应对碳关税壁垒,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主要出口产品低碳和碳足迹认证试点。

着力夯实基础能力。启动编制四川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将低碳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和省级新区规划建设。鼓励市(州)编制“十四五”或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规划。编制全省和各市(州)温室气体清单,摸清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家底。力争尽快出台实用、管用、好用的节能降碳地方标准。编制全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手册。拓展应对气候变化对外交流合作。

着力提升认识水平。组织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和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绿色出行月”“节能环保品牌推广全川行等活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报告,扩大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范围,广泛征集先进低碳技术和优良实践案例,讲好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天府故事”。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