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色达县“四措并举”全面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不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提升饮用水质量。
一、完善措施,积极推动保护工作。
(一)领导重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特别把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把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任何项目都不能跨越的红线,切实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二)及时调整。我县及时调整水源地保护区,编制了《色达县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技术报告》,通过专家技术审查并获得州政府批准,取消了洛若镇政府水井水源地保护区,重新划定知青沟水源地保护区;编制完成《色达县翁达镇翁达沟翁达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分技术报告》。
(三)建立机制。一是专门成立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7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联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二是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联合出台相关文件,对目标要求、主要任务、进度安排、责任落实、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详尽部署,组织各乡镇在原有排查问题基础上,对照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进一步核实问题清单,查缺补漏,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将整改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二、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投入资金1300万元实施色达县贫困村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建设内容包括:1.沿各个水源地保护区共设置保护区防护栏49400m;2.对水源地取水口进行河床平整、植被恢复、清理垃圾等措施;3.对因水源分流造成水量分散的水源地修建拦水坝;4.对蓄水池破损较严重的水源地进行蓄水池、沉砂池修建(共修建蓄水池9个,共修建沉砂池9个);5.对翁达村饮用水源地、歇乐沱乡切柯村歌乐沱组饮用水源地、茶渣沟饮用水源地等8个供水人口相对较多的水源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共8套),饮用水源地视频监控站1个。
三、细化管理,提高饮用水源质量。
一是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对全县已划定的主要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加强管理,设置了保护区界碑、界桩,实行分级保护,一级保护区建立隔离围网,切实保障居民的“水缸子”安全;二是加强宣传,加强对水源地原住居民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设立水源地标识标牌,加强水源地保护;三是定期监测,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每季度定期对县城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1次,每半年对全县17个乡镇饮用水源监测一次,水质检测结果合格率达100%;四是开展演练,生态环境局与住建、水利等部门配合开展《色达县处置突发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五是专项行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始终坚持把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作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举措。
四、严格督察,强力推进问题整改。
一是加强执法,加强对水源地的联合执法检查,定期不定期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水源地保护区开展检查6次,督促自来水公司履职水源地保护工作;二是加强整治,采取定期调度、督查检查、约谈督办等方式,强力推进现有问题整改,对已整改完成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督察问题整治;三是加强督办,组织纪检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定期举行联席会议3次,及时通报督察问题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进行通报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