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川 环 保
第 10 期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二○一二年八月九日
众志成城 抗洪抢险
——泸州市环保系统抗洪抢险纪实
7月下旬,泸州遭遇了50年一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9.63米,超过警戒水位4.11米,导致城区多处被淹,最深处达4.5米。面对滚滚而至的洪水,灾情就是命令,泸州市环境保护系统干部职工,发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精神,连续四个昼夜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当好抢险救灾的“突击员”、组织抢险的“协调员”、抗洪抢险的“宣传员”,全力做好各项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
闻警而动 主动出击
22日23时40分,市环保局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市防汛指挥部紧急会议精神,宣布市环保局与市政府同步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对局机关、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市环境监测站百余名干部职工进行第一次分工。成立了汛情收集组、隐患排查组、应急监测组、群众安置组四个工作组,动员号召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身到抗洪救灾中去。
会议要求,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专人收集雨情、汛情,密切关注水位变化,为抗洪抢险赢得时间。向各区县环保局、重点工业企业发出抗洪抢险通知,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准备,并及时通报水情变化情况,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要求全市环保系统备足抗洪抢险所需的照明、通讯、雨具应急监测等装备和设备,做好应急车辆调度,确保一声令下就能拉得出、顶得上。
组织人员连夜深入到中海沥青、泸天化、北方化工、火炬化工、川天华、鑫福化工等涉及危化品(包括有毒有害物品、涉重金属物品、放射性物品)和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危化品特性、存放位置、数量等进行逐一核查,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转运、倒罐,确保环境安全。
昼夜坚守 全程防控
16.31米,17.22米,18.01米,18.56米……长江泸州段水位不断刷新,汛情十分紧急。
市环保局局领导率领机关和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人员,分成六个组奔赴抗洪抢险一线,与肆虐的洪水展开了一场抢时间、比速度的竞赛。
在鑫福化工公司,检查组发现该公司三氯甲烷生产车间地势较低,处于预报的最高洪水位以下时,当即责令该公司迅速组织排险。在驻厂监督员的督促下,从23日凌晨1:00起,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排险,终于在洪峰抵达之前成功转运出危险化学品220吨(盐酸100吨、氯甲烷70吨、甲醇50吨),拆除转运冷水机组2套、各型电机30余台、各类仪表调节阀和电器设备30余套,捆扎固定储罐6个。
在泸天化(集团)公司,检查人员重点对该公司的甲醇、硝酸充装站、罐区、码头等进行了检查。虽然上述重点部位的地势较高,被淹没的可能性较小,但检查组要求企业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将储罐内的化学品全部进行转移,并将储罐底阀全部关闭,严防罐底残留化学品外泄。
在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巡查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抵近江边查看水位和流速,督促公司将卸油码头趸船的锚固级别提升到3000吨,并安排专人值守,确保码头、船舶和罐区的安全。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当检查人员发现该厂电镀车间外的含氰废水收集池地势低洼,池内尚有12吨含氰废水待处理和紧邻江边的污水处理站中存放有近8吨含铬污泥等环境安全隐患时,立即责令该厂连夜启动处理装置将含氰废水处置完毕,将含铬污泥转移至安全地带,消除了一起可能因剧毒物品进入水体,进而酿成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
在江阳污水处理厂,检查人员通宵达旦,督促企业将水质自动监控设备等拆除并转移到高处,当洪水逼近时果断实施断电停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器设备损失。
各区(县)环保局连夜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和危险废物产生企业进行了检查,督促有关企业将位于地势低洼处的危化品和危险废物予以转移。纳溪区环保局在检查中发现,正在施工改造中的S308公路上有一柴油罐有可能被洪水淹没,当即通知交通部门和施工单位采取加固、彻封等措施,确保罐内柴油不泄露。
自23日起,泸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进行每小时一次的加密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城区各取水点水质未见异常,表明全市长、沱两江沿岸的涉危化品企业应对措施有力、有效,未发生泄漏和储罐、反应釜、桶等冲走的事故。
心系群众 践行宗旨
灾情面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洪峰逼近的紧要关头,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猎猎飘扬!
23日凌晨,市环保局抗洪抢险分队抵达江阳区沱江岸边的指定区域帮助群众紧急转移。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把身上的雨衣脱给群众,把熟睡中的孩子送到大人手中,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背到安全地带。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他们又挨家挨户地巡查,苦口婆心地将偷偷回家过夜的群众劝说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了洪峰到达时没有一名群众伤亡。
23日晚,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杰率队前往临时安置点——泸州七中看望受灾群众,给他们送去食品、被子等生活必需品,鼓励他们积极抗灾自救,恢复家园。
24日,随着洪峰的逐渐消退,全市环保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团员不顾连日奔波劳累,又投入到紧张的清淤清污现场……
履职尽责 不辱使命
抗洪抢险就是创先争优的主战场。面对“7.23”特大洪灾,全市环保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临危不惧、奋勇拼搏,创先进、争优秀,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用热血和汗水铸就起一道坚强的环境安全防洪堤。
截至目前,全市饮用水源监测数据正常,饮用水源安全,主城区南郊水厂、北郊水厂、茜草水厂在洪灾期间一直未停止供水,市民饮用水没有受到洪灾影响,极大地稳定了民心。
全市涉重金属、危化品、油品、危险废物等企业通过事前预警和紧急排险,没有发生一起因洪水引发的次生环境事故,确保了环境安全,
全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在洪水来袭前,通过拆除、转移、覆盖等措施,保住了贵重仪器设备,最大限度降低了损失,为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创造了条件。
面对洪灾,全市环保系统反应迅速、上下联动,众志成城,各项环境应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特质准备上也经受住了一次重大考验。
毫不懈怠 再接再厉
随着洪水的逐渐消退,救灾工作逐步由抗洪抢险转移到恢复生产生活中来。市环境保护系统也随着灾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突出重点,细化措施,为全市灾后重建提供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一是严密监测各饮用水源的水质,确保全市人民能喝上干净的水。二是继续摸排沿江沿河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指导企业开展环保领域灾后重建,抓紧修复被毁和受损严重的污染治理设施,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巡查,严防死守,坚决依法查处利用洪水上涨之际偷排和向水体倾倒、排放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四是确保“12369环保投诉热线”畅通,加强人员值守,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决不让小事件酿成大麻烦,小隐患变成大事故。(泸州市环保局 先米)
报:厅领导,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机关党委
信息来源:泸州市环保局 编辑审核:李成顺 签发:于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