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6月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6-02 16:07:56] [来源:行政审批处] [点击量:] [关闭]


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5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62-202068日(共5个工作日)。

        话:028-8058909080589089

        址:成都市科园南路88A2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成都市

双流区

成华区

新都区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发改基础〔20191071号),8号线二期工程为该期规划的线路之一。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新都区和成华区,包括西南延伸段和东北延伸段(线路总长约7.61km,均为地下线,共设地下车站7座,其中,西南延伸段为西航港客运中心站~莲花站(不含),线路长约1.25km,设地下车站1座;东北延伸段为十里店站(不含)~龙潭寺东站(含),线路长约6.36km,设地下车站6座)、出入线段(全长2.8km,含U型槽184m)、龙潭寺停车场1座(含主变电所1座,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另行评价)。

本工程正线采用双线设计,制式为A型车系统;最高设计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采用6辆编组。初、近、远高峰小时行车密度分别为20/小时、24/小时、30/小时;初、近、远期全日行车对数分别为214/日、244/日、295/日;初、近、远期输送能力分别为3.20万人次/小时、3.84万人次/小时、4.80万人次/小时。

工程占地49.01hm2,其中永久占地15.99hm2,临时占地33.02hm2;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240.57万方,土石方回填总量134.46万方,借方79.34万方,弃方185.45万方,产生弃方用于城市建设综合利用。

龙潭寺停车场出入场线RCK0+530~RCK2+180段以隧道形式穿越成都市环城生态区(1650m);正线CK50+560~CK52+450段以隧道形式穿越北郊市级森林公园(1890m),龙潭寺停车场部分区域涉及北郊市级森林公园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区及森林公园植绿区,根据报告书分析,其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工程投资总额为795581.2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为11822万元,占总投资的1.5%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弃渣综合利用;通过采取洒水降尘、打围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场地布设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施工,通过采用钻孔灌注桩、井点回灌等施工工艺,做好临时废水收集防渗处理,控制和减缓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结合水土保持方案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控制和减小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治理措施

工程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运营期无机车废气排放;通过采取优化风亭排风口位置、加强绿化、风亭内壁采用抗菌涂料等措施,控制和减缓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废水治理措施

各车站和停车场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各区域配套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停车场生产废水经调节+隔油沉淀+气浮+过滤+消毒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相应标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3.噪声防治措施

对龙潭寺停车场出入场线U型槽段设置全封闭声屏障184延米;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设风亭、冷却塔位置,并加强风亭、冷却塔消声处理,确保其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或维持现状。

4.振动防治措施

对邻里佳苑等5处敏感点采取中等减振措施1560延米,对北湖龙郡等4处敏感点采取高等减振措施1370延米,对向龙村七组等4处敏感点采取特殊减振措施2180延米,对线路下穿规划敏感地块路段预留中等减振措施1790延米,控制和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各车站和停车场产生的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停车场产生的废金属边角料综合外售利用;废电池、废矿物油等属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6.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车站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及停车场定修段污水处理设施、检修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区等采用防渗水泥+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系数≤10-10cm/s)的防渗措施,以此防止地下水污染。

以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可控制和减缓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不利的环境影响,从技术、经济角度可行。

三、公众参与

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开展了公示及公告工作。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环保反对意见。

四、其它部门意见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0100-2019-00101号)。

2.        

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成都市

新都区

金牛区

成华区

青羊区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发改基础〔20191071号),27号线一期工程为该期规划的线路之一。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金牛区、成华区和青羊区,正线起于新都区香城大道站(含),止于青羊区何元门站(含),线路主要沿香城大道、万石路、凤凰大道、中环路、金府路、蜀明路、同怡路、金泽路、蜀江路敷设,呈北~西走向。线路长约24.86km,其中高架线长7.51km(含过渡段U型槽338.262m),设站6座;地下线17.35km,设站17座;车辆基地高架出入线(左线1177.203m,右线1122.312m);设大丰车辆基地1座;新建韦家碾主变电所,扩建既有大丰主变电所,其主变电所辐射环境影响另行评价。

本工程正线采用双线设计,制式为B型车系统;最高设计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采用6辆编组。初、近、远高峰小时行车密度分别为15/小时、20/小时、20/小时(大交路)和10/小时(小交路);初、近、远期全日行车对数分别为190/日、245/日、272/日(大交路)和40/日(小交路);初、近、远期输送能力分别为1.875万人次/小时、2.5万人次/小时、3.75万人次/小时。

工程总占地125.42hm2,其中永久占地50.53hm2,临时占地74.89hm2;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360.03万方,土石方回填总量158.57万方,弃方201.46万方,产生弃方用于城市建设综合利用。

正线ZCK13+820~ZCK15+540段以高架线形式跨越成都市环城生态区(1720m)。工程涉及沙河刘家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陆域范围,不涉及其水域,其中线路穿越保护区长度1785m(穿越二级保护区1431m、准保护区354m),王贾桥站位于二级保护区内,福源路站位于准保护区内;根据报告书分析,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生产和生活废水均不排入保护区,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其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工程投资总额为1711909.6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为27903万元,占总投资的1.62%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弃渣综合利用;通过采取洒水降尘、打围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场地布设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施工,通过采用钻孔灌注桩、井点回灌等施工工艺,做好临时废水收集防渗处理,控制和减缓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结合水土保持方案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控制和减小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治理措施

工程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运营期无机车废气排放;通过采取优化风亭排风口位置、加强绿化、风亭内壁采用抗菌涂料等措施,控制和减缓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废水治理措施

各车站和车辆基地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各区域配套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车辆基地生产废水经调节+隔油沉淀+气浮+过滤+消毒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相应标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3.噪声防治措施

对高架段华藏村14组等10处敏感点设置2m高直立式吸声型声屏障,长4190延长米;柏水村设置4m高直立式吸声型声屏障,长1240延长米;书香名苑等5处敏感点设置4m高折臂式吸声型声屏障5处,长1185延长米。

对福源路站2号风亭、星汉北路站1号风亭、龙咀村站1号风亭采取安装消声器措施,并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设风亭、冷却塔位置,并加强风亭、冷却塔消声处理,确保其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或维持现状。

4.振动防治措施

对泉水南苑等11处敏感点采取中等减振措施2915延米,对新桥丽景等9处敏感点采取高等减振措施3360延米,对华园金属宿舍楼等11处敏感点采取特殊减振措施5865延米,对线路下穿规划敏感地块路段预留中等减振措施2340延米,控制和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各车站和车辆基地产生的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车辆基地产生的废金属边角料综合外售利用;废电池、废矿物油等属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6.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车站及车辆基地污水处理设施、检修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区等采用防渗水泥+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系数≤10-10cm/s)的防渗措施,以此防止地下水污染。

以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可控制和减缓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不利的环境影响,从技术、经济角度可行。

三、公众参与

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开展了公示及公告工作。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环保反对意见。

四、其它部门意见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0100-2019-00100号)。

3.        

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成都市

双流区

高新区

锦江区

龙泉驿区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发改基础〔20191071号),30号线一期工程为该期规划的线路之一。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高新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起于双流机场2航站楼站(含),止于龙泉驿区洪家桥站(含),线路主要沿大件路、府城大道、南三环、陵川路、洪景南路敷设,呈西南~东北走向。线路长约26.292km,全为地下线,共设地下车站23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4座。设高碑坝车辆基地和洪家桥停车场各1座,配套新建主变电所2座,其主变电所辐射环境影响另行评价。

本工程正线采用双线设计,制式为B型车系统;最高设计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采用6辆编组。初、近、远高峰小时行车密度分别为18/小时、24/小时、30/小时;初、近、远期全日行车对数分别为196/日、254/日、315/日;初、近、远期输送能力分别为2.26万人次/小时、3.02万人次/小时、3.77万人次/小时。

工程总占地103.69hm2,其中永久占地54.38hm2,临时占地49.31hm2;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810.15万方,土石方回填总量342.28万方,借方4.9万方,弃方472.77万方,产生弃方用于城市建设综合利用。

工程投资总额为216.70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为11973万元,占总投资的0.55%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弃渣综合利用;通过采取洒水降尘、打围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场地布设等措施控制和减小施工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施工,通过采用钻孔灌注桩、井点回灌等施工工艺,做好临时废水收集防渗处理,控制和减缓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结合水土保持方案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措施控制和减小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治理措施

工程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运营期无机车废气排放;通过采取优化风亭排风口位置、加强绿化、风亭内壁采用抗菌涂料等措施,控制和减缓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废水治理措施

各车站、车辆基地和停车场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各区域配套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车辆基地和停车场生产废水经调节+隔油沉淀+气浮+过滤+消毒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相应标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3.噪声防治措施

对庆云村站3号风亭采取安装消声器措施,并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设风亭、冷却塔位置,并加强风亭、冷却塔消声处理,确保其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或维持现状。

4.振动防治措施

对大成郡等17处敏感点采取中等减振措施4830延米,对西南民族大学校医院等18处敏感点采取高等减振措施4230延米,对润扬川大河畔等9处敏感点采取特殊减振措施3900延米,对线路下穿规划敏感地块路段预留中等减振措施4100延米,控制和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各车站、车辆基地和停车场产生的生活垃圾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置;车辆基地、停车场产生的废金属边角料综合外售利用;废电池、废矿物油等属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6.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车站及定修段污水处理设施、检修车间、危险废物暂存区等采用防渗水泥+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系数≤10-10cm/s)的防渗措施,以此防止地下水污染。

以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可控制和减缓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不利的环境影响,从技术、经济角度可行。

三、公众参与

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开展了公示及公告工作。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环保反对意见。

四、其它部门意见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0100-2019-00102号)。

4.        

攀钢钒焦炉节能环保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攀枝花市东区弄弄坪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备煤系统部分皮带通廊和转运站,高炉系统3#喷煤池及4#磨机的循环水泵站,炼焦系统老焦炉基础、机侧炉前运煤皮带系统、N22低压电磁站及操作室、2#水楼电磁站、化产减温减压站、焦炉北侧临时库房、机侧耐材库,煤气净化系统脱水槽、现有尿素单元。在现有厂区焦炭临时堆场用地内新建2×557JNX3-70-1型顶装焦炉1组(简称A/B焦炉),配套建设2×90t/h1×130t/h干熄焦系统(二期建成后,1×130t/h干熄焦系统作为备用);恢复原有B110BCB111BC输送料线(为56号焦炉供煤,二期建成后为C/D焦炉供煤),新建B404BC料线(为56号焦炉供煤,二期建成后为C/D焦炉供煤),B401BCB402BCB403BC料线(为56号及A/B焦炉供煤,二期建成后为A/BC/D焦炉供煤)及B401BCB402BCB403BCB404BCB405BCB406BCB407BC通廊,B401B402B403B404B405转运站(为A/B焦炉供煤);新建A/B焦炉焦处理系统(包括筛焦楼及相应的带式输送机通廊和各转运站等设施);在一、二系煤气净化回收系统新增立式焦油氨水分离单元和空喷洗涤塔;新建配套345t/a焦炭总产能的粗苯蒸馏单元及粗苯装车站、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氨水汽化单元。其他公辅设施均依托现有设施。

一期建成后,56号焦炉停产,A/B焦炉形成年产焦炭135万吨的生产能力。在二期建成前,将12号焦炉结焦时间由设计的19小时延长到20小时组织生产,全年焦炭总产量104.9万吨;34号焦炉结焦时间由设计的22.5小时延长到27小时,同时将每孔装煤量由36.4吨降低至34吨组织生产,全年焦炭总产量105万吨,确保全厂焦炭产能不超过345万吨/年。

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原56号焦炉及备用湿熄焦装置、煤气净化系统原有粗苯蒸馏单元、原56#号焦油氨水分离单元(机械化澄清槽);在56号焦炉原址建设2×506JN-60-6型顶装焦炉1组(简称C/D焦炉),对原有1×130t/h干熄焦装置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拆除原34号焦炉,C/D焦炉形成年产焦炭100万吨、副产20%氨水1.3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厂焦炭产能(345万吨/年)不变,化产种类及产能均不变。

项目总投资23099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1713万元,占总投资的18.06%

一、主要污染防治措

(一)“以新带老”措施

1、为满足《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相应要求,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对公司现酚氰废水处理站调节池、气浮池和隔油池加盖,将原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2、将危废暂存间防渗措施按相关要求,改为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渗透系数K1×10-10cm/s),防治地下水污染。

(二)本工程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备煤工序:煤粉输送采用全封闭胶带通廊,煤粉转运站含尘废气采用“集气罩+微动力除尘器” 处理后达标排放。

炼焦及干熄焦工序:焦炉推焦烟气采用“集气罩+高效覆膜布袋除尘” 处理后由27米排气筒达标排放;焦炉机侧烟气采用“集气罩+水封+高效覆膜布袋除尘” 处理后达标排放;焦炉烟气采用“SDS干法脱硫+高效覆膜布袋除尘+低温SCR脱硝” 处理后达标排放;焦炉干熄炉循环气体放散废气、排焦溜槽烟气采用“高效覆膜布袋除尘+SDS干法脱硫+高效覆膜布袋除尘+低温SCR脱硝” 处理后达标排放,脱硫系统检修时废气采用“集气罩+阻火器+高效覆膜布袋除尘”处理后达标排放;焦炉干熄炉装焦口、接焦漏斗、排焦带式输送机落料点等含尘废气采用“集气罩+阻火器+高效覆膜布袋除尘”处理后达标排放;焦炉装煤系统采用的无烟装煤车和单孔炭化室压力调节技术可实现无烟装煤;焦炉炉顶均采用煤孔盖球面密封、上升管盖水封、桥管承插口采用中温沥青密封、上升管根部等采用编织耐火绳填塞及特制泥浆封闭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了焦炉炉体的废气无组织排放。

筛焦工序:焦炭输送为全封闭胶带通廊,焦炭转运站含尘废气、焦炭筛分等含尘废气采用“集气罩+高效覆膜布袋除尘”处理后达标排放。

煤气净化回收工序:粗苯蒸馏单元脱水塔冷凝不凝气接入压力平衡装置吸入煤气管道,燃烧处理无外排。

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焦炉煤气管道冷凝水、煤气水封水送煤气净化回收系统蒸氨单元处理,蒸氨废水、干熄焦水封排水、实验室废水、初期雨水送公司现酚氰废水处理站采用“重力除油+气浮除油+A/O生物脱氮”或“气浮除油+重力除油+ A2/O生物脱氮”预处理后,再经“混凝沉淀+反硝化脱氮+砂滤+臭氧催化氧化+曝气滤池”深度处理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表1标准后,回用于西渣场高炉浇渣··不外排。

焦炉机侧除尘地面水、封槽排水、锅炉循环排污水、煤气净化循环水系统排污水、低温水循环系统排污水、地面冲洗水等送现钢花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3456-2012)表2标准后部分回用攀钢工业用水系统,部分排入金沙江。

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噪声源为筛焦设备、风机、空压机、冷却塔、水泵、锅炉安全阀排气等,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减振、消声、隔声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煤粉转运站除尘灰返回备煤工序综合利用;焦炉推焦、焦炉机侧、干熄焦系统、焦炭转运站除尘器产生的除尘灰送焦仓作为产品;焦炉烟气脱硫产生的硫酸钠外售综合利用,焦炉烟气脱硝废催化剂由危废资质单位处置;焦油氨水分离焦油渣返回配煤系统综合利用;粗苯蒸馏工段贫油再生残渣送焦油加工区综合利用。

5.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各生产区根据其生产特点,进行分区防渗。对焦炉地下室集水坑、粗苯蒸馏单元、粗苯油库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P8抗渗混凝土”进行重点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6.0mK1×10-7cm/s);煤气净化循环水系统、制冷站采用“P6防渗混凝土”进行一般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1.5mK1×10-7cm/s);酚氰废水处理站与金沙江之间设置地下水监测井,每日监控地下水水质,防止渗漏对金沙江造成不利影响。

(三)防护距离

根据项目无组织排放情况,报告书确定大气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均位于原焦化厂划定的1400米防护距离内,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已按照《关于攀枝花钢铁(集团)“十一五”结构调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要求,以《关于报送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本部各厂防护距离内敏感点搬迁计划的函》(攀东府函〔202021号)承诺实施分阶段搬迁,今后在此范围内不得新增居住、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

(四)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全厂主要涉及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氨水、苯、煤焦油等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火灾和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排放,以及环保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性排放,全厂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

1. 按相关规范对各生产装置以及辅助设施新增或依托现有有毒、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泄漏及火灾报警装置,并加强和完善监控制度,落实并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理设施以及专门的监控人员,确保环境风险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2. 依托厂区内有15000立方米事故废水收集池,确保焦化厂区废水及事故应急处置废水不外排进入地表水体。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5.        

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德阳市

绵竹市

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

四川省川工环院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由四川省德盛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其中,四川省德盛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德阳市广汉市,四川省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位于德阳市绵竹市,均属钢铁短流程生产企业,根据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的公告》(2017年第45号),该两个公司现有产能换算为普钢产能均为80万吨/年。

根据上述产能置换方案,将四川省德盛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共计160万吨/年的普钢产能进行置换,其中150万吨/年的普钢产能置换于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其余10万吨/年转让于其他企业,上述产能置换企业相应设备在20201231日前,本项目建成投产前进行拆除淘汰。

该公司为减量置换、退城入园的升级改造,拟在绵竹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实施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炼钢车间(设炼钢生产线1条,包括10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1座、连续加料系统1套、110LF精炼炉1座、八机八流连铸机设备1套等)、2#炼钢车间(设炼钢生产线1条,包括5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1座、连续加料系统1套、60LF精炼炉1座、60VD精炼炉1座、六机六流连铸机设备1套等)、1#轧钢车间(设全连续高速双棒材生产线和全连续线材生产线各1条,包括粗轧机组、中轧机组、精轧机组、冷床、备用加热炉等)、2#轧钢车间(设全连续棒材生产线和全连续线材生产线各1条,包括粗轧机组、中轧机组、精轧机组、冷床、备用加热炉等);配套建设220kV变电站(另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空压站、制氧站、净循环水系统、浊循环水系统、钢渣处理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废油暂存间、除尘灰暂存间、事故废水收集池、办公楼等公辅环保设施。

本项目使用原料为外购已预处理后的废钢精料,且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萤石。项目建成后,全厂钢水产量150万吨/年,经连铸、热装热送最终生产轧材144万吨/年,其中普通质量钢(低碳钢)轧材115.2万吨/年,特殊质量钢(锰系合金钢)轧材28.8万吨/年。

项目总投资25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53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2.21%。

一、污染防治措施

(一)本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配料、上料产生的粉尘经“集气罩+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45m排气筒达标排放;电炉烟气(第四孔排烟)经“重力沉降室+急冷装置+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45m排气筒达标排放;电炉密闭罩烟气经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45m排气筒达标排放;炼钢车间废气经“屋顶罩+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45m排气筒达标排放;LF精炼炉产生烟气经“集气罩+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经45m排气筒达标排放;VD精炼炉产生烟气经“真空抽气过滤装置处理+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4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备用加热炉(设低氮燃烧装置)燃用天然气,产生的废气直接由45m排气筒达标排放;钢渣处理车间破碎、球磨、筛分等产生的粉尘经“集气罩+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45m排气筒达标排放。

(二)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电炉、精炼炉、连铸机结晶器、轧钢生产设备、空压站、制氧站等产生的间接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外排至浊循环水系统;连铸工序、轧钢工序产生的直接冷却水、厂区初期雨水进入浊循环水系统,经“旋流沉淀+二级沉淀+隔油+过滤+冷却”工艺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要求后回用,不外排。热闷渣废水经收集沉淀冷却后回用于闷渣喷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通过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四川省岷、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厂排放标准后排入射水河。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网计划于2020年底建成投运,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以盛泉发〔201946号文承诺在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建成投运前,本项目不投入生产。

(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产生的氧化铁皮、钢渣(尾渣)、铸余渣外售综合利用;金属切废料返回炼钢工序;废耐火材料由生产厂家回收;浊循环水处理产生的废油脂、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油、炼钢生产线废气处理系统收尘灰属危险废物,送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厂区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电炉、精炼炉、连铸机、风机、轧机、飞剪机、冷剪机等设备及原料装卸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减振、消声、隔声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五)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轧钢车间(含成品库、空压站)、2#轧钢车间(含成品库、空压站)、1#浊循环水系统设施、2#浊循环水系统设施、1#钢渣处理车间(含钢渣暂存库)、2#钢渣处理车间(含钢渣暂存库)、1#废油暂存间、2#废油暂存间、1#除尘灰暂存间、2#除尘灰暂存间、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中和池、事故废水收集池等区域设置为重点防渗区,采用环氧树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层、HDPE膜、防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10-10cm/s);1#炼钢车间(含原料库)、2#炼钢车间(含原料库)、1#净循环水系统设施、2#净循环水系统设施、制氧站等区域设置为一般防渗区,采用抗渗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10-7cm/s);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

(六)卫生防护距离设置

报告书确定在1#炼钢车间、2#炼钢车间、1#钢渣处理车间、2#钢渣处理车间边界外分别设置300m200m50m50m的卫生防护距离,在1#轧钢车间、2#轧钢车间边界外分别设置300m的卫生防护距离(以噪声污染为主),此范围内现分布有住户183432人(包括年俗村23451415167376人,金兰村41656人)。绵竹市人民政府以《关于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住户搬迁有关事宜的函》(竹府函〔2019159号)承诺在项目建成投产前完成搬迁安置工作,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以《关于〈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住户搬迁承诺函》(盛泉发〔201948号)承诺在其搬迁安置工作完成前不投入生产。

(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设置事故废水收集池(1×5500m3,兼消防废水收集池和初期雨水收集池;1×100m3,兼消防废水收集池),防止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直接外排;采用DCS控制系统,设置天然气检测报警装置,废气处理系统设施采用双电源并预留备用件等措施,防止废气事故性排放;通过对废油暂存间进行重点防渗区,并设置围堰,防止油类泄露造成环境污染;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环境风险的发生及其不利影响。

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在技术、经济方面可行,可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风险可控。

二、公众参与意见

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开展了公示及公告工作。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三、其它部门意见

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四川盛泉钢铁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建设项目入园的通知》(〔2019-196)。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