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建议》(第111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能源结构,建立降碳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
在17个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中,已有部分园区通过深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发地热能等举措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如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站,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冷水机组+水蓄能”技术,实现供能系统100%电气化;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规划建设省内规模最大的区域集中供能项目,以水源热泵为主,为区域内商业、办公、住宅等建筑提供集中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冷供热服务。
(二)开展园区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部分试点园区通过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建立碳排放管理平台等举措不断完善碳排放核算管理能力。如广元经开区启动袁家坝园区碳排放核算工作,完成园区内近40家企业三年碳排放数据核算,首创“以电折碳”测算模型,碳排放测算时间频度由年度提升至日度,测算精准度高达98%;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经开区、宜宾三江新区、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碳排放管理平台,实现园区能源、碳排放可视化管理。
二、关于“强化科技支撑,培育低碳产业”的建议
(一)园区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四川金堂工业园区、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区等绿色低碳产业聚焦度较高的园区,加快推进晶硅光伏、锂电材料、动力电池等产业建圈强链。
(二)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高标准建设独角兽企业引育平台,着力推进低碳数字经济发展;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以总部经济为抓手,招引东方电气、中建材、中国电建、中国建筑等大型国有企业,着力构建低碳经济总部集群。
(三)加强科技产业链创新发展
启动公开征集重大科技攻关需求工作,鼓励省内相关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提出重大科技攻关需求,相关行业部门组织省内优势产学研单位梳理凝练绿色低碳领域重点攻关方向,参与需求征集工作。
三、关于“完善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了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验收奖补政策
生态环境厅将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按照“成熟一个、组织验收一个”的原则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验收工作,对于验收通过的园区按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稳增长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22〕6号)给予不超过400万元奖补。
(二)明确了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资金支持方案
2025年3月,经信厅与生态环境厅联合出台了《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法》,明确将零碳工业园区纳入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对通过验收的零碳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明确支持纳入试点名单的园区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绿色低碳改造、设备更新等技术改造项目,在“两新”支持政策中予以支持;明确鼓励省级相关产业基金与相关市(州)共同出资设立零碳工业园区建设专项子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
(三)推动开展“双试点”协同
创新开展气候投融资服务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活动,搭建气候金融服务桥梁,探索“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气候投融资路径和模式,为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营造“气候+金融”新生态。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根据园区具体需求,组建了一支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技术、政策法规、环境健康等多维度的宣讲团队,发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咨询跟踪研究机制作用,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咨询指导、诊断服务,服务企业155家、超200人次参与,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挖掘园区气候资金需求超10亿元。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5月15日
黄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建议》(第1117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能源结构,建立降碳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
在17个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中,已有部分园区通过深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发地热能等举措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如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站,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泵+冷水机组+水蓄能”技术,实现供能系统100%电气化;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规划建设省内规模最大的区域集中供能项目,以水源热泵为主,为区域内商业、办公、住宅等建筑提供集中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冷供热服务。
(二)开展园区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部分试点园区通过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建立碳排放管理平台等举措不断完善碳排放核算管理能力。如广元经开区启动袁家坝园区碳排放核算工作,完成园区内近40家企业三年碳排放数据核算,首创“以电折碳”测算模型,碳排放测算时间频度由年度提升至日度,测算精准度高达98%;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经开区、宜宾三江新区、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碳排放管理平台,实现园区能源、碳排放可视化管理。
二、关于“强化科技支撑,培育低碳产业”的建议
(一)园区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四川金堂工业园区、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区等绿色低碳产业聚焦度较高的园区,加快推进晶硅光伏、锂电材料、动力电池等产业建圈强链。
(二)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创生态岛)高标准建设独角兽企业引育平台,着力推进低碳数字经济发展;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以总部经济为抓手,招引东方电气、中建材、中国电建、中国建筑等大型国有企业,着力构建低碳经济总部集群。
(三)加强科技产业链创新发展
启动公开征集重大科技攻关需求工作,鼓励省内相关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提出重大科技攻关需求,相关行业部门组织省内优势产学研单位梳理凝练绿色低碳领域重点攻关方向,参与需求征集工作。
三、关于“完善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了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验收奖补政策
生态环境厅将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按照“成熟一个、组织验收一个”的原则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验收工作,对于验收通过的园区按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稳增长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22〕6号)给予不超过400万元奖补。
(二)明确了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资金支持方案
2025年3月,经信厅与生态环境厅联合出台了《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法》,明确将零碳工业园区纳入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对通过验收的零碳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明确支持纳入试点名单的园区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绿色低碳改造、设备更新等技术改造项目,在“两新”支持政策中予以支持;明确鼓励省级相关产业基金与相关市(州)共同出资设立零碳工业园区建设专项子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
(三)推动开展“双试点”协同
创新开展气候投融资服务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活动,搭建气候金融服务桥梁,探索“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气候投融资路径和模式,为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营造“气候+金融”新生态。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根据园区具体需求,组建了一支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技术、政策法规、环境健康等多维度的宣讲团队,发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咨询跟踪研究机制作用,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咨询指导、诊断服务,服务企业155家、超200人次参与,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挖掘园区气候资金需求超10亿元。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5月15日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