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政协四川省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48、1251、0647、0242、027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9-19 14:34:07] [来源:大气环境处] [点击量:] [关闭]

徐永明、徐武斌、饶建华、康文智、陈永霞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处理改禁烧为限烧的建议》(第0148号)、《关于疏堵结合 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提案》(1251号)、《关于适当放宽秸秆焚烧政策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0647号)、《关于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改“禁烧”为“限烧”的建议》(0242号)、《关于划定区域、分时间段实施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建议》(0277号)收悉。按照今年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要求,以上提案做并案办理。针对今年秸秆焚烧问题引发的广泛关注,我厅高度重视,在充分研究提案内容的基础上,会同会办单位共同深入研究对策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提案办理意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和相关省直部门积极探索秸秆露天焚烧精准管控的方式方法,力求寻找科学合理、疏堵结合最优解。针对此提案,我厅高度重视,专门组织研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提案办理,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借鉴吉林、湖南等先行先试地区经验,赴宜宾、泸州、内江、资阳等7市,泸县、资中、沙湾等11个县(区)开展调研,与25个镇村交流,与基层干部、农户面对面座谈,借鉴收集各方意见建议。二是起草技术指南。开展精准模型测算,对秸秆焚烧产生的PM2.5污染进行微克级定量分析,研究起草四川省秸秆禁、限烧区划定技术指南,目前已分别征求市县生态环境部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正在加快修改完善。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等联办单位沟通协作,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与应急管理厅等部门充分交流,加强秸秆焚烧安全风险防范。

一、关于“适度限烧”的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指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焚烧管控要求”,由此看出,利用是减量的前提,精准划定是补充,严格监管是兜底。在前期充分调研、测算评估的基础上,我们梳理出了计划烧除的要点,在充分综合利用、禁烧区离田离地坚决不准烧的基础上,在“限烧区”内实施“五烧”,即“交叉烧、不连片,守着烧、不失控,白天烧、好扩散,安全烧、不出事,管理者烧、控制点火”和“五不烧”即“未经允许不烧、准备不足不烧、相邻区域不烧、一早一晚不烧、没干透不烧”。在工作基础较好,秸秆管控压力较大的资阳、乐山、内江等市探索开展试点。试烧期间,我厅派出4个区域帮扶组,赴试点城市现场指导,严格落实“五烧”“五不烧”,同时紧盯数据变化,一旦发现安全风险或监测数据异常立即停烧。目前,全省共开展计划烧除20轮次,未因试点计划烧除出现污染天,但出现过小时污染情况。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围绕“支持用、精准划、依法管”研究制定秸秆精准管控的政策文件,待国家文件印发后,配套完善我省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一并印发实施,指导各地精准划定禁烧区域,依法依规严格管控露天无序焚烧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借鉴秸秆处理先进经验,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守住环境质量底线、不造成污染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农作物种植分布、秸秆产生量,以及综合利用水平、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秸秆露天焚烧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等因素,指导各地优化调整秸秆禁烧区,强化秸秆精准管控。

二、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2017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投入9亿元,建成99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形成“肥料化为主,饲料化、燃料化为辅,基料化、原料化为补充”的“五化”利用格局。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施小琳省长、胡云副省长有关批示精神,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全面加强相关部门协同,坚持以用促禁、疏堵结合,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助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以用促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七条措施》,明确近期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深入研究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思路及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每年下发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制定重点县项目管理办法,引入主体承诺制、第三方评估;编制饲料化利用行动方案,启动“8+3”高值化建设;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14条支持政策,覆盖财政、税收等6方面,加大对秸秆收储运体系、秸秆焚烧发电项目等的支持力度;“十四五”累计争取中央资金5.88亿元,支持78个重点县;通过补贴利用数量、设备购置、设施建设,推广“五化”模式,打造产业化、沃土县等示范样板。三是构建产业体系。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建立秸秆收储运用“三链”;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经纪人破解丘陵山区难题;推广还田、有机肥、饲料化等技术,探索高值化利用及种养循环模式,相关做法获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肯定。四是加大技术推广。设秸秆综合利用岗位专家,连续三年纳入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发布5项主推技术;每年举办培训观摩活动,实现市县全覆盖;推进还田监测体系建设,相关技术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编印发展报告,汇集70余个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强化机制、以用促禁”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高质高效发展。此外,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完善“五化”利用体系,完善收运储体系,构建市场培育机制等。

三、关于“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我们针对秸秆精准管控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将利用这个契机,将秸秆焚烧管控的相关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的调整范畴,在与上位法衔接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秸秆综合利用和管控职能职责,制度化体现“疏堵结合”的治理思路,切实增强地方性法规的可操作性。

四、关于“加强宣传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等载体,拍摄短视频、“散打”、短信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教育。今年,我们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模式,以警示教育、宣传引导为主,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市县乡村各级进一步入户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真正接受,给足群众在综合利用减量的前提下,“可以烧”的心理预期,争取1—2年让“可以烧、听招呼”成为一种习惯,主动参与计划烧除工作。

感谢各位委员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9月19日

长者专区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政协四川省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48、1251、0647、0242、027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9 14:34:07 来源:大气环境处

徐永明、徐武斌、饶建华、康文智、陈永霞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处理改禁烧为限烧的建议》(第0148号)、《关于疏堵结合 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提案》(1251号)、《关于适当放宽秸秆焚烧政策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0647号)、《关于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改“禁烧”为“限烧”的建议》(0242号)、《关于划定区域、分时间段实施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建议》(0277号)收悉。按照今年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要求,以上提案做并案办理。针对今年秸秆焚烧问题引发的广泛关注,我厅高度重视,在充分研究提案内容的基础上,会同会办单位共同深入研究对策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提案办理意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和相关省直部门积极探索秸秆露天焚烧精准管控的方式方法,力求寻找科学合理、疏堵结合最优解。针对此提案,我厅高度重视,专门组织研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提案办理,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借鉴吉林、湖南等先行先试地区经验,赴宜宾、泸州、内江、资阳等7市,泸县、资中、沙湾等11个县(区)开展调研,与25个镇村交流,与基层干部、农户面对面座谈,借鉴收集各方意见建议。二是起草技术指南。开展精准模型测算,对秸秆焚烧产生的PM2.5污染进行微克级定量分析,研究起草四川省秸秆禁、限烧区划定技术指南,目前已分别征求市县生态环境部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正在加快修改完善。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等联办单位沟通协作,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与应急管理厅等部门充分交流,加强秸秆焚烧安全风险防范。

一、关于“适度限烧”的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和省委一号文件指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焚烧管控要求”,由此看出,利用是减量的前提,精准划定是补充,严格监管是兜底。在前期充分调研、测算评估的基础上,我们梳理出了计划烧除的要点,在充分综合利用、禁烧区离田离地坚决不准烧的基础上,在“限烧区”内实施“五烧”,即“交叉烧、不连片,守着烧、不失控,白天烧、好扩散,安全烧、不出事,管理者烧、控制点火”和“五不烧”即“未经允许不烧、准备不足不烧、相邻区域不烧、一早一晚不烧、没干透不烧”。在工作基础较好,秸秆管控压力较大的资阳、乐山、内江等市探索开展试点。试烧期间,我厅派出4个区域帮扶组,赴试点城市现场指导,严格落实“五烧”“五不烧”,同时紧盯数据变化,一旦发现安全风险或监测数据异常立即停烧。目前,全省共开展计划烧除20轮次,未因试点计划烧除出现污染天,但出现过小时污染情况。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围绕“支持用、精准划、依法管”研究制定秸秆精准管控的政策文件,待国家文件印发后,配套完善我省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一并印发实施,指导各地精准划定禁烧区域,依法依规严格管控露天无序焚烧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借鉴秸秆处理先进经验,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守住环境质量底线、不造成污染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农作物种植分布、秸秆产生量,以及综合利用水平、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传输通道、秸秆露天焚烧对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等因素,指导各地优化调整秸秆禁烧区,强化秸秆精准管控。

二、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2017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投入9亿元,建成99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形成“肥料化为主,饲料化、燃料化为辅,基料化、原料化为补充”的“五化”利用格局。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施小琳省长、胡云副省长有关批示精神,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全面加强相关部门协同,坚持以用促禁、疏堵结合,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助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了《以用促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七条措施》,明确近期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深入研究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思路及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每年下发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制定重点县项目管理办法,引入主体承诺制、第三方评估;编制饲料化利用行动方案,启动“8+3”高值化建设;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14条支持政策,覆盖财政、税收等6方面,加大对秸秆收储运体系、秸秆焚烧发电项目等的支持力度;“十四五”累计争取中央资金5.88亿元,支持78个重点县;通过补贴利用数量、设备购置、设施建设,推广“五化”模式,打造产业化、沃土县等示范样板。三是构建产业体系。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建立秸秆收储运用“三链”;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经纪人破解丘陵山区难题;推广还田、有机肥、饲料化等技术,探索高值化利用及种养循环模式,相关做法获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肯定。四是加大技术推广。设秸秆综合利用岗位专家,连续三年纳入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发布5项主推技术;每年举办培训观摩活动,实现市县全覆盖;推进还田监测体系建设,相关技术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编印发展报告,汇集70余个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强化机制、以用促禁”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高质高效发展。此外,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完善“五化”利用体系,完善收运储体系,构建市场培育机制等。

三、关于“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我们针对秸秆精准管控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将利用这个契机,将秸秆焚烧管控的相关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的调整范畴,在与上位法衔接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秸秆综合利用和管控职能职责,制度化体现“疏堵结合”的治理思路,切实增强地方性法规的可操作性。

四、关于“加强宣传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等载体,拍摄短视频、“散打”、短信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教育。今年,我们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模式,以警示教育、宣传引导为主,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市县乡村各级进一步入户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真正接受,给足群众在综合利用减量的前提下,“可以烧”的心理预期,争取1—2年让“可以烧、听招呼”成为一种习惯,主动参与计划烧除工作。

感谢各位委员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