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科研部门 > 水环境研究所
水环境研究所

水环境研究所

一、基本概况

水环境研究所(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自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水环境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目前已建立起一支由各环保专业领域的博士、硕士等组成的专业科研技术人才队伍。水环境研究所以四川省区域水环境研究、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四川省内流域水环境状况、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等为基础,着力开展重点行业工业生产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典型行业的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开发。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

水环境研究所建有四川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环境保护高难度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和“四川省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依托该工程技术中心,将有效解决困扰各行业的工业废水污染问题,开展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应用及推广。

截至目前,水环境研究所已主持和主研近30余项研究项目,出版8部专著,累计发表论文数30;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已取得1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人员构成及主要分工

水环境研究所现有人员21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名、博士3名、留学归国人员2名、工程师14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全所90%,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96%。目前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职能简介

水环境研究所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水污染防治的科学依据,业务领域涵盖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区(流)域水环境保护等;以四川省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为工作核心,配合国家、省级管理部门、科研技术部门,为四川省各类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主要承担了:四川省流域水环境状况、水环境承载力及发展趋势、水环境容量研究、流域污染防治研究、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等防治技术研究;POPs污染场地等研究。此外,水环境研究所还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技术咨询(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编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技术划分和环境保护规划等。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开展流域和湖库水环境研究。将水环境模型应用于四川省典型流域和湖库,演算其污染物降解系数;开展四川省流域和湖库水环境状况、水环境承载力及发展趋势研究,水环境容量核定研究,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水环境安全度、水环境价值等理论和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2、开展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工业废水达标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依托“四川省环境保护高难度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工业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研究,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发、应用及推广。同时,对包括页岩气开采废水在内的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处理工艺研究、可满足达标排放的小型模块化水处理设备研发。

3、开展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根据城市(镇)污水再生水利用标准及现状,分析城市(镇)化再生水资源化案例,探索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回用及景观用水的可行性技术研究;同时,针对城市(镇)地表径流污染,开展污染排放强度调查,研发污染控制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开展城市(镇)地表径流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4、开展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四川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开展四川省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关键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5、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结合四川省不同区域气候和地貌特点,对畜禽养殖粪水处理达标的技术进行研究、畜禽养殖粪水田间储存池容积与地形及农作物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6、开展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研究。在分析研究和计算基础上,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技术划分;综合运用模型、软件等对河流型、湖库型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研究。

7、开展持久性有机物染物(POPs)污染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依托《斯德哥尔摩公约》,开展二噁英生物检测法(CALUX)国内使用及适用性研究、二噁英生物检测方法在四川省重点行业排放量核算上的应用及普查性研究,开展持久性有机物染物(POPs)污染现状调查、潜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及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四川省工业企业污染场地排查及潜在污染场地清单管理技术研究。

五、研究成果

1、专项研究成果

水环境研究所近几年已承担和完成省科技厅及省环保厅科研项目20余项,代表性课题如下:1)《水处理絮凝剂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3)《四川省聚乙烯醇(PVA)检测地方标准制定》:省环保厅科研专项;4)《制革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5)《岷江中段(都江堰—乐山)水环境变化模型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6)《(制浆)造纸废水中挥发酚的工业化处理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7) 《四川省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评估》:省环保厅科研专项;8) 《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能力建设项目四川省履约示范子项目》:四川省环境保护对外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专项;9)《生物制药(制剂)超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示范》: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10)《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水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四川省岷、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12)《页岩气开采过程环保处理技术》:省科技厅科研专项;1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省环保厅科研专项;14)《四川省城镇生活污水厂应用MBR工艺进行提标改造技术分析与评价研究》:省科技厅科研专项;15)《重点地区水污染防治技术与对策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16)《7条跨区域重点小流域达标方案政府采购项目》:省环保厅科研专项;17)《四川省嘉陵江典型流域水体达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18)《超磁复合工艺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技术集成与示范》:省科技厅科研专项;19)《四川省黑臭水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省环保厅科研专项;20)《重点流域总磷污染源防控技术研究》:省科技厅科研专项;21)《五条河(沱江、涪江、青衣江、雅砻江和安宁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省河长办科研专项;22)《涪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省环保厅科研专项;23)《一体化电化学水处理设备试制及应用示范》:省科技厅科研专项;24)《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情况评估及对策研究》:省环保厅科研专项;25)《典型城市河流水质功能保障与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科技厅科研专项;26)《氯离子排放浓度区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省科技厅科研专项。

2、著作成果

截至目前,水环境研究所已出版多部《四川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水平与绩效评估—水污染防治卷》系列专著,累计发表论文数30篇。

  

3、专利成果

水环境研究所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已取得1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2008年度:① 《水质中聚乙烯醇含量的测定方法》,ZL-2008-1-0044764.5(F);②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备》,ZL-2008-1-0045465.3(F);③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模拟反应器》,ZL-2008-2-0063831.3(S);④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设备》,ZL-2008-2-0064108.7(S)

2011年度:① 《粉煤灰去除挥发酚的新方法》,ZL-2011-1-0095138.0;② 《脱落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法》,ZL-2011-1-0095687.8;③ 《高浓酸性萃取废水分离塔》,ZL-2011-2-0111663.2(S);④ 《高浓酸性萃取废水处理工艺用调理中和塔》,ZL-2011-2-0111668.5(S);⑤ 《高浓度酸性萃取废水的毒性去处工艺方法》,ZL-2011-1-0095148.4

2012年度:① 《一种中药废水处理工艺》,201210494723.2;② 《一种中药废水处理工艺》,201210494742.5;《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ZL-2012-2-0383182.1;《一种钻井废水分级循环反应装置》,ZL-2012-2-0383608.3

2015年度:《一种推流式厌氧布水器》,ZL-2015-2-0384191.6

六、示范工程技术业绩

水环境研究所在工业废水治理上有着极强研发及应用实力,致力于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攻关及应用,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技术如下:

1、超高浓度酸性萃取废水处理示范工程

项目成果:依托项目取得高浓酸性萃取废水的毒性去除工艺方法(ZL201110095148.4)和脱落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法(ZL201110095687.8)两项发明专利,高浓酸性萃取废水处理工艺用调理中和塔(ZL201120111668.5)和高浓酸性萃取废水分离塔(ZL201120111663.2)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为2012年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制药废水处理设施改造示范工程

项目成果:通过对原有废水处理设施的改造,调整原有工艺流程,使出水稳定达相关排放标注,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已受理:一种中药废水处理工艺(201210494723.2)、一种中药废水处理工艺(201210494742.5)。

3、草甘膦生产废水处理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项目成果:依托我院开发的“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及配套设施设备”、

“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模拟反应器”、“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设备”、“一种钻井废水分级循环处理装置”等专利技术,运用微电解、Fenton、絮凝沉淀、UASB厌氧反应器、多级回流负荷控制生物法工艺等多项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草甘膦生产废水的高效、低耗的处理;取得专利:一种推流式厌氧布水器(ZL-2015-2-0384191.6)。

在扎实推进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任务的同时,水环境研究所也积极开展各类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咨询和设计、湖库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技术划分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工程咨询服务项目。

  水环境研究所联系电话:(02885577590,邮箱:179638432@qq.com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环保投诉热线:12369;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