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您上次反映的垃圾清运问题,当天在‘乡村环保茶馆’的意见簿登记后,第二天我们镇执法队就联系处理好了。”“李大姐,夜间焚烧秸秆不仅会产生大量浓烟,里面的颗粒物还会让空气质量变差,咱们老人小孩吸了容易咳嗽、犯哮喘,更别提操作不当,还容易引起火灾了!所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也为了咱们村的安全,这秸秆真不能随便烧。”“大家以后再发现问题,可以多来乡村环保茶馆’坐一坐,反馈反馈问题,我每天跟进进度!”9月12日清晨,何市镇老街的乡村环保茶馆里,“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刘春阳一边给村民添茶,一边拿着册子核对问题处置情况。这座承载着老街记忆的茶馆,曾是居民休憩聊天的聚集地,如今成了环保理念传播、民意汇聚的温馨港湾——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透着岁月气息,墙上悬挂的环保宣传画与茶香交织,让绿色氛围浸润着每一位来喝茶的村民。
今年5月,何市镇积极响应我市搭建农村环保沟通平台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路,选定村民聚集的老街茶馆作为载体,面向全镇招募熟悉村情、懂政策的“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镇城管中队的刘春阳,成了首批报名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何市人,我非常熟悉镇上各村各户的情况,在城管中队工作期间,处理过30多起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也清楚镇里执法和环保处置的流程;咱们镇老年人多,宣传得靠‘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刘春阳说,这份“双向熟悉”的底气,让他敢接下“乡村环保茶馆环保店小二”这份差事。
考虑到老街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镇里最初发放的文字版垃圾分类宣传册,不少老人看半天也记不住。刘春阳带领中队其余执法队员,把“剩菜剩饭投绿桶、旧电池放红桶”这类分类标准,用“家里吃剩的菜叶子,要放进绿色桶”“用完的旧电池,得放进红色桶”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口语化梳理,再对应到宣传册图文里进行讲解。当“喝早茶”“赶场天”等人群集中时段时,他就拿着宣传单、册挨桌讲解,老人们不用看文字,听队员们一说就明白,极大提升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除了宣传环保知识,这座茶馆更成了村民反映问题的 “直通车”。何市镇依托“乡村环保茶馆”建立了环境问题收集与解决机制,村民们可通过现场反映、台账填报等方式,随时上报身边的污染问题,无论是垃圾堆放、噪音污染,还是流域治理等问题,反馈的信息都能通过刘春阳及其他环保“店小二”们传达至镇经环办及大安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秉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原则,确保问题及时处理,让提意见和建议的村民们看到了实效,村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以前觉得环保是政府的事,现在发现自己提的意见能落地,咱也愿意搭把手。”常来茶馆的村民陈子高说。
眼下,何市镇正以“乡村环保茶馆” 为抓手,同步推进多项生态保护工作。全力配合推进长滩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何市镇污水管网项目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对上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类项目资金落地,从流域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到资金保障多管齐下,切实推动镇域生态环境提质,让何市镇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乡村环保茶馆’不只是知识传播地,更是连接我们政府与群众的‘绿色桥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退役军人,刘春阳语气坚定地表示,“我会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军人敢担当、能吃苦的作风,做好环保政策的宣传员、群众诉求的解读员,把茶馆这个‘连心站’守好,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一起把家乡的环境建设得更好!”

“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刘春阳在为群众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张叔,您上次反映的垃圾清运问题,当天在‘乡村环保茶馆’的意见簿登记后,第二天我们镇执法队就联系处理好了。”“李大姐,夜间焚烧秸秆不仅会产生大量浓烟,里面的颗粒物还会让空气质量变差,咱们老人小孩吸了容易咳嗽、犯哮喘,更别提操作不当,还容易引起火灾了!所以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也为了咱们村的安全,这秸秆真不能随便烧。”“大家以后再发现问题,可以多来乡村环保茶馆’坐一坐,反馈反馈问题,我每天跟进进度!”9月12日清晨,何市镇老街的乡村环保茶馆里,“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刘春阳一边给村民添茶,一边拿着册子核对问题处置情况。这座承载着老街记忆的茶馆,曾是居民休憩聊天的聚集地,如今成了环保理念传播、民意汇聚的温馨港湾——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透着岁月气息,墙上悬挂的环保宣传画与茶香交织,让绿色氛围浸润着每一位来喝茶的村民。
今年5月,何市镇积极响应我市搭建农村环保沟通平台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路,选定村民聚集的老街茶馆作为载体,面向全镇招募熟悉村情、懂政策的“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镇城管中队的刘春阳,成了首批报名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何市人,我非常熟悉镇上各村各户的情况,在城管中队工作期间,处理过30多起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也清楚镇里执法和环保处置的流程;咱们镇老年人多,宣传得靠‘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刘春阳说,这份“双向熟悉”的底气,让他敢接下“乡村环保茶馆环保店小二”这份差事。
考虑到老街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镇里最初发放的文字版垃圾分类宣传册,不少老人看半天也记不住。刘春阳带领中队其余执法队员,把“剩菜剩饭投绿桶、旧电池放红桶”这类分类标准,用“家里吃剩的菜叶子,要放进绿色桶”“用完的旧电池,得放进红色桶”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口语化梳理,再对应到宣传册图文里进行讲解。当“喝早茶”“赶场天”等人群集中时段时,他就拿着宣传单、册挨桌讲解,老人们不用看文字,听队员们一说就明白,极大提升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除了宣传环保知识,这座茶馆更成了村民反映问题的 “直通车”。何市镇依托“乡村环保茶馆”建立了环境问题收集与解决机制,村民们可通过现场反映、台账填报等方式,随时上报身边的污染问题,无论是垃圾堆放、噪音污染,还是流域治理等问题,反馈的信息都能通过刘春阳及其他环保“店小二”们传达至镇经环办及大安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秉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原则,确保问题及时处理,让提意见和建议的村民们看到了实效,村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以前觉得环保是政府的事,现在发现自己提的意见能落地,咱也愿意搭把手。”常来茶馆的村民陈子高说。
眼下,何市镇正以“乡村环保茶馆” 为抓手,同步推进多项生态保护工作。全力配合推进长滩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何市镇污水管网项目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对上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类项目资金落地,从流域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到资金保障多管齐下,切实推动镇域生态环境提质,让何市镇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乡村环保茶馆’不只是知识传播地,更是连接我们政府与群众的‘绿色桥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退役军人,刘春阳语气坚定地表示,“我会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军人敢担当、能吃苦的作风,做好环保政策的宣传员、群众诉求的解读员,把茶馆这个‘连心站’守好,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一起把家乡的环境建设得更好!”

“乡村环保茶馆店小二”刘春阳在为群众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