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二季度新闻通气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无废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主持会议。
大气环境科总结2025年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分析预测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形势
2025年1—5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42.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5.6%,改善率全省排第2名(低于雅安18.5%)。优良天数率82.1%,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改善率排名全省第一)。综合指数4.12,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52位、同比上升15位,全省排第10位、同比上升7位。
最新气象预测显示,今年7—9月气象条件整体偏差,气温偏高,预计高温热浪现象仍呈偏重发生趋势,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臭氧超标导致污染天气的风险较高。我们将持续深化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紧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源头控制,强化污染过程管控措施落实,全力抢抓优良天。
一是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聚焦有机液体储罐、废气收集设施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推动设施升级改造;开展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原辅料抽测,加强重点排污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帮扶,指导企业正常运行维护治污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二是强化氮氧化物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砖瓦、陶瓷、玻璃、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提升治理,持续实施工业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不断降低工业氮氧化物排放水平。强化移动源“身份证管理”,加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测,加强早晚高峰重点路段疏堵,推动用车大户门禁系统建设联网,切实减少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
三是加强臭氧污染过程应急处置。加密气象条件监测,做好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紧盯在线监测异常数据和排放高值区域,开展雷达走航监测、组分站实时分析,及时溯源、锁定、处置污染源,加密高温时段洒水增湿频次,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减缓臭氧生成,全力削峰保良。
土壤生态环境科通报“无废城市”建设进展
工业领域,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省级绿色工厂18户,创建国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上年度下降20%,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高起点规划建设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逐年下降,2024年达到0.22吨/万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较上年下降47.42%。
农业领域,推进农业固体废物减量回收,构建完善政府引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秸秆“收储运加用”体系,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全市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覆盖率100%,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农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
生活领域,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功入选第二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收运处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
建筑领域,规范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印发《自贡市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2025—2035年)》,为全省第四个完成规划编制实施并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市(州),推广应用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92.5%。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40.5%。出台《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处置方案备案和处置行为核准。
危险废物领域,以预防为核心,严防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大力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按年度开展对重点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危险废物产生量同比减少24%,重点单位纳入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监管比例达100%。
同时,我市广泛传播无废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全社会参与体系。拍摄《自贡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果展》宣传片,“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技术创新 自贡彩灯逐绿入展”获四川日报头版报道。举办“自·然很美 贡·享无废”主题宣传活动和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10类“无废细胞”建设,建成各类“无废细胞”266个,引导公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报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品牌。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打造“政企共建”党建品牌,以“红色引擎”激发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与结对帮扶的东恒新能源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红色主题党日活动2次,构建“政策指导”+“执法服务”双向赋能新模式,解决企业环境问题12个,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台账5个。坚持"首违不罚+公益减罚"柔性执法模式,将省厅“五清单”与“首违不罚”相结合,共办理首违不罚案件6件,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件,共减免罚款金额1397.82万元,进一步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智慧赋能革新,破解整治难题。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规范涉企检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企检查中存在的涉企检查规范性、检查频次科学性等问题。坚持将集中整治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全系统“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强化执法人员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出台《自贡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行为规范20条》,将规范涉企检查的具体要求制度化、常态化;全省首创开发“综合查一次”智能系统,统筹整合各科室、市级与区(县)的执法检查任务,实现检查任务线上发起、线上审批、一键分配、短信提前通知、线上执法、结果共享、超频预警的规范检查工作模式,有效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执法效能。自5月开展整治行动以来,全市自查规范性、科学性问题17个,全市较去年同期减少执法检查62家次,同比下降50%。
三是坚持包容审慎,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动态调整优化正面清单企业至60家,真正实现清单内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企业"首违不罚",对严重违法企业"利剑高悬"。1-5月,全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同比下降35%,但处罚金额同比上升28%,实现执法效能与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四川经济日报、自贡日报、中国网、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自贡在线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通气会。
6月24日下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二季度新闻通气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无废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主持会议。
大气环境科总结2025年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分析预测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形势
2025年1—5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42.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5.6%,改善率全省排第2名(低于雅安18.5%)。优良天数率82.1%,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改善率排名全省第一)。综合指数4.12,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52位、同比上升15位,全省排第10位、同比上升7位。
最新气象预测显示,今年7—9月气象条件整体偏差,气温偏高,预计高温热浪现象仍呈偏重发生趋势,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臭氧超标导致污染天气的风险较高。我们将持续深化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紧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源头控制,强化污染过程管控措施落实,全力抢抓优良天。
一是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聚焦有机液体储罐、废气收集设施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推动设施升级改造;开展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原辅料抽测,加强重点排污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帮扶,指导企业正常运行维护治污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二是强化氮氧化物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砖瓦、陶瓷、玻璃、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提升治理,持续实施工业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不断降低工业氮氧化物排放水平。强化移动源“身份证管理”,加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抽测,加强早晚高峰重点路段疏堵,推动用车大户门禁系统建设联网,切实减少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
三是加强臭氧污染过程应急处置。加密气象条件监测,做好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紧盯在线监测异常数据和排放高值区域,开展雷达走航监测、组分站实时分析,及时溯源、锁定、处置污染源,加密高温时段洒水增湿频次,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减缓臭氧生成,全力削峰保良。
土壤生态环境科通报“无废城市”建设进展
工业领域,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国、省级绿色工厂18户,创建国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上年度下降20%,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高起点规划建设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被评为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逐年下降,2024年达到0.22吨/万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较上年下降47.42%。
农业领域,推进农业固体废物减量回收,构建完善政府引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秸秆“收储运加用”体系,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全市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覆盖率100%,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农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
生活领域,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功入选第二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收运处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
建筑领域,规范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印发《自贡市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2025—2035年)》,为全省第四个完成规划编制实施并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市(州),推广应用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92.5%。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40.5%。出台《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处置方案备案和处置行为核准。
危险废物领域,以预防为核心,严防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大力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按年度开展对重点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危险废物产生量同比减少24%,重点单位纳入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监管比例达100%。
同时,我市广泛传播无废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全社会参与体系。拍摄《自贡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果展》宣传片,“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技术创新 自贡彩灯逐绿入展”获四川日报头版报道。举办“自·然很美 贡·享无废”主题宣传活动和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10类“无废细胞”建设,建成各类“无废细胞”266个,引导公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报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品牌。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打造“政企共建”党建品牌,以“红色引擎”激发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与结对帮扶的东恒新能源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红色主题党日活动2次,构建“政策指导”+“执法服务”双向赋能新模式,解决企业环境问题12个,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台账5个。坚持"首违不罚+公益减罚"柔性执法模式,将省厅“五清单”与“首违不罚”相结合,共办理首违不罚案件6件,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件,共减免罚款金额1397.82万元,进一步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智慧赋能革新,破解整治难题。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规范涉企检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企检查中存在的涉企检查规范性、检查频次科学性等问题。坚持将集中整治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全系统“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强化执法人员纪律意识与责任担当;出台《自贡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行为规范20条》,将规范涉企检查的具体要求制度化、常态化;全省首创开发“综合查一次”智能系统,统筹整合各科室、市级与区(县)的执法检查任务,实现检查任务线上发起、线上审批、一键分配、短信提前通知、线上执法、结果共享、超频预警的规范检查工作模式,有效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执法效能。自5月开展整治行动以来,全市自查规范性、科学性问题17个,全市较去年同期减少执法检查62家次,同比下降50%。
三是坚持包容审慎,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动态调整优化正面清单企业至60家,真正实现清单内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企业"首违不罚",对严重违法企业"利剑高悬"。1-5月,全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同比下降35%,但处罚金额同比上升28%,实现执法效能与企业效益同步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四川经济日报、自贡日报、中国网、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自贡在线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通气会。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