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上村唱响“新渔歌”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8-27 17:23:47] [来源:攀枝花市] [点击量:] [关闭]

清晨6点半,金沙江晨雾未散。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的江岸边,52岁的村民李明贵提着7斤鲤鱼鱼苗走来。他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微凉的江水,小心翼翼地将鱼苗倒入碧波之中。

你看这水纹,是鱼儿在跟咱道谢呢。李明贵直起身,江风拂过他黝黑的脸颊,眼前的金沙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静静铺向远方。

庄上村现有257户村民。10多年前,全村约90%的村民都像老李一样以渔为业”——他白天在江上撒网捕鱼,傍晚回到岸边的鱼馆掌勺。江面上渔歌阵阵,岸边鱼馆的烟火气能飘出半里地。

如今,村里的打渔人早已舍舟登岸。这个靠捕鱼热闹了多年的村庄,正悄然唱响一曲崭新的渔歌

817日至25日,记者在庄上村蹲点9天,走访上岸渔民,见证江岸从乱石荒滩到生态美景的华丽转身,解读庄上村   

新渔歌的美妙音符

困境:旧业不能重操 新业难以变现

那时候江边的鱼多到能跳上船板!在鱼馆里,李明贵捧着茶杯回忆往昔。

1998年,他用几张破席子在江边围起棚屋,捡来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铁锅,就卖起了原汁原味的煮江水鱼。从最初四张方桌的小摊,到能摆二十桌的鱼馆,老李的创业轨迹,正是庄上村渔业黄金时代的注脚。

彼时的庄上村凭借独特的江景和鲜美的江水鱼,吸引八方食客纷至沓来。本世纪头十年,江岸上鱼馆鳞次栉比,江面上打渔船来回穿梭,出售渔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那时的村民们没有想到,生活的转向会来得如此突然。

202011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启动。打渔队的渔网被收进仓库,鱼馆的灶台渐渐冷却,热闹的江岸突然安静下来。

手里的网没了用处,心里空落落的。老李摩挲着指节上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网留下的印记。

其实村民们早就在尝试转型。上世纪90年代末,芒果一斤能卖4元到10元,一些村民也跟着种起了芒果。渔芒两手抓一度成了村民口中的时髦话。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村民们各自为战,有人种凯特芒、有人种贵妃芒,剪枝凭感觉、施肥看心情,种出的芒果个头不一、口味差强人意。

最好的年成,一斤也卖不上3块钱。庄上村党总支

书记王永安叹了口气,有时候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地里。

收入骤降的压力下,有的村民趁夜色划着小渔船悄悄下江,刚撒下网就被巡江队员抓了现行。

旧营生断了路,新营生难变现。庄上村的日子像被江水困住的船,在原地打转。

突围:荒滩变成金滩 村民当上股东

把杂草除了,把石头清了,这荒滩能变金滩?”2019年,当村干部拿着规划图站在江边乱石滩上时,蹲在一旁的村民心里忍不住嘀咕。

那时的滩涂长满半人高的杂草,江水退去后留下大片乱石,孩子们都嫌这里硌脚,大人更不会靠近。

转机来自1600万元的上级专项资金,明确要用于江滩整治、绿化、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和土地盘活。

村干部挥起铁锹铲下第一丛杂草:干出来大家看!

6年后的今天,昔日的乱石滩变成了川滇交界处的网红景区,有了个雅致的新名字——“水墨金沙 庄尚生活

青石板路沿着江岸蜿蜒,木栈道在芦苇荡中穿行,江风拂过,惊起一群白鹭。岸边的观景台、咖啡馆错落有致,傍晚时分,暖黄的灯光亮起,与江中的落日余晖交相辉映。

2024年投入运营以来,水墨金沙 庄尚生活项目吸引市内外游客约29.78万人次;辐射西区各景区景点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接待游客6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

景区火了,投资商也闻讯而来。目前,庄上村入驻企业6家,包括果品企业3家、花卉种植企业1家、陆地养鱼企业1家和乡村酒店1家。

最受村民们关注的,是景区收益的分红。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分红1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比2019年增长30%

以前哪敢想,整治好江滩还能当股东老李把分红的存折小心翼翼地收好,这钱来得干净,花着舒心。

新生:打渔巡护岗位就在家门口

清晨7点,刘东已经穿着红马甲在江边巡逻。他用夹子稳稳夹起岸边的塑料袋,动作比当年收网更熟练。以前偷偷摸摸下江,现在光明正大护江,腰杆挺得更直了。他笑着晃了晃口袋里的积分卡——村里的生态积分超市里,巡逻攒下的积分能换洗衣粉、食用油,还能兑换孩子的学习用品等。

在庄上村,像刘东这样的生态守护者有15名。当地组建了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支队伍,很多队员是曾经的打渔人。翻开他们的巡逻日志,发现漂浮垃圾3”“劝导野钓2”“清理岸边杂草10平方米”……这细碎的每一笔,记录着坚持的足迹。

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胡祥红正在景区检修路灯,他曾是跑长途货运的司机,一年到头难以见到家人。

景区开工后,有水电工技能的他辞职回家,应聘了项目建设的技术工岗位,实现了家门口挣钱,妻儿常伴身边的愿望。

水墨金沙 庄尚生活项目实施至今,庄上村已有90余人次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劳务收入约70万元。

夕阳西下,坐在江岸边的观景台,看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游客举着手机拍摄晚霞,渔民出身的保洁员正在收拾垃圾……江风掠过水面,远处传来美妙的歌声,宛如庄上村人正在唱响的新渔歌

长者专区

庄上村唱响“新渔歌”

发布时间:2025-08-27 17:23:47 来源:攀枝花市

清晨6点半,金沙江晨雾未散。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的江岸边,52岁的村民李明贵提着7斤鲤鱼鱼苗走来。他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微凉的江水,小心翼翼地将鱼苗倒入碧波之中。

你看这水纹,是鱼儿在跟咱道谢呢。李明贵直起身,江风拂过他黝黑的脸颊,眼前的金沙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静静铺向远方。

庄上村现有257户村民。10多年前,全村约90%的村民都像老李一样以渔为业”——他白天在江上撒网捕鱼,傍晚回到岸边的鱼馆掌勺。江面上渔歌阵阵,岸边鱼馆的烟火气能飘出半里地。

如今,村里的打渔人早已舍舟登岸。这个靠捕鱼热闹了多年的村庄,正悄然唱响一曲崭新的渔歌

817日至25日,记者在庄上村蹲点9天,走访上岸渔民,见证江岸从乱石荒滩到生态美景的华丽转身,解读庄上村   

新渔歌的美妙音符

困境:旧业不能重操 新业难以变现

那时候江边的鱼多到能跳上船板!在鱼馆里,李明贵捧着茶杯回忆往昔。

1998年,他用几张破席子在江边围起棚屋,捡来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铁锅,就卖起了原汁原味的煮江水鱼。从最初四张方桌的小摊,到能摆二十桌的鱼馆,老李的创业轨迹,正是庄上村渔业黄金时代的注脚。

彼时的庄上村凭借独特的江景和鲜美的江水鱼,吸引八方食客纷至沓来。本世纪头十年,江岸上鱼馆鳞次栉比,江面上打渔船来回穿梭,出售渔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那时的村民们没有想到,生活的转向会来得如此突然。

202011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启动。打渔队的渔网被收进仓库,鱼馆的灶台渐渐冷却,热闹的江岸突然安静下来。

手里的网没了用处,心里空落落的。老李摩挲着指节上的老茧,那是常年握网留下的印记。

其实村民们早就在尝试转型。上世纪90年代末,芒果一斤能卖4元到10元,一些村民也跟着种起了芒果。渔芒两手抓一度成了村民口中的时髦话。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村民们各自为战,有人种凯特芒、有人种贵妃芒,剪枝凭感觉、施肥看心情,种出的芒果个头不一、口味差强人意。

最好的年成,一斤也卖不上3块钱。庄上村党总支

书记王永安叹了口气,有时候丰收了却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地里。

收入骤降的压力下,有的村民趁夜色划着小渔船悄悄下江,刚撒下网就被巡江队员抓了现行。

旧营生断了路,新营生难变现。庄上村的日子像被江水困住的船,在原地打转。

突围:荒滩变成金滩 村民当上股东

把杂草除了,把石头清了,这荒滩能变金滩?”2019年,当村干部拿着规划图站在江边乱石滩上时,蹲在一旁的村民心里忍不住嘀咕。

那时的滩涂长满半人高的杂草,江水退去后留下大片乱石,孩子们都嫌这里硌脚,大人更不会靠近。

转机来自1600万元的上级专项资金,明确要用于江滩整治、绿化、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和土地盘活。

村干部挥起铁锹铲下第一丛杂草:干出来大家看!

6年后的今天,昔日的乱石滩变成了川滇交界处的网红景区,有了个雅致的新名字——“水墨金沙 庄尚生活

青石板路沿着江岸蜿蜒,木栈道在芦苇荡中穿行,江风拂过,惊起一群白鹭。岸边的观景台、咖啡馆错落有致,傍晚时分,暖黄的灯光亮起,与江中的落日余晖交相辉映。

2024年投入运营以来,水墨金沙 庄尚生活项目吸引市内外游客约29.78万人次;辐射西区各景区景点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接待游客6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

景区火了,投资商也闻讯而来。目前,庄上村入驻企业6家,包括果品企业3家、花卉种植企业1家、陆地养鱼企业1家和乡村酒店1家。

最受村民们关注的,是景区收益的分红。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分红1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比2019年增长30%

以前哪敢想,整治好江滩还能当股东老李把分红的存折小心翼翼地收好,这钱来得干净,花着舒心。

新生:打渔巡护岗位就在家门口

清晨7点,刘东已经穿着红马甲在江边巡逻。他用夹子稳稳夹起岸边的塑料袋,动作比当年收网更熟练。以前偷偷摸摸下江,现在光明正大护江,腰杆挺得更直了。他笑着晃了晃口袋里的积分卡——村里的生态积分超市里,巡逻攒下的积分能换洗衣粉、食用油,还能兑换孩子的学习用品等。

在庄上村,像刘东这样的生态守护者有15名。当地组建了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支队伍,很多队员是曾经的打渔人。翻开他们的巡逻日志,发现漂浮垃圾3”“劝导野钓2”“清理岸边杂草10平方米”……这细碎的每一笔,记录着坚持的足迹。

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胡祥红正在景区检修路灯,他曾是跑长途货运的司机,一年到头难以见到家人。

景区开工后,有水电工技能的他辞职回家,应聘了项目建设的技术工岗位,实现了家门口挣钱,妻儿常伴身边的愿望。

水墨金沙 庄尚生活项目实施至今,庄上村已有90余人次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劳务收入约70万元。

夕阳西下,坐在江岸边的观景台,看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游客举着手机拍摄晚霞,渔民出身的保洁员正在收拾垃圾……江风掠过水面,远处传来美妙的歌声,宛如庄上村人正在唱响的新渔歌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