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绿廊护岸水长清,生态画卷引客来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7-23 11:23:49] [来源:遂宁市] [点击量:] [关闭]

20256月,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遂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24-203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引客入遂总目标,旨在建立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成宜居活力的美丽遂宁。

2009年,我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0多年来,我市坚持环境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完善一江七河九湖泊”“两山四岛八湿地的城市生态和公园体系,以涪江、联盟河、渠河等滨水生态空间为主体,聚力打造滨水带状绿地廊道,市主城区已形成72公里沿江沿河翡翠项链,全市绿道总里程已达900公里,城市公园总数达79个。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共3775公顷,绿地率40.85%,绿化覆盖率43.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9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核心指标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合家欢园区绿道

坚持规划先行夯实生态本底

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颁布实施《遂宁市中心城区生态公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2035)》,以涪江、联盟河、渠河、琼江等滨水生态空间为主体,持续打造滨水带状绿地廊道,构建百福暝钟空象外,九莲明月印溪前的公园集群场景。坚持高品质生态构建,在全省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地方立法,在全国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和技术体系构建,全力打造会呼吸的生态之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实践》和《四川省适应气候变化优良实践案例(第一批)》。蓬溪县、射洪市成功申报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遂宁成为全省唯一获一项国家试点、两项省级示范的市(州)。

坚持逐绿前行擦亮城市名片

我市按照文化为根、山水为魂、古今辉映、生态园林的园林城市建设思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先后建成河东观音湖湿地公园、九莲洲湿地公园、莲里公园、圣莲岛荷花博览园、永盛湖公园、联盟河景观带、开善河景观带等公园绿地、城市湿地项目。全面补齐短板弱项,构建“15+10+5+N”城市公园游憩网络,制发《遂宁市中心城区口袋公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分年度下达口袋公园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口袋公园”66个。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口袋公园建设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山水林田湖岛寺的大美生态格局进一步形成。

遂宁高新区邦泰时代中心口袋公园

坚持城绿并行推动价值转化

我市实施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着力完善公园功能,对桃花山公园、花果山公园、魁山公园、卧龙山公园等17个老旧城市公园实施提档升级。在圣莲岛、九莲洲、鹭栖湖、凤凰栖、太和、紫云、沱牌、凤凰山、郪江等9个城市公园建设体育公园,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在市中心城区永盛湖、鹭栖湖、九莲洲等城市公园内设立14个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域,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着力丰富公园业态,大力推行公园+”模式,将文艺展演、夜市、美食等业态融入有条件的公园中,成功举办遂宁观音湖荷花节、永盛湖S2N水上音乐节、四川省第二届绿道健身体育公园运动会等赛事活动,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船山区犀牛老街口袋公园

《规划》全面呈现公园城市形态

在已取得的显著成果基础上,《规划》为我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了分期建设目标。《规划》明确,近期(至2027年),我市绿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构建全域生态网络。中心城区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工作,构建遂宁特色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公园体系逐步完善,绿地质量进一步提升。

远期(2028年至2035年),我市市域构建全域生态网络,生态本底全面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提升。中心城区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形态全面呈现,城市绿道串联成网,全面建成遂宁特色城市绿地系统。

聚焦重点内容落实《规划》目标

《规划》以生态文明战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重点聚焦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守好生态底线,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地建设指标体系,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要求相适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结合遂宁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生态廊道等生态绿地要素,构建全域生态网络,共筑韧性城市。二是优化绿地布局,充分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园城市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绿化空间,共享宜居环境。三是提升绿地功能,通过公园+体育+文旅+科普教育等,彰显绿色空间风貌特色,用活城市公园绿地资源,建设引客入遂主阵地,共创活力空间。四是强化绿地管理,推进绿地智慧化监管,融入既有智慧化平台,搭建绿地现状、规划和实施管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各类绿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监管,共建智慧场景。

继往开来,笃行致远。在《规划》对我市绿地工作全面统筹之下,以生态化、公园化、特色化助力城市发展,以绿化空间为载体,植入新业态、注入多元场景,在建设引客入遂主阵地这一光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必将绘出绿廊环绕东西岸,一江清水迎客来的美丽画卷。

长者专区

遂宁:绿廊护岸水长清,生态画卷引客来

发布时间:2025-07-23 11:23:49 来源:遂宁市

20256月,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遂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24-203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引客入遂总目标,旨在建立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成宜居活力的美丽遂宁。

2009年,我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0多年来,我市坚持环境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完善一江七河九湖泊”“两山四岛八湿地的城市生态和公园体系,以涪江、联盟河、渠河等滨水生态空间为主体,聚力打造滨水带状绿地廊道,市主城区已形成72公里沿江沿河翡翠项链,全市绿道总里程已达900公里,城市公园总数达79个。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共3775公顷,绿地率40.85%,绿化覆盖率43.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9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核心指标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合家欢园区绿道

坚持规划先行夯实生态本底

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颁布实施《遂宁市中心城区生态公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2035)》,以涪江、联盟河、渠河、琼江等滨水生态空间为主体,持续打造滨水带状绿地廊道,构建百福暝钟空象外,九莲明月印溪前的公园集群场景。坚持高品质生态构建,在全省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地方立法,在全国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和技术体系构建,全力打造会呼吸的生态之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实践》和《四川省适应气候变化优良实践案例(第一批)》。蓬溪县、射洪市成功申报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遂宁成为全省唯一获一项国家试点、两项省级示范的市(州)。

坚持逐绿前行擦亮城市名片

我市按照文化为根、山水为魂、古今辉映、生态园林的园林城市建设思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先后建成河东观音湖湿地公园、九莲洲湿地公园、莲里公园、圣莲岛荷花博览园、永盛湖公园、联盟河景观带、开善河景观带等公园绿地、城市湿地项目。全面补齐短板弱项,构建“15+10+5+N”城市公园游憩网络,制发《遂宁市中心城区口袋公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分年度下达口袋公园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口袋公园”66个。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口袋公园建设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山水林田湖岛寺的大美生态格局进一步形成。

遂宁高新区邦泰时代中心口袋公园

坚持城绿并行推动价值转化

我市实施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着力完善公园功能,对桃花山公园、花果山公园、魁山公园、卧龙山公园等17个老旧城市公园实施提档升级。在圣莲岛、九莲洲、鹭栖湖、凤凰栖、太和、紫云、沱牌、凤凰山、郪江等9个城市公园建设体育公园,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在市中心城区永盛湖、鹭栖湖、九莲洲等城市公园内设立14个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域,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着力丰富公园业态,大力推行公园+”模式,将文艺展演、夜市、美食等业态融入有条件的公园中,成功举办遂宁观音湖荷花节、永盛湖S2N水上音乐节、四川省第二届绿道健身体育公园运动会等赛事活动,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船山区犀牛老街口袋公园

《规划》全面呈现公园城市形态

在已取得的显著成果基础上,《规划》为我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了分期建设目标。《规划》明确,近期(至2027年),我市绿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构建全域生态网络。中心城区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工作,构建遂宁特色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公园体系逐步完善,绿地质量进一步提升。

远期(2028年至2035年),我市市域构建全域生态网络,生态本底全面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提升。中心城区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形态全面呈现,城市绿道串联成网,全面建成遂宁特色城市绿地系统。

聚焦重点内容落实《规划》目标

《规划》以生态文明战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重点聚焦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守好生态底线,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地建设指标体系,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要求相适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结合遂宁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生态廊道等生态绿地要素,构建全域生态网络,共筑韧性城市。二是优化绿地布局,充分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园城市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绿化空间,共享宜居环境。三是提升绿地功能,通过公园+体育+文旅+科普教育等,彰显绿色空间风貌特色,用活城市公园绿地资源,建设引客入遂主阵地,共创活力空间。四是强化绿地管理,推进绿地智慧化监管,融入既有智慧化平台,搭建绿地现状、规划和实施管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各类绿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监管,共建智慧场景。

继往开来,笃行致远。在《规划》对我市绿地工作全面统筹之下,以生态化、公园化、特色化助力城市发展,以绿化空间为载体,植入新业态、注入多元场景,在建设引客入遂主阵地这一光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必将绘出绿廊环绕东西岸,一江清水迎客来的美丽画卷。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