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美丽内江建设!2025年内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出炉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4-22 17:01:55] [来源:内江市] [点击量:] [关闭]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今年,内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近日,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印发的《2025年内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我市将以美丽内江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全面推进美丽内江建设

优良天数率85.0%、同比增加18天,综合治理河道100.17公里,1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城乡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过去一年,美丽内江建设的步伐持续稳健,成果丰硕。

根据《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开展美丽内江全民行动,加快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举办六五环境日内江市主场活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我市还将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争取第二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支持威远县开展先行试点县(市、区)建设。

《工作要点》明确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除内江城区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外,1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沱江干流内江段水质达到Ⅱ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85%以上,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放射源辐射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积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内江该如何做?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督促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要求。推动以钒钛、页岩气、氢能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MW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加快打造成渝电力保障调峰中心。推动川气东送二线(内江段)、威远—白马、威远—资中、兰家坝—威远化工园区输气管道建成投运。推动年内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到30%、城区公交车新能源化率保持高于70%。

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水平。推进区域开发、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做好“两重”“双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制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纸制品制造”“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加油、加气站”“汽车整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试点行业环境准入指引。

同时,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工作,积极争取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助力重点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工作要点》明确,2025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以PM2.5控制为主线,加强扬尘、移动源、面源精细化管控。推进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提标改造,持续开展烧结砖瓦行业整治提升,深入实施锅炉等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玻璃行业产业集群整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过程管控。

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和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等级提升行动,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应急减排清单,完成绩效企业移动源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威远河、龙市河、越溪河、球溪河、大清流河、乌龙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行动,强化枯水期水质管控,巩固提升已达标断面治理成效。

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工业园区、长江总磷、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推动完成工业园区问题销号,城市(含县城)建成区无新增黑臭水体。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完成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序推进全市受污染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推进国家“102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更新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依法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开展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腾退地块污染专项治理。

此外,我市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纳入全市30件民生实事,今年将完成5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东兴区、资中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整市推进等重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动冶炼废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消存量、控增量”。

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工作要点》明确,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组织开展“绿盾”行动,巩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治成果。推动出台《内江市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方案》,力争新建“天府森林四库”市级基地5个、升级林粮基地2个,林粮经营面积105万亩。支持隆昌争创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县。

为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我市将深入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隐患,完善重点风险企业“一企一单一案”管理,建立企业应急处置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跨界流域应急联动。

同时,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执法检查、辐射类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等工作,加强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长者专区

全面推进美丽内江建设!2025年内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出炉

发布时间:2025-04-22 17:01:55 来源:内江市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今年,内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近日,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印发的《2025年内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我市将以美丽内江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全面推进美丽内江建设

优良天数率85.0%、同比增加18天,综合治理河道100.17公里,1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城乡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过去一年,美丽内江建设的步伐持续稳健,成果丰硕。

根据《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开展美丽内江全民行动,加快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举办六五环境日内江市主场活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我市还将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争取第二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支持威远县开展先行试点县(市、区)建设。

《工作要点》明确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除内江城区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外,1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沱江干流内江段水质达到Ⅱ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85%以上,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放射源辐射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积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内江该如何做?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督促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要求。推动以钒钛、页岩气、氢能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MW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加快打造成渝电力保障调峰中心。推动川气东送二线(内江段)、威远—白马、威远—资中、兰家坝—威远化工园区输气管道建成投运。推动年内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到30%、城区公交车新能源化率保持高于70%。

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水平。推进区域开发、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做好“两重”“双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制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纸制品制造”“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加油、加气站”“汽车整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试点行业环境准入指引。

同时,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工作,积极争取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助力重点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工作要点》明确,2025年,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以PM2.5控制为主线,加强扬尘、移动源、面源精细化管控。推进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提标改造,持续开展烧结砖瓦行业整治提升,深入实施锅炉等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玻璃行业产业集群整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过程管控。

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和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等级提升行动,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应急减排清单,完成绩效企业移动源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威远河、龙市河、越溪河、球溪河、大清流河、乌龙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行动,强化枯水期水质管控,巩固提升已达标断面治理成效。

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工业园区、长江总磷、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推动完成工业园区问题销号,城市(含县城)建成区无新增黑臭水体。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完成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序推进全市受污染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推进国家“102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更新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依法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开展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腾退地块污染专项治理。

此外,我市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纳入全市30件民生实事,今年将完成5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东兴区、资中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整市推进等重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动冶炼废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消存量、控增量”。

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工作要点》明确,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组织开展“绿盾”行动,巩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治成果。推动出台《内江市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方案》,力争新建“天府森林四库”市级基地5个、升级林粮基地2个,林粮经营面积105万亩。支持隆昌争创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县。

为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我市将深入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隐患,完善重点风险企业“一企一单一案”管理,建立企业应急处置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跨界流域应急联动。

同时,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执法检查、辐射类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等工作,加强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