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题会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10-17 15:08:46] [来源:巴中市] [点击量:] [关闭]

1015日,市委书记鲜荣生主持召开巴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题,会议听取了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研究了下步工作,相关县(区)和市级部门作了交流发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相关分管副市长,各县(区)政府,巴中经开区、文旅示范区管委会和市环委会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与长远基石,事关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大局“跳出整改抓整改”,坚持整合资源、集成能力,以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全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彻底摒弃生态禀赋优越的盲目乐观心态,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找准问题、防控风险,坚决避免局部问题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严防出现颠覆性问题要转变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要将生态环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全局视角、整体规划和协同治理方式,着眼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从根本上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专业理性。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掌握环境问题的内在机理与治理逻辑,努力成为精准把脉、科学开方的“行家里手”。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推动监管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升级。要坚持广借外力、深依专业,切实增强决策的战略性、前瞻性与科学性,确保精准对路、务实管用。

会议要求,要聚焦发展创新,重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跳出“就整改抓整改”的狭隘思路,将生态环境工作深度融入“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和“5+2+3”现代产业体系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提升运用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环境要素配置能力,系统性、前瞻性地构建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聚焦块状集成,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变将整改任务简单“清单化”“条线化”分派的惯性模式,转向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的“块状治理”整合部门资源和监管要求,实现从分散整改到集成治理的升级。要聚焦项目质效,坚决限时达标攻坚。学懂弄通中央、省级相关政策,深入研究项目标准与规范,对标对表补短强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确保所有项目按照既定节点有序推进。要聚焦能力建设,加快培养专业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一批善于统筹保护与发展、主动改革创新的骨干力量,构建起科学决策、防范风险智囊团”和“防火墙”。

长者专区

巴中市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题会

发布时间:2025-10-17 15:08:46 来源:巴中市

1015日,市委书记鲜荣生主持召开巴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题,会议听取了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汇报,研究了下步工作,相关县(区)和市级部门作了交流发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鹏凌,相关分管副市长,各县(区)政府,巴中经开区、文旅示范区管委会和市环委会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与长远基石,事关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大局“跳出整改抓整改”,坚持整合资源、集成能力,以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全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彻底摒弃生态禀赋优越的盲目乐观心态,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找准问题、防控风险,坚决避免局部问题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严防出现颠覆性问题要转变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要将生态环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全局视角、整体规划和协同治理方式,着眼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从根本上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专业理性。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掌握环境问题的内在机理与治理逻辑,努力成为精准把脉、科学开方的“行家里手”。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推动监管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升级。要坚持广借外力、深依专业,切实增强决策的战略性、前瞻性与科学性,确保精准对路、务实管用。

会议要求,要聚焦发展创新,重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跳出“就整改抓整改”的狭隘思路,将生态环境工作深度融入“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和“5+2+3”现代产业体系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提升运用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环境要素配置能力,系统性、前瞻性地构建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聚焦块状集成,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变将整改任务简单“清单化”“条线化”分派的惯性模式,转向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的“块状治理”整合部门资源和监管要求,实现从分散整改到集成治理的升级。要聚焦项目质效,坚决限时达标攻坚。学懂弄通中央、省级相关政策,深入研究项目标准与规范,对标对表补短强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确保所有项目按照既定节点有序推进。要聚焦能力建设,加快培养专业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一批善于统筹保护与发展、主动改革创新的骨干力量,构建起科学决策、防范风险智囊团”和“防火墙”。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