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检测现场,这个设备能将油气回收效率提升至95%以上……”近日,资阳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佩戴设备,试运行执法检查全过程直播。作为四川省首个启动行政执法视频全视角直播的试点地区,资阳将以“科技+公开”的创新实践,为生态环境监管注入新动能。
科技筑基:从“人防”到“技防”的监管革命
这场直播创新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科技监管基础之上。自2020年起,资阳市生态环境局破解传统执法痛点,通过4年时间,利用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服务平台,打通8个系统数据壁垒,整合415台套在线监测设施、155个监控点位,对100余家企业实现全流程远程监管。
依托20余项智能分析规则,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精准识别企业治污设施停运、污染物超标等问题,2024年发现问题线索占比达35%,非现场执法占比提升至25%,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系统就像‘智慧管家’,提前推送20余条预警信息,帮我们及时整改隐患。”某企业负责人坦言,这种“无感监管”让企业少跑腿、多省心。
直播破题:阳光执法的四川样本
在科技监管成熟运行的基础上,资阳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执法直播试点,将监管全过程置于公众视野。在未来设计中,大家在平台上打开直播界面,能看到执法人员化身“环保讲解员”,在加油站、砖瓦厂、畜禽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同步解读油气回收原理、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等专业知识,现场展示监测机构取样流程。
“直播不是‘作秀’,而是规范化执法的公开晾晒。”资阳市生态环境执法技术人员介绍,所有直播均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统筹任务,执法前履行审批程序,现场使用入企码登记,结果当场告知,全过程音像记录归档。这种“看得见的公正”,让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共治共赢:执法创新结出生态硕果
直播试点不仅擦亮了监管“阳光窗”,更凝聚起社会共治合力。目前,资阳已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环保治理体系:各监管部门按照生态环境职能分工开展工作。企业按照排污许可一证式清单开展自我管理。公众通过12345、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立体式监督。
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更显担当: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非现场检查比例超60%,全年至少减少现场检查150次;企业环境问题总数同比下降25%,突出问题减少30%。制定服务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政策“12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同比上升11.86%;同时精准打击严重违法行为,2024年办理环保配套办法案件6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亮眼成效随之而来:全市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连续6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成都都市圈首位。水环境质量再创佳绩,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断面占比100%;36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建设用地、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保持100%。生态环境保护考核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可期:持续领跑智慧监管新赛道
“下一步还可以扩大直播覆盖领域,把沱江流域水质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等纳入直播范围。”资阳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智慧管控+阳光执法+精准服务”机制,让执法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企业与群众。
从深化贯彻执行全省智慧监管平台统一监管到首个执法直播试点,资阳正以敢为人先的实践,为四川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资阳经验”。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检测现场,这个设备能将油气回收效率提升至95%以上……”近日,资阳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佩戴设备,试运行执法检查全过程直播。作为四川省首个启动行政执法视频全视角直播的试点地区,资阳将以“科技+公开”的创新实践,为生态环境监管注入新动能。
科技筑基:从“人防”到“技防”的监管革命
这场直播创新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科技监管基础之上。自2020年起,资阳市生态环境局破解传统执法痛点,通过4年时间,利用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服务平台,打通8个系统数据壁垒,整合415台套在线监测设施、155个监控点位,对100余家企业实现全流程远程监管。
依托20余项智能分析规则,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精准识别企业治污设施停运、污染物超标等问题,2024年发现问题线索占比达35%,非现场执法占比提升至25%,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系统就像‘智慧管家’,提前推送20余条预警信息,帮我们及时整改隐患。”某企业负责人坦言,这种“无感监管”让企业少跑腿、多省心。
直播破题:阳光执法的四川样本
在科技监管成熟运行的基础上,资阳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执法直播试点,将监管全过程置于公众视野。在未来设计中,大家在平台上打开直播界面,能看到执法人员化身“环保讲解员”,在加油站、砖瓦厂、畜禽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同步解读油气回收原理、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等专业知识,现场展示监测机构取样流程。
“直播不是‘作秀’,而是规范化执法的公开晾晒。”资阳市生态环境执法技术人员介绍,所有直播均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统筹任务,执法前履行审批程序,现场使用入企码登记,结果当场告知,全过程音像记录归档。这种“看得见的公正”,让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共治共赢:执法创新结出生态硕果
直播试点不仅擦亮了监管“阳光窗”,更凝聚起社会共治合力。目前,资阳已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环保治理体系:各监管部门按照生态环境职能分工开展工作。企业按照排污许可一证式清单开展自我管理。公众通过12345、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立体式监督。
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更显担当: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非现场检查比例超60%,全年至少减少现场检查150次;企业环境问题总数同比下降25%,突出问题减少30%。制定服务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政策“12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同比上升11.86%;同时精准打击严重违法行为,2024年办理环保配套办法案件6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亮眼成效随之而来:全市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全市空气质量连续6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成都都市圈首位。水环境质量再创佳绩,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断面占比100%;36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建设用地、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保持100%。生态环境保护考核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可期:持续领跑智慧监管新赛道
“下一步还可以扩大直播覆盖领域,把沱江流域水质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等纳入直播范围。”资阳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智慧管控+阳光执法+精准服务”机制,让执法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企业与群众。
从深化贯彻执行全省智慧监管平台统一监管到首个执法直播试点,资阳正以敢为人先的实践,为四川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资阳经验”。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