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我与我们的“二污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12-31 13:14:46] [来源:] [点击量:] [关闭]

2019年10月14日夜,一直下的雨“浇灭”了办公楼下广场舞的热闹。在这样安静的夜晚,办公室内滴滴哒哒的键盘声显得格外清脆,屏幕上,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渐渐成形。终于在点击OA发文流程“转交下一步”的按键后,我完成了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最后一步。此时,身体已十分疲惫,然而思绪却随着窗外的雨水蔓延开来,想起了过往……。

记得2018年4月的一天,当我第一次从局领导手中接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材料的那一刻,一种使命便赋予在我的肩头。打赢污染攻坚战,还老百姓碧水蓝天,如此重大且具有意义的工作顿时让我热血沸腾。第二天,我便正式被抽调到了污普办,并担任综合组副组长。此时的我还未意识到普查工作的艰巨与艰辛。

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办公室,筹备设备,连通普查专网,建立专人专源制度……这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我们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普查工作中去。

清查建库是我们进入普查办后面对的第一项挑战,千头万绪的场面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山大”。为了按期完成清查,我和全市各级普查办同事开启“5+2、白加黑”工作模式。

白天奔赴现场调查指导,夜晚资料整理,全市每一座工厂、每一个养殖场,烟囱下、锅炉旁、小河边都留下了普查工作者的足迹。由于需要掌握搜集的情况太多,电话常常打到没电。两个月清查建库工作丝毫不敢懈怠,数据得以如期上报。

2018年7月,我迎来参加普查工作的第一次“考试”。我对点的遂宁市河东新区被清查建库国家质量核查组抽中。面对这次检验,我既紧张又庆幸。紧张的是怕工作做得不够好,庆幸的是提早暴露问题有利于我们及时纠正。

那些天里,“累”成了常态。即使是在凌晨,我和我的队员(时任河东分局副局长的李双志),仍在打着手机的手电筒挨家挨户地核对锅炉铭牌上的信息。那段时间,工作顶不住了,就躺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小睡一会,睁开眼便又立刻投入工作。

可是,因全市整体差错率未达要求,我们受到了批评。但这并没有浇灭我们的信心,而是转化成动力,让我们下定决心要把数据质量搞上来。2018年8月初,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数据集中审核,把全市的普查技术骨干集中起来交叉审核、边审边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省级集中审核中,我市数据差错率为全省最低,获得了省污普办的高度肯定,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我仍然记得那一天,当听到审核结果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仿佛那些天的“阴霾”都一扫而光,仿佛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那一天,我回了一趟家,见了一周未见的儿子。

很快,进入普查办后的第二项挑战迎面而来——入户调查。此时,普查办对工作进行了调整,我被选拔担任普查办综合组组长。在总结清查建库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我系统的编制入户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市、县两级普查办引入第三方机构,以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我们的普查队伍壮大至1000余人。

入户调查开展期间,我们的办公室墙上始终挂着一个入户调查的工作进度牌,每天更新数据。繁重的工作再加上一些指标解释的不清晰,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导致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产生了情绪。可我们是环保铁军,再难都得打赢这场硬仗。指标不清晰,我们打电话层层求证。系统不稳定,我们立即上报、协调修复。调研、讨论、现场指导、解释……只要能将工作继续开展,我们竭尽全力。

最终,在所有普查工作者的咬牙坚持下,我们提前两天完成了入户调查数据入库任务。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我们还进行了多轮普查基础数据审核,比对与现场核查使普查数据质量逐步提高。

2019年8月,我加入普查办已有一年四个月。而我又迎来的第三项挑战——产排污数据核算工作。

我们从汇总数据入手,对产排污数据进行审核比对。这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系统审、人工审”齐上阵。通过宏观审核比对、找出问题区域,纵观审核比对、找出问题行业,微观审核比对、找出问题对象。在反复的“审核+整改”中,我们核算的产排污数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还来不及喘口气,第四项挑战——总结发布工作接踵而至。虽然打过了一场又一场普查硬仗,可面对“堆积成山”的普查资料,我和同事们却犯了难。没有档案整理工作经验,没有相关设备,我们成了“丈二的和尚”。

于是,我们请来市档案局联合制定普查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将档案整理工作委托给了一家专业机构,而我们也没有闲着。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分析报告、普查公报这几个报告,我们普查办的骨干各负责一个。面对这些多达几百页的报告,我们一字一句、一图一表地反复修改。也正是在今天,工作总结报告终于完成了,其他几个报告也在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

想到这里,我看了看手机界面上儿子的照片,身体和情绪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夜已漆黑,办公室传来了熟悉的敲门声。那是大楼保安大叔的敲门声,他推开门,看了还在工作的我们一眼,安静地将合拢。500多个夜晚,他早已习惯我们办公室长亮不灭的灯光,习惯了伏在桌前埋头工作的我们。

关电脑、关灯、关门,此刻我已迫不及待想要回家看看我早已进入梦乡的儿子。然后在他的耳边悄悄告诉他:爸爸打完污染monster回来了。

                                                                                                                                                作者:遂宁市污普办 罗文仲

版权所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00000086 蜀ICP备05008542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